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心电图详细讲解

典型心电图详细讲解

一、心率的测量
测量心率时,只需数一个RR(或PP)间期的小格子数。

正常心电图心率为:60-100次/分,即为15-25个横格。

<15个横格为窦性心律过速,>25个横格为窦性心律过速。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1、P波:正常的P波水平及高度为(3×2个小横格)
形态小、圆
极向 II/III/aVF导联直立
时限 <0.11s
振幅 <0.25mV
2、 P-R间期(P-R interval):正常为0.12~0.20s。

P-R
3、 QRS波群(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化,正常为0.06~0.10sec,最宽不超过0.12sec。

4、 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ventricular activation time, VAT),类本位曲折时间,心电活动从心内膜通过心室肌至心外膜所需时间,正常时在
V1~V2<0.04sec,在V5~V6<0 .05sec。

5、 ST段(ST segment):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6、 Q-T间期(Q-T interval):从Q波起点至T波终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正常为0.32~0.44sec。

7、T波(T 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

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Ⅲ、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测量规定: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应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及从最早QRS 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

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测量: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 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间期应选择12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胸导联: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3:V2与V4连线中点
V5:左腋前线平V4
V6:左腋中线平V4
V7:左腋后线平V4
V8:左肩胛线平V4
V9:左脊旁线平V4
V3R-V5R:与左侧V3-V5对称,一般作V3R、V4R的,很少作V5R。

总结: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P波:心房的除极过程
P-R段(P-Q段):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QRS波群及命名:心室除极
ST段和T波:心室缓慢和快速复极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
--------------------------------------------------------------------
一、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无频率、节律、电轴异常表现
P-QRS-T幅度、宽度、形态正常
P: 0.08~0.11秒,0~75°,II直立、aVR倒置,肢导<2.5mm、V1正相<1.5mm 负相<1.0mm
PR:0.12~0.20秒
QRS: 0.06~0.10秒,-30°~105°
T:I、II、V3~V6直立,aVR倒置
QT:0.30~0.46秒
U:除aVR外都直立,振幅 < T波的一半
正常窦性心律:
二、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如下:
1.缺血型心电图改变:由心外膜→心内膜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T波高尖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T波倒置
2.损伤型心电图改变:ST-T:从正常心肌→损伤心肌
心内膜下 ST段压低
心外膜下 ST段抬高
心肌缺血总结: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都有S-T段的改变,应试时技巧如下:心肌梗死为多导联,若考试中出现多个导联,则首先考虑心肌梗死,若为少个导联,进行仔细判断。

考试若判断为心肌缺血,则下诊断直接为:心肌缺血。

不必进行分类。

三、心肌梗死
1、分期
早期:T波增高,S-T段抬高,Q波未出现。

急性期:Q波出现,S-T段弓背抬高,Q波和S-T段融合在一块,像红旗飘飘。

近期:Q波存在,S-T段下降,T波倒置。

陈旧期:ST-T恢复正常,残留坏死Q波。

应试技巧:考试过程中一般考急性期,故注意上抬的S-T段是否像红旗一般。

2、梗死部位判别
Ⅰ高侧壁ⅡⅢ
AvR avL avF 下壁
V1、V2 V3、V4 V5、V6
前间壁前壁前侧壁
前间壁:V1、V2、V3
广泛前壁:前壁:V3、V4、V5
前侧壁:V5、V6
高侧壁:Ⅰ、avF
下壁:Ⅱ、Ⅲ、avF
后壁:V7、V8(考试一般不考)
应试技巧:
梗死多为多导联,故给你一张导联很多的心电图,首先考虑梗死,然后注意看S-T段,是否异常。

一般考试考急性,考试诊断格式如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等等,若伴窦性心律,要加窦性心律的诊断。

窦性心律为Ⅱ、Ⅲ、avF导联P波直立。

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看V1,R波是不是不匀称,绝对不等,无P波,QRS波正常。

房颤直接看心电图就记住了,看QRS波后面,跟着一串连续的波形。

房颤特点:
1、P波消失,代之以“f”波(在V1和II导较易识别)
2、“f”波频率在350-600bpm ,RR绝对不等(脉搏短绌)
五、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率通常在160-220bpm。

P波可以埋藏于QRS波中而不可见,也可能为倒置的逆行P波,与T波融合。

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辩,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

直接看心电图就能记住。

分类:
1、房性早搏
⏹特点:
⏹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与正常P波不同。

⏹2、QRS波不变形,P’-R>0.12s;
⏹3、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2、交界性早搏
QRS波与窦性者略有变异,因为交界区的激动也能同时逆行上传达心房,所以QRS波前会产生一个逆行P’波,P’-R<0.12s。

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3、室性早搏
⏹特点:
⏹1、提早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QRS时限>0.12s(3小格)
⏹2、QRS前面无相应的P波,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3、常有完全的代偿间歇
早搏特点有:
二联律、三联律
多发、频发、偶发
插入性
多源性
应试回答:直接判断房性、室性、交界性,若较为典型的二联律、三联律、插入性等等,可直接加上去。

若无,直接写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

附:各种早搏的心电图
关于代偿间歇:以下公式相加相等即为代偿,不相等则为代偿不完全。

偶发房早:突然间出现一个早搏
房早二联律:1个正常的后面 + 1个早搏
房早三联律:2个正常的后面 + 1个早搏
成对的房性早搏:1个正常的后面 + 2个早搏
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
早搏之P波引起的QRS波有时也可增宽变形,形成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称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aberrant conduction)。

室性早搏的代偿间歇: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如下图的X和2X。

若如下图,为代间歇完全,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代偿间歇完全。

可能中间会有<号出现,为代偿间歇不完全,则为房性早搏。

可根据X和2X直接判断哪种早搏。

插入性室早(间位性室早):
室早二联律:室早三联律:频发室早:多源行室早:
交界性早搏二联律,P’波在QRS 波之前:
交界性早搏伴差异传导:
插入性交界性早搏
七、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0S(>5个小横格),其余正常;
Ⅱ度Ⅰ型传导阻滞:P-R间期逐渐延长,有QRS波脱落;
Ⅱ度Ⅱ型传导阻滞:P-R间期固定不变,有QRS脱落,PP间期固定;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房走房,室走室,P波与QRS波没有任何关系,P波次数>QRS 波,P-P<R-R。

I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7s):>5小格Ⅱ度Ⅰ型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传导阻滞: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