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环境问题》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环境问题》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环境问题》教案
环境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完成资料的分析活动,第二课时完成调查讨论活动。

本课的学习活动与下两课时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与下面两课时统筹设计,进行单元备课。

活动目标
.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

活动过程:
.教材首先用四幅图展示了人类的四个发展阶段:古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和现代文明阶段,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阶段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及环境变化的情况。

教学中教师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绘制成动画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应用中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可分成四层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
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分析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引起环境问题的资料,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分析出各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才能确定科学进步是其他变化的根本。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产生了环境问题。

这一基本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的基本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每二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启发学生独立环境与保护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关变化和事物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

在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的教学时,可采用教师介绍资料、个人思考整理记录表、小组汇总的方法进行。

在个人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利用或教材插图向学生绍人类社会发展的四大阶段。

主要包括:科学发展的进程。

火的使用——铁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和电脑的问世。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适当补充过多,只要学生能明确几大阶段即可。

科学技术的进步。

包括:些内容。

但注意不要材料的使用:原始的天然材料——加工的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合成材料。

生产工具的使用:石器——青铜器、铁器——蒸
汽机的使用——电器和电脑的使用。

生产方式的改变:集体狩猎——个体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工厂生产——电气化生产。

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工业产品的出现方便了人的生活——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人的生活现代化。

环境污染的现象:基本没有污染——开荒种地破坏植被——工业烟尘污染空气——各种污染现象同时出现。

教师在介绍以上资料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用学生可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对以上现象有所了解即可,教学中不要求学生记、背生疏的术语。

个人思考和记录整理:
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把以上内容梳理成自己的概念体系,以便整理在记录表内。

记录表内的用语,不要强求规范统一,只要学生能用理解后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应给予肯定。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的记录进行补充以求完整,因此最好不要占很长时间组织重复内容的发言。

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将内容整理得清楚、准确的记录展示给全班,
以供分析讨论时使用。

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

了解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此教
环境与保护学环节中,建议教师设计如下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的分析思维活动得以完整、连贯:①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人的生产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与生产工具有什么关系?与人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关系?②人的生活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与人的生产活动有什么关系?
③以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讨论后可板书:科学进步——技术进步——社会进步——人的生活品质大提高。

分析认识生产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

本环节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本内容教师应尽力启发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讨论中希望学生能提出:空气的污染:生产中的烟尘、交通工具的尾气。

水体的污染:生产、生活中的废水。

土壤的污染:农药、化肥的施用。

环境的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臭氧层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淡水缺乏、能源短缺等。

此教学内容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将以前所接触的环境问题,归纳为几大方面的问题,不再列举具体事实。

以上所列的内容学生在前几册的学习中都应有所接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教材内容。

总结:学生经前几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墓本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此
教师町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升华总结,帮助学生形成
概念系统。

学生应形成的概念系统为:科学的发展科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带来厂环境问题。

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此教学环节町分为课上调查和课后凋查
两步进行。

课上调查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教室环境、校园环境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和查。

为后面专题研究做一定的准备。

调查后要及时组织学生整理记录,并分析校园及周边环境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课上调查的内容、过程、方法的确定和设计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从而为学生课后调查做一个示范,因此,教学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示范以指导学生的课后调查活动。

课后的调查应提示学生: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考察、调查
做好调查记录或资料卡片的制作。

查阅资料等。

外出调查时一定要由家长陪伴,并注意安全。

调查后整理调查记录或资料,准备下一课学习前的汇报。

环境与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