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

优化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析优化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第二学段,字、词、句训练仍然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
做好理解、积累与运用三方面的工作;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借助阅读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和
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适度拓展;读书方法;引发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既要在第一学段
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为学生步入第三学段语
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学段,字、词、句训练仍然是阅读教
学的重点,要做好理解、积累与运用三方面的工作;尤其要注重培
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借助阅读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此,教师应努力优
化阅读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适度拓展,强化学生对字词的积累、理解与运用
字词教学大有学问,如果教师对字词教学环节能够精心设计,进
行适度拓展,将会强化学生对字词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有效提高
字词教学效益。

如《第八次》一文中有一个多音字“磨”,该字出
现在词语“磨(mò)坊”中,但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老是读错这个字
——也许是这个字先前在第9课《三袋麦子》一文中出现过,在那
篇课文中读“mó”,学生受此影响。

于是,笔者要求学生联系这两
篇课文中相关的内容说一个句子,要求“磨”在句子中要出现两次,且读音不得相同。

经过一番思考,有的同学说出了“小猪在磨(mò)坊中把麦子磨(mó)成了面粉”这样一个句子。

有的同学说自己家里也有石磨,于是笔者又追问:“石磨在你家里作什么用呢?你能说一个句子吗?”于是,这个同学发言道:“奶奶经常用石磨(m ò)把小麦磨(mó)成了糊糊,然后再做成香喷喷的稀饭。

”这样,置多音字于一个鲜活的语境中,让学生加以辨别,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再说说词语拓展的事儿。

教学课后的“读一读,再抄写”一类的词语练习,也不能只局限于识记这些词语。

教学中,笔者喜欢要求学生用“变魔术”的方法,让课后的重点词语“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词组。

如教学“信心”一词,学生在前面加上不同的词语变成了“失去信心”、“树立信心”、“坚定的信心”;在后面加上两个字,变成了“信心百倍”、“信心倍增”。

又如,教学“失败”一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它的意思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它的反义词(成功、胜利),借此来深化对词义的理解。

还可以启发学生把“失败”一词用在不同的事情上:“除了说课文中说打仗失败了,还可以什么事失败了?”学生很快答道:“可以说战斗失败了,还可以说比赛失败了、实验失败了。

”这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的一个教学策略。

由词语还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到相关句子:“你由‘失败’这个词语能想到一句名言吗?”一些同学又脱口而出:“失败是成功之母!”多好的回答,这句名言正好可以用在布鲁斯王子身上,
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既积累了语言,又渗透了人文思想教育。

二、举一反三,“授之以渔”,注重在教学环节中传授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老子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来呈现,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教学《第八次》一文,讲读第2自然段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找出其中一个描写布鲁斯王子心情的成语,当学生很快找出“唉声叹气”这个成语后,笔者又要求同学们在位子上表演一下“唉声叹气”的情态,然后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布鲁斯王子唉声叹气的呢?”笔者要求学生联系上文找一找“原因”。

“布鲁斯王子唉声叹气说明了什么?”笔者又要求学生到下文中找出答案。

学生在老师的细致指导下,很快画出相关句子:“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受了伤”和“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教学第3自然段时,笔者抓住“并不灰心”展开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蜘蛛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要求学生到文中找出关键词来回答。

当学生说出“并不灰心”这一答案后,笔者又追问:“蜘蛛‘并不灰心’表现在什么地方?”要求学生分别在上下文中标画出相应的句子。

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最后形成共识:“结了断,断了结”、“照
样从头干起”最能表现蜘蛛“并不灰心”。

这种“瞻前顾后”,研读课文,到文本中寻找答案来理解关键词句的方法,仅是阅读方法中的一种。

好多阅读方法对于刚步入三年级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阅读方法的传授与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引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地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环节之中,并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

三、抓住“留白”,引发想象,有效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强调:“诵读优秀诗文,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因此,教师要能够以一双慧眼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运用课文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在理解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再创造,借此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课文《第八次》第3自然段描写的只是蜘蛛外显的行为,而对于蜘蛛的心理活动并没有作生动的刻画。

在指导学生领悟蜘蛛“并不灰心”的精神之后,笔者趁热打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当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的情况下,‘并不灰心’的小蜘蛛心里可能会对大风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立刻在学生心中荡起了思维的涟漪,激活了学生想象的触角。

经过片刻思考,学生开始踊跃发言:“大风,你真厉害,可是我并不怕你,我一定要结成一张完整的网给你看看!”……瞧,多么精彩的发言!多么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分明就是一只充满自信、决不服输的小蜘蛛!学生大胆而富有情趣的想象赋予了“并不灰心”这个词以鲜活的生命,丰富了文本的
内涵。

(责任编辑:龙大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