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1)1.1施工组织设计等 (1)1.2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 (1)1.3相关法律法规 (2)2.工程概况 (2)2.1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2)2.2建筑设计概况 (3)3.管理组织机构 (3)3.1绿色施工领导小组 (3)3.2领导小组职责 (3)3.3绿色施工管理思路 (4)3.4绿色施工体系 (4)4.绿色施工目标 (5)5.绿色施工具体措施 (6)5.1噪音控制 (6)5.2扬尘控制 (7)5.3污水处理控制 (9)5.4无线电污染控制 (9)5.5废物处理控制 (9)5.6室内环境控制 (10)5.7光污染控制 (11)5.8其他控制措施 (11)6绿色施工“四新”技术应用策划 (15)1.编制依据1.1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组织设计名称审定日期《嘉海花园施工组织设计》2013年4月《嘉海花园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2013年6月类别名称编号国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 393-2007 《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5074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2002《建筑工程绿色使用规范》GB/T50905-2014《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6566-2000地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1-82-2004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 《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2013 《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规程》DB29-200-2010 《天津市无障碍设计标准》DB29-196-2010《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T29-6-2010行业《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JC1066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序号名称编号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22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第91号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5 《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 号2.工程概况2.1工程项目基本概况序号项目内容1 工程名称嘉海花园工程2 地理位置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大街以南、翔纬路以东、滨海道以北、金纬路与胜利路西侧的地块。
3 建设单位天津泰达建设集团格调津海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 设计单位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基坑支护)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桩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体)5 勘察单位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6 监督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7 监理单位天津开发区泰达国际咨询监理有限公司8 施工总承包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9 施工主要分包劳务、防水等10 建筑功能住宅11 合同质量标准合格本工程为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73840.49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92740.49平米,地下为81000平米。
整个地块主要配置五栋多层洋房(12#~15#、18#楼)、九栋高层住宅楼(8#~11#、16#、17#、19#~21#楼)、相应配套公建和金融办公以及一个地下车库组成,从地块东北角以顺时针方向依次布置。
3.管理组织机构3.1绿色施工领导小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项目管理人员为组员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
组长:陈国栋(项目经理)副组长:李驰(执行经理)、刘宝树(项目书记)组员:吴建新(技术负责人)、王伟(生产经理)、徐瑞泽(生产经理)、李志平(商务经理)、朱昆(安全总监)、王斌(机电经理)。
本项目在今后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工作需要建立进多个专项领导小组,目的是将工作针对化、统一化、规范化:如:要设立“垃圾回收再利用管理小组组织机构;节材管理小组组织机构;节水管理小组组织机构;节电管理小组组织机构;节能管理小组组织机构等”。
3.2领导小组职责3.2.1执行国家、天津地区以及我公司绿色施工相关方针。
3.2.2负责对现场绿色施工的培训工作。
3.2.3负责现场的绿色施工的落实检查。
3.2.4对现场的绿色施工负有直接责任。
3.3绿色施工管理思路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绿色施工目标、指标→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建立绿色施工组织机构→培训、提高意识和能力→环保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监督与监测→持续改进 3.4绿色施工体系3.4.1根据环境管理体系标准(GB/T24001-2004)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立项目绿色施工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并保持一套工作程序、制度。
绿色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图3.4.2我公司绿色施工体系运行模式将公司的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规划(PLAN )、实施(DO )、检验(CHECK )、改进(ACTION )。
3.4.3“绿色施工体系的PDCA 循环模式图”体系运行模式详见下图:地方或上级领导部门、主管部门建设单位 项目经理生产经理项目总工 工程部 各施工队监理单位质量总监 商务经理安全部 技术部 质量部 商务部 物资部安全总监4.绿色施工目标4.1施工现场场界噪声:结构施工,昼间<70dB,夜间<55dB;装修施工,昼间<65dB,夜间<55dB。
4.2扬尘控制:现场目视无扬尘,现场主要运输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散状颗粒物100%覆盖,现场100%洒水降尘,现场设冲洗车槽。
4.3污水排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规定。
生活污水中的COD达标(COD=300mg/L),现场四周设排水沟,在现场大门处设沉淀池,生活区设化粪池,食堂设隔油池。
4.4无线电干扰:现场通讯使用经无线电管理部门备案的低频无线对讲机,在指定的频段内使用,避免对讲机对无线电通信造成干扰。
4.5废弃物管理: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
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可再利用材料与可再循环材料的实际回收质量之和/可再利用材料与可再循环材料的可回收总质量之和*100%。
分类管理,合理处置各类废弃物,将有毒有害物回收率控制为100%。
4.6室内环境控制:从结构施工阶段开始到装饰装修工程,装饰装修原材料应选择经过法定检测单位检测合格的建筑材料并严格控制各项原材料中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4.7可再利用材料建议达标5%(新建筑中旧建筑材料的使用)。
4.8其他: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废旧电池要回收,在领取新电池时交回旧电池,最后由项目部统一移交公司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4.9施工现场夜间照明不产生光污染。
制定节水、节电等措施,节约资源。
5.绿色施工具体措施5.1噪音控制5.1.1噪声排放标准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不得超过下表要求: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制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 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 禁止施工结构地泵、振捣棒、电锯等70 55 装饰装修吊车、升降机60 555.1.2.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5.1.2.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5.1.2.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5.1.2.4现场地泵周围采用模板搭设隔音棚,以防噪音扩散。
5.1.2.5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将噪音大的工序安排在早6点~晚10点的时间段内,将噪声小、影响小的工序安排在夜间施工。
5.1.2.6切割机必须加设防护罩,以防噪音扩散。
5.1.2.7所有进场车辆不得乱鸣笛,如在夜间施工,严禁鸣笛。
5.2扬尘控制5.2.1现场覆盖率达到100%,施工路面进行硬化,做到施工道路与规划道路相结合。
5.2.2地上结构施工时采取全封闭密目防尘网。
5.2.3现场车辆出入口设自循环水冲车设施,派专人冲洗轮胎。
5.2.4现场建立喷水雾降尘设施与洒水清扫制度,并派专人每天定时对场地洒水、清扫负责。
5.2.5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封闭存放。
5.2.6现场定期使用专用洒水车进行洒水抑尘。
5.2.7现场采用降水装置进行降尘5.3污水处理控制5.3.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5.3.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沉淀池、隔油池采用二级处理,示意图如下:5.3.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5.3.4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施工现场杜绝出现渗漏现象。
5.4无线电污染控制现场通讯使用经无线电管理部门备案的低频无线对讲机,在指定的频段内使用,避免对讲机对无线电通信造成干扰。
5.5废物处理控制5.5.1垃圾按可分回收、不可回收分类分拣、存放,选择有垃圾消纳资质的承包商外运至规定的垃圾处理场,及时清运。
5.5.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5.5.3将剔除混凝土等固体垃圾破,用于场地路基、坑、沟等回填施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5.5.4现场对剩余、撒落的混凝土、砂浆及时收集,制作过梁、混凝土木砖等材料。
5.5.5现场设置封闭垃圾站,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5.6室内环境控制5.6.1土方、砂石料等散装物品车辆全封闭运输,尽量防止运输车辆将混凝土、石渣、钻渣等撒落在施工道路上。
发现污染后立即派人清扫干净。
5.6.2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及道路采用混凝土硬化,路面进行日常洒水,并设置排水沟。
5.6.3在厕所附近设置化粪池,污水均排入化粪池,清洁车每天对化粪池进行抽水处理,防止时间过长所引起的大气污染。
5.7光污染控制5.7.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
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同时尽量减少施工灯光的使用,避免灯光外泄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