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葡萄糖插层材料
参考文献:雷志轶. 新型高比表面固体碱催化剂制备、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09.
部分工作:以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MgAl-LDHs,然后将MgAl-LDHs前驱体加入到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交换,制备出了葡萄糖插层的具有高比表面的MgAl-LDHs材料。
考察了含碳量,镁铝比,焙烧温度对MgAl-LDHs焙烧产物的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
采用苯酚吸附法表征焙烧产物的总碱量,并测试了其催化苯甲醛和氰基乙酸乙酯的Knoevenagel反应的催化性能。
机理:“在LDHs晶化过程中引入糖类分子作为碳源,使LDHs的晶化与糖分子碳化同时发生组装形成整体均一,组成和结构可调变的LDHs/C型杂化复合前体。
”
碳化——生物质在缺氧或贫氧条件下,以制备相应的炭材为目的的一种热解技
术.其过程与生物质,木纤维,木质素的分解同步。
脱水碳化指的是将有机物去
掉其他元素留下碳(维基百科)。
葡萄糖的熔点:
α-D-glucose: 146℃
β-D-glucose: 150℃
附表:
表1 镁铝比为3,不同含碳量的插层水滑石焙烧产物的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参数
表2 500℃焙烧产物碱性参数
表2总结:可以看到随着葡萄糖的插入量增加,碱性位数量和比表面积不断增加,由于比表面增加的幅度大于碱量增加的幅度,碱性位密度则逐渐降低。
到n C/n金属离子=2.5时,碱量、比表面积分别由不掺葡萄糖时的230 umol phenol/g和61.24 m2/g增加到450 umol phenlo/g 和282.44 m2/g,碱性位密度由原来的3.76 umol phenol/m2降至1.59 umol phenol/m2。
表3不同焙烧温度下得到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参数
二.十二烷基硫酸钠插层材料
例1
参考文献:陶奇,何宏平等. 一种层间距可控型有机硅烷嫁接水滑石的原位共沉淀合成方法[P]. CN,102616750(2012).
主要工作:利用表面活性剂的插层作用对水滑石层间高度进行调节,在水滑石晶体形成时利用有机硅烷水解产生的Si—OH与黏土矿物表面羟基原位缩合改善矿物表面的亲和性。
采用原位共沉淀法合成了有机硅烷嫁接的Mg-Al,Zn-Al,Cu-Al,Ca-Fe,Ni-Cr,Ca-Al水滑石。
实验主要材料:硝酸镁,硝酸铝,十二烷基硫酸钠,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醇
合成方法:
例:19.2 g硝酸镁和9.4 g硝酸铝溶于90ml去离子水(溶液A);
8 gNaOH和1.4 g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50ml 去离子水(溶液B);
7.0 ml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于50 ml 乙醇(溶液C);
溶液A和B逐滴加入100ml 去离子水中,开始出现沉淀时立即滴加C;控制PH值为10。
加完后搅拌6 h,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各洗3次。
80℃干燥12h。
参考方法:合成中引入十二烷基硫酸钠
实施步聚:
(1)配制硝酸镁和硝酸铝混和溶液A;
(2)配制NaOH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和溶液B;
(3)A和B逐滴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控制溶液的PH值为10;搅拌一定时间,洗样干燥。
例2
参考文献:CLEARFIELD A,KIEKE M,KWAN J et al. Intercalation of dodecyl sulfate into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J]. 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olecular Recognition in Chemistry. 1991, 11: 361-378.
主要工作:通过两种方法合成出十二烷基硫酸根插层的镁铝水滑石,一是先合成水滑石,再采用离子交换合成;二是在合成过程中引入十二烷基硫酸根,直接合成出插层材料。
对合成的样品作了一系列表征,包括XRD粉末衍射,TG,元素分析,IR。
另外对有机插层的方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实验材料:MgCl
,AlCl3,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2
合成步骤:
(1)交换法:
按比例配制1mol/L的混和金属盐溶液A;70 ℃,快速搅拌下将溶液A和2 mol/L 的NaOH溶液同时滴加到含有100 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控制溶液的PH值为10。
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4~24 h,此过程中保持水量不变。
沉淀用去离子水洗至无Cl-,70 ℃干燥过夜。
将所得水滑石按1g:20 mL去离子水的比例配成溶液,将0.7 M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加入到上述溶液中(硫酸盐与LDH的摩尔比为0.1~2),控制PH=10,搅拌4~24 h 后先用去离子水洗三次(每次200 mL),再用甲醇洗两次(每次100 mL),干燥。
(2)直接法:
按比例配制1mol/L的混和金属盐溶液A;硫酸盐与LDH按摩尔比为2~3溶解在
NaOH溶液中,配成溶液B;70 ℃,快速搅拌下将溶液A滴加到溶液B中,控制溶液的PH值为10。
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4~24 h,此过程中保持水量不变。
沉淀先用去离子水洗三次(每次200 mL),再用甲醇洗两次(每次100 mL),干燥。
(洗涤方法文献中标注为“同上”)
注:所有操作均在N2氛围下进行,去离子水均去除了CO2。
对碱性的影响:
附图——计算机模拟有机离子的层间排列方式
(1)(2)(3)
三.醋酸根插层的水滑石
参考文献:Prevot V,Forano C,Besse J P. Intercalation of anionic oxalato complexes into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J].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2000, 153: 301-309.
制备方法:离子交换法——首先制备层间阴离子为Cl-的水滑石(文中合成了ZnAl-Cl,ZnGa-Cl,ZnCr-Cl水滑石),然后与含阴离子插层材料的钾盐交换(如[K3Al(C2O4)3]3·H2O,[K3Fe(C2O4)3]3·H2O等),交换时有机阴离子应该较LDH过量(摩尔比)。
ZnAl-Cl水滑石经醋酸根插层后其层间距由原来的0.786 nm变到0.991 nm(以[K3Al(C2O4)3]3·H2O为插层材料)
四. 酒石酸插层材料
参考文献:吴正,卫敏等. 酒石酸插层水滑石层间距的可控性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4,31(4),74~77.
主要工作:采用反混共沉淀法制备出酒石酸插层的镁铝水滑石,实验结果发现插层后的水滑石层间距由0.79 nm增至1.21 nm。
同时研究了合成中PH值对插层材料层间距的影响,结果发现当PH值为10时,插层材料层间距有最大值为1.21 nm。
对于PH值为10时层间距最大这一结果,作者也给出了解释,认为当PH约为10时,酒石酸在水滑石层间呈垂直层板方向排布,结果导致垂直排布的材料其层间距比其它排布方式的大,其中根据分子力学计算,垂直排布时理论层间距为1.22 nm,水平排布时层间距为0.97 nm。
合成方法:
先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碳酸根离子MgAl-LDHs,再采用返混沉淀法制备酒石酸插层的LDHs。
3.0 g前体LDHs加入60 mL去离子水,再加入酒石酸固体6.8 g,搅拌20 min,测PH 值约为3。
然后配制NaOH溶液,将NaOH溶液加入到上述溶液中,通过改变加入量调节PH 值。
回流3 h,过滤,洗涤至PH小于8,70 ℃下干燥18 h 。
附图——酒石酸在水滑石层间排布的两种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