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第一次课PPT课件

《大学语文》第一次课PPT课件


-
18
接受美学
-
19
同样是面对“哈姆雷特”这样一个 文学形象,文化、种族、性别、年龄、 教育水平、职业……的差异会造成读者 对“哈姆雷特”不同的理解。
-
20
从表面上看,我们是在诠释一个人 物或一部作品,但实际上,我们是通过 他(它)讲述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对 他(它)的理解包含着我们以往全部的 人生经验。
-
21
读者
哈姆 雷特
作者
世界
-
22
这两个图虽然主体和客体不一样, 但是,他们的结构是相同的。
文学艺术永远是人心与人生的舞 台,一千个你们就应该写出一千篇多姿 多彩的文章,而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 律。
-
23
“参差多态乃是人生幸福的根源”。 ——罗素
-
24
大学语文的学习有一个贯穿始终 的指导思想:
母鸡为什么回下出一个蛋来,这个蛋
-
62
专题二 艺术家的创作动机
-
63
一、艺术家的创作动机——神秘的开端
-
64
在 艺 术 界 有 一 个 有 趣 的 现 象 ,当 某 一 位 艺术家被外人问及对于某一部作品的创作 动 机 时 ,往 往 提 问 的 人 得 不 到 清 晰 而 明 确 的 回 答 ,艺 术 家 要 么 沉 默 ,信 守“ 让 作 品 去 说 话 ”的 原 则 ,对 创 作 动 机 不 加 披 露 ,要 么 就 是 环 顾 左 右 而 言 他 ,说 得 玄 而 又 玄 ,让 人 听 了 也 摸 不 着 头 脑 。有 些 人 可 能 会 认 为 这 是 艺 术家们不肯合作,但实际上错怪了他们了。 因为这个创作动机的问题实在是很难说得 清楚。
打破我们头脑中被固化下来“求 同”惯性,大胆“求异”,自由地去观 察、体验、想象、表达。
-
25
(二)专业基础的精深与非专业基础 的广博
-
26
(三)文学家与文学票友
-
27
这里涉及到一个历史观的问题:
历史到底是由精英创造的还是 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
28
二、写作理论与写作能力的转化
-
29
三、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
65
莫言在一次访谈中说:
“让我写小说观简直是要我的 命,但有的小说家确实可以条理清楚 地把自己的小说观念写出来,我没有 这方面的才能。真要是逼我写小说创 作谈也只好胡言乱语,说一些似是而 非,模棱两可,我自己也不知道就里 的话。我曾经说过小说是‘胡扯蛋’, 写小说也就是作家下- 蛋。你要问一个66
世界是简单的,可以从别人提供的 A、B、C、D 现成答案中选择一个。
-
11
四谛
-
12
苦谛
求不得 爱别离 憎相会
-
13
《傅雷家书》
-
14
在这本书中傅雷对儿子傅聪、傅敏 的教导主要在这样几个层面展开: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
人与艺术
-
15
傅雷认为: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 有矛盾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 迈进一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37
(五)调节心态
-
38
-
39
1、这本书和这幅画,它们的 不同之处体现在哪里?
2、它们的共同之处体现在哪 里,或者说它们都涉及的四个 要素是什么?
-
40




-
41世界作品作者源自读者-42
专题一 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
-
43
一、艺术家
-
44
-
45
-
46
雕像中这个男人大概多大 年纪?
(二)“鱼”和“渔”
-
34
(三)毅力、斗志和忘我的学习精神
-
35
(四)有效地利用时间
-
36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 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 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 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
53
如何使个体生命获得永恒?
-
54
二、艺术使艺术家的生命获得永恒
-
55
三、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
-
56
-
57
-
58
-
59
-
60
四、艺术家是孤独的,但他可以在孤 寂中创造一个世界
-
61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会去 幻想,他强调说:
“我们可以断言,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会 去幻想,只有那些愿望难以满足的人才会去幻 想。”…… “幻想的动力是尚未满足的愿望, 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对令人 不满足的现实的补偿。”在本质上,文学创作是 不得志的人满足他们愿望的一种方式。
大学语文
-
1
第一次课
-
2
导论
-
3
应试教育制度下语文教学的弊端
阅读、写作的学习在大学阶段有 无必要
-
4
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
5
中文教育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
6
脱贫型 温饱型
小康型
富裕型
-
7
(一)关于“思维模式”问题
-
8
应 试 教 育
-
9
? 1、身体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
10
以往的应试教育往往向我们传达 这样一种信息:
“我走过我们人生的一半旅程,却 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这正是因为我 迷失了正确的路径。”
-
50
-
51
由此看来,达芬奇、但丁、罗丹、 贝聿明都是艺术家,虽然他们所凭借的 媒介不同,但他们都把自己的精神、意 志、审美理想灌注在作品中。
-
52
如果给艺术家下一个定义的话,那 么我们可以这样说:
艺术家泛指一切用艺术符号创造 或传达艺术经验的精神劳动者。
-
30
四、对于这门课的几点建议
-
31
(一)不要对课堂有太大的依赖性
——课下多练笔
-
32
“一个人的思想是一边写一边谈出来 的,借此可以刺激头脑的敏捷性,也可以训 练写作的能力与速度。”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 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 岂不可惜!”
——《傅雷家书》
-
33
-
47
但丁在其一部著作《筵席》中曾写 道:
“尘世上人的生命可以比作一扇 拱门,许多人认为,拱门的顶端相当于 三十岁至三十四岁之间,但我认为,把 这顶端看成三十五岁理所当然。”
-
48
在《旧约·诗篇》第 90 节第 10 句 说:
上帝“赐给人七十年的寿命”。
-
49
但丁在《神曲·地狱篇》的第一句 就写道:
“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到晚年矛 盾减少,即是生命将要告终的表现。”
“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
不会深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
没有止境,没有 perfect 的一天,人生也没有
perfect 的一天。”
-
16
2、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17
如何理解 “一千个读者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