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行业分析报告企业融资部推荐业务部何育珍 2016年4月8日摘要:中国硬质合金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起发展至今,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硬质合金整体生产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距离。
硬质合金具有高弹性模量、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腐蚀、抗冲击、热膨胀系数小以及室温和高温化学性质稳定等一系列优良性能,被誉为“工业牙齿”,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刀具、钻具和耐磨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机械加工、冶金、石油钻井、矿山工具、电子通讯、建筑等领域。
本文对硬质合金行业的行业属性、监管体制、法律法规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该行业的发展现在,预测未来发展前景。
同时,浅析光通信行业的行业规模、上下游、行业壁垒、行业风险及行业竞争状况等。
一、行业基本概况(一)行业属性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标准,硬质合金制造业所属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代码“C32”)。
根据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投资型行业分类指引》,所属行业为“先进结构材料(11101411)”;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属于“C 制造业”—“C3240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二)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系现阶段,我国有色金属合金制造行业采用的是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是行业的自律组织,为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的分会,该协会组建于1985年10月。
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是中国钨业协会按专业类别设立的二级分会,现有会员单位84家,是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和有关科研、教育等单位为实现共同宗旨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行业组织。
工业和信息化部是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在于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业日常运行监测以及工业的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等。
(三)行业监管体系(1)行业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二、行业发展情况(一)行业产生与发展德国人施勒特尔(Karl Schrter)于1923年首次用粉末冶金方法在碳化钨(WC)粉末中加进10%-20%的钴(Co)做粘结剂发明必并研制成了碳化钨(WC)和钴(Co)的新合金一硬质合金(WC-Co),这是世界上第一种人工制成的硬质合金,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硬质合金这一新兴产业是在1926年Krupp(克虏伯)公司开始规模化生产名为“WIDIA”的(WC-Co)硬质合金以后才出现的。
通过近90年来的发展,世界硬质合金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中国硬质合金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起发展至今,大致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50-60年代的起步时期,以株洲硬质合金厂和自贡硬质合金厂的建成为标志,形成了中国硬质合金工业体系;20世纪70-80年代为成长时期,硬质合金工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品种和数量明显增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时期,硬质合金工业重点向优化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参与国际竞争方向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完整工业体系。
50 多年来,中国硬质合金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硬质合金整体生产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距离。
(二)行业生命周期、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1、行业生命周期硬质合金作为工业生产的中间品及耗材,其需求受终端消费品市场需求影响。
在硬质合金行业的应用领域中,军工、航天航空、机械加工、冶金、石油钻井、矿山工具、电子通讯、建筑等领域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因此硬质合金行业主要受宏观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2、行业区域性硬质合金产量主要分布在湖南、四川等省,湖南、四川硬质合金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
3、行业季节性硬质合金的生产受下游行业需求的影响较大。
目前公司的终端厂家以电子机械类为主,该行业与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在经济形势好时,电子机械类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大,增长率较高,带动相应零部件生产企业产销量增加;在经济低迷时,市场购买力下降,电子机械类产品需求减少,从而使生产企业产销量减少。
上述电子机械类产品的需求受节假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全年来看,一般上半年为产品销售淡季,下半年为产品销售旺季,因此,公司通常每年下半年的销售收入普遍高于上半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但是随着公司业务范围的拓展,产品更新换代加快,销售季节性减弱。
(三)行业规模硬质合金是指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
具有高弹性模量、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腐蚀、抗冲击、热膨胀系数小以及室温和高温化学性质稳定等一系列优良性能,被誉为“工业牙齿”,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刀具、钻具和耐磨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机械加工、冶金、石油钻井、矿山工具、电子通讯、建筑等领域,伴随下游产业的发展,硬质合金市场需求不断加大。
并且未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制造、尖端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核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大力提高对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稳定性的硬质合金产品的需求。
我国的硬质合金产业伴随着国内外需求的增长得到了飞速发展“十一五”期间硬质合金产量增长37.5%,2010年我国硬质合金总产量达2.2万吨,2014年达到2.8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硬质合金行业近年来一直处于供需相对平衡的状态。
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近几年来,硬质合金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总值在增长率方面出现了一定起伏,产销率方面也出现了较大波动,但基本维持在90%以上,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的局面。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军工、高科技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不断有新的应用领域带来新增需求。
三、上下游行业分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的上游主要原材料为碳化钨、钴粉。
其中碳化钨是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占直接材料成本比例在90%左右。
碳化钨是由钨精矿加工而来,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钨基础储量为世界第一位,占全球的59%,为硬质合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
硬质合金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牙齿”。
作为现代工业基础材料,其下游产业为对机床、汽车、工程机械与兵器、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
(一)上游行业分析作为硬质合金主要组分的钨,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稀缺性资源。
根据中国钨业协会及美国资质调查局数据,钨矿产量从2006年的4.11万吨金属量增长到2012年的6.2万吨金属量。
2013年为6万吨金属量,较2012年略有下降。
近年来我国的钨矿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是世界钨产量最多的国家。
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十几年内我国现有的黑钨将损耗殆尽,钨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过度利用情况严重。
现在国家采取开采总量控制和出口配额两大政策限制,钨的市场供给将呈现偏紧的局面。
随着钨资源的不断减少、价格不断上涨,我国正在积极开展钨的回收再利用,发展钨的循环利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3年世界钨产量构成及占比情况单位:吨金属量国家产量(吨金属量)中国60,000.00加拿大2,200.00俄罗斯2,500.00其他6,300.00总计71,000.00数据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14》数据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14》(二)下游行业分析1、机床产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从2004年的51,861.00台增长至2013年的209,287.00台。
2013年,我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行业产量呈现增长态势,比2012年同比增长1.75%。
随着我国硬质合金产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硬质合金先进配套的高端数控刀具自给率将提升到40%以上,国产硬质合金高端数控刀具市场广阔。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汽车行业汽车制造业是硬质合金的一个重要消费市场。
汽车制造业中最为重要的工装之一是工具模具,而硬质合金工具模具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的汽车总产量从2005年570.49万辆增加到2014年的2372.52万辆,平均增长率为18.06%。
单位:万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煤炭、金属及石油等矿藏勘探开采硬质合金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应用于采矿和石油以及地址勘探钻孔作业,在资源日益缺乏的情况下,我国即将启动新一轮的海上油田开采以及探矿找矿活动。
根据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石油钻采专业设备总产值从2006年的385.1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919.89亿元。
目前我国每年的钻作量,用硬质合金钻井法完成的约占60%,在煤田地质勘探约占80%。
油井开采中最为典型的PDC钻头切削齿有复合片式和齿柱式两种结构,其中后者是将复合片焊接在硬质合金上而形成,其市场需求将受益于PDC市场的驼绒。
在硬质合金的应用中,用来制造矿山工具的硬质合金占25%,矿山工具主要包括挖掘机等开采工具。
过去6年我国挖掘机复合增长率为29%,产业机械化有望保持挖掘机产量的增速,应用于地质矿山工具中的硬质合金在未来几年也有望实现同样的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4、信息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信息产业被列为支柱性产业。
而PCB印刷电路板堪称“母板”,属于信息产业的基础性硬件。
而PCB上的过孔是PCB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层间的电气连接通道和期间的固定或定位孔。
用硬质合金棒材加工而成的PCB钻头是机械钻孔最常用的加工工具。
近年来,全球PCB 持续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迁移,中国大陆迅速成为电子产品和PCB 生产大国。
中国因内需市场潜力与生产制造优势,吸引外资纷纷进驻,促使中国大陆PCB 产业在短短数年内以倍数成长,行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33.68亿美元到2014 年的255亿美元,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PCB生产国家。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PCB行业仍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在全球的市场地位也将继续提升。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经济快速稳步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钢铁、机械、矿山采掘、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基础产业对高性能硬质合金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在机械加工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高性能、高精度研磨涂层刀片及配套工具等高附加值硬质合金制品需求将不断增加。
未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制造、尖端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核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大力推动对技术含量高和质量稳定性好的硬质合金产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