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记”“说”“表”“序”“书”“谏”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B. 苏轼,字乐天,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
C. “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
其中“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写的字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D. “蒲柳人家”指普通贫苦农家,《蒲柳人家》描绘出一幅幅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风情画,作者是刘绍棠。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乐天”是白居易的号。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代的散曲。
B.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
C. “三十而立”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四十不惑”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D. 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答案】 C【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三十而立”指所成就的年龄。
“四十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关注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过第聂伯河,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伦。
故答案为:B【点评】名著知识要识记,并对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要熟知。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诸葛亮的作品源远流长:《诫子书》谆谆告诫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师表》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三顾茅庐》表达了对刘备赏识的感激之情。
B.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和周敦颐,他们皆属“唐宋八大家”,题中的“铭”与“说”在古代都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
C. 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第五幕,屈原就用了大量的独白表达了对风、雷、电的赞颂。
D. 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与德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表现手法异曲同工,都是通过人物前后态度行为的转变折射社会现实,前者反映人情冷暖,后者体现家国情怀。
【答案】 C【解析】【分析】A.《三顾茅庐》表现刘备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报负。
B.刘禹锡和周敦颐都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D.法国作家都德。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有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些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姓名称谓、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题。
5.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
B. 《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奔放豪逸。
C. 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画遒劲稳健,整体上刚健娟秀、朴素精巧。
D. 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画连绵不断,跌宕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中,奔放豪逸是奔放洒脱的意思。
但“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更多是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奔放豪逸”这个鉴赏便不符合。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素质能力及文化素养。
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知识,对有关书法的名家、书法字体特征、代表人物、作品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
6.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 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故答案为:C【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B. 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C.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D.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答案】 D【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在“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体常识,属于文学常识的一种。
古代的主要文体有以下几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骈文、赋。
诗歌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诗、词、曲;散文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古文、记、古议论文、奏章、序跋、赠序、史传等这些文体常识在平时学习是要进行积累,特别是要结合具体文章了解其特征。
8.下面关于唐诗中的题材或意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中,“月”的意象除了代表相思,往往还蕴含孤独或苍凉,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诗歌中,“酒”的意象一般蕴含解愁忘忧,如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 从题材方面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边塞诗,如李白《夜上受降城闻笛》;山水田园诗,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思乡诗,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从情感上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表达愉悦之情的,如岑参的《逢入京使》,还有表达哀伤之情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答案】 A【解析】【分析】A.分析正确。
B.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C.杜甫《月夜忆舍弟》不是山水田园诗,也是思乡诗。
D.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
9.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而“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B.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C. “铭”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以称功德或申鉴戒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一般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
D.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误,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体知识、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序言。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D.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答案】 B【解析】【分析】ACD理解和分析正确。
B《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而不属于序言。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
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
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
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