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综合情况报告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综合情况报告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综合情况报告
******学院从学院的生存与发展高度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全面落实国家文件中关于就业工作的各项保障。

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院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多年来,学院一直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中,我院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做到了四到位即:“认识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

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的要求进行构建和完善。

并在学院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就业工作指导思想、措施和工作目标。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处理解决就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

在院董事会工作会和院务办公会上多次就就业问题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多次向全体教职工介绍全国的就业形势和省教委召开的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同时通报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发动全体教职工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

一、从学院的生存与发展高度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

多年以来,******学院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准确定位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工作的科学、健康的持续发展。

1.制度建设完善,就业工作有章可循
就业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我校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了就业工作的规范化。

学院于2010年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章制度。

近两年根据就业工作实际需要又进行了增补和修订。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义、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及职责、。

服务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保障,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是就业服务的核心工作
1.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提供优质毕业岗位。

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做好服务。

学院重视就业市场的开拓与建设,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下,紧紧依托行业优势,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网络市场,提出以实习带就业的理念。

规范了学院“双选会”管理,不断开拓就业实习基地,制定了“巩固高端、拓展中端、引导基层”的开发战略。

发挥市场作用,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做好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市场开发:市场开发坚持由近及远的原则、坚持服务地方的原则。

学院派专人深入到企业、医院由近到远,先本市、本省再省外,稳步推进省内外就业市场的开发。

在注重本市乃至本省就业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开拓外省就业基地及实习基地。

2013年院长亲自去北京又新开拓了北京武警医院、北京海军总医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北京海淀医院、北京航空总医院、上海第七人民医院、珠海维登义齿有限公司实习基地,实习后免费享受就业直通车。

主要安排护理、康复、口腔的学生。

二是组织校园双选活动:校园双选活动是联系企业和毕业生的平台,是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双选活动,并明确要求各职能部门在双选活动过程中,要认真审核企业资质、规范活动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增进校企友谊,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学院先后同吉林大学七家临床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吉林电力医院、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黑龙江农垦医院、哈尔滨第二人民医院、大连船舶神经康复中心、沈阳市友谊康复医院、宁波市康复医院、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长春市德兴义齿有限公司、大连黄伟义齿有限公司、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长春新安药业有限公司、长春海悦制药有限公司、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长春长红制药有限公司、长春普华制药有限公司、吉林省三精医药有限公司和多家药品经营企业、全国大型医院静脉配置中心等70余家医院、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人才供求关系,并与吉林大药房药业有限公司、台湾宝岛眼镜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北京、长春、沈阳宝岛眼镜有限公司、全国连锁爱尔眼科医院、一诺眼
科医院、珠海维登义齿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让学生入学既有工作。

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开阔了广阔的空间。

2.充份发挥现代信息渠道作用。

最大限度的实现人才需求信息的共享,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

学院建有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页,基本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就业指导咨询的功能,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及时收集、不断更新和公布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和就业指导板块。

想方设法为毕业生就业和在校生提供了大量的求职信息和职业生涯规划、面试技巧、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就业信息查询室配备了6台电脑,为毕业生提供了招聘信息查询、就业政策查询的基本条件。

每次就业教育和供需见面洽谈都安排在配有多媒体设备的大厅和教室,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有效沟通提供设备支持。

3.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切实可行。

针对国家、省市的就业帮扶政策及措施,学院认真学习,并根据学院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帮扶措施。

学校每年对于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少数民族、残疾人毕业生进行详细的统计,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档案,制定“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完善师生“一对一”跟踪及帮扶计划,安排心理咨询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缓解因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鼓励其树立就业自信心,提高就业竞争力。

4.加强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以实习促就业。

办学以来,学校始终注重“办学特色”,不断强化特色意识,坚持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把特色作为兴校、强校的根本。

学校进一步拓展了我校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四大平台,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

另外与校外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以实习促就业。

真正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

三、创新、创业服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服务,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了大学生实践创业中心和有关规章制度。

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8学时。

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业教育中,通过就业指导课及各类讲座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和个性化创业教育。

大力宣传我校毕业生中优秀创业典型的事例、同时邀请优秀创业典型来校做报告。

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开展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

四、强化就业指导工作
1.加强思想教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在毕业生思想教育方面,我院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各系也分别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相关思想教育活动,如“文明修身月”、“诚信校园行”、“文明离校”等活动,使毕业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召开全院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就业创业主题班会、毕业典礼、职业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教育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和从业理念。

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理性就业,发挥了活动育人的作用。

2.加强课程建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按照国办发[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学校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系统化,逐步形成了专业教育、职业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政策、职业能力培训、求职面试技能、职业礼仪、创业教育的系列教育体系;在指导过程上全程化,逐步实现就业指导培训贯穿大学三年生活中;在培训手段多样化,逐步形成了以课堂、讲座、报告、网络等多渠道,以情景演练、团体或个体辅导、社会实践等多形式的就业培养模式。

学院在2008年将就业指导纳入到必修课程16学时,列入教学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