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性格特点2、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能,整体把握作品。
能从自主学习中体会母亲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体验,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体验,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感恩之心。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初识母亲不易的生活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母亲》(出示题目)。
谁的母亲?2、假如你是胡适,你怎么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试着来说一说。
3、你从家庭成员的角度进行了介绍。
同学们对他的介绍有什么补充吗?4、家中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母亲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后母可不容易做啊!母亲的生活确实不容易。
我们不由得感叹:(幻灯片出示)“母亲的命真啊!”生:母亲的命真苦啊!(师板书“苦”)二、细细品读,理解母亲多面的性格1、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会还是不会?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学生动笔划。
)2、那她到隔壁闲谈。
会谈点什么呢?3、她的丈夫还活着吗?4、是向已经过世的丈夫诉苦,更准确地说是哭诉。
她哭的对象是谁?5、哭她自己算不算向别人诉苦?6、两种不同的意见,看来更倾向于不会诉苦,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词来进一步证明。
她是那么的温和,那么的仁慈。
(师板书“慈”、“和”。
)7、很有眼力。
刚才有同学是从“哭”中看出她是不会诉苦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写到的母亲的三次哭。
(课件出示描写三次哭的语句)1.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2.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
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
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
3.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其余同学听同学朗读的时候思考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三位学生读)提问: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提示:目的、对象)能把三次哭的目的更准确地都说一说吗?【对儿子】第一次哭是为了劝我好好读书,并对丈夫的去世感到伤心、怀念。
说得简洁一些就是对丈夫的怀念,对儿子的——期盼。
所以我们看到她对自己的儿子不只是慈爱,还有——惩罚。
怎样惩罚?师:能说一下,你最受不了的是哪一点吗?拧我的肉。
师:确实,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也有些受不了,但是为了对丈夫有个交代,为了对儿子的期望,她对儿子是那么地——(师板书“严”)她教导我时经常要说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
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1次哭时说的话。
)再揣摩一下,她说这话时,应该是怎样的语调。
只哭过一次吗?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师:也就是常常。
这个哭只是无声地掉泪,这跟前面其实是一致的,也就是哭也不想让别人听到。
这再一次证明,她有苦也不想让别人知道。
你说她会去向别人诉苦吗?【对哥嫂】有苦不能说,这才是真正的苦啊!母亲在对待哥嫂的时候,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是什么?(师板书“忍”。
)忍到什么地步?你还能找出几个表明她忍的词来吗?11自然段。
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这是直接写,还有其他地方可以感知到吗?第10段,“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
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哪几个词?“总是”、“让”。
不仅自己忍,让孩子也忍。
总是让着她,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让啊!还有吗?第8自然段。
“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哪个词最能表现忍?从不所以我们在读第二次哭时要读出她的忍,该怎么读?请你读一读第一句。
(生16读第二次哭中的第一句)读时,要突出哪个词?实在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
(生齐读)她的哭跟前面是不一样的。
先是轻轻地哭,再是渐渐哭出声来,到最后不肯住。
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吗?劝她还是认错?【对别人的侮辱】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耐啊!第三处哭,又是怎样的哭?大哭。
表现了母亲怎样的一种性格?(师板书“刚”。
)怎么来读出刚性?抓住“当面”、“当众”、“直到……才”读出刚性。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三次哭)这是怎样的一种刚气啊!这种刚气也是镇住大嫂二嫂、解决种种问题的重要因素。
【ppt】(边说边板书“亲娘”、“后母后婆”、“寡妇”等)在我面前,作为亲娘,满怀对亡夫的思念和敬爱,满怀对“我”的慈爱和期望,她偷偷地哭;在哥嫂面前,作为后母,为了家庭的和睦,她轻轻地哭;然而在外人面前,作为寡妇,为了捍卫家庭的尊严和自己的名声,她大声地哭了。
我们从她的泪和哭中,明白了她为什么对孩子那么慈爱而又那么严厉,对家人那么忍让,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他的刚气。
这正是仁慈而又刚毅的中国传统妇女的典范。
慈苦母亲严刚和忍胡适三、深入探究,领会母亲深远的影响那么又是什么支撑着母亲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毫无怨言地走下去呢,作为一个寡妇,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师板书“胡适”)胡适到底有没有如母亲所愿成才呢?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胡适成才了吗?(课件出示末段。
生读末段)“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人管束过我”,“混”说明日子过得并不好,可能并没有成才。
果真如此吗?(课件出示胡适身份介绍)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
1910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一生共获取35个博士头衔。
1917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新诗集《尝试集》。
最震撼你的是什么?有人说大陆有鲁迅,台湾有胡适。
胡适深得蒋介石的赏识。
胡适在台湾去世时,蒋介石亲手写下挽联:(出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还有人为胡适写下了这样的的墓志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生齐读)这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形骸终会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受了七年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又会怎样评价一个传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呢?(出示)请从文中找一找。
(学生动笔找)“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对母亲充满感激。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充满了对母亲的感谢和敬仰。
两位同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仰。
让我们再回头思考一下刚才同学所提出的“混”字,该怎么来理解?提示:这么有出息肯定不是真正的“混”,我觉得这与文中的“一丝一毫”、“一点点”一样,表明了作者的一种谦逊态度,这也应该是母亲对他的影响之一吧。
可见母亲对他的影响之大。
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胡适。
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出示)有人认为1-4段写“我”的童年生活的缺憾,正是为了体现母亲给“我”做人的训练的珍贵,更突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也有人认为1-4段隐含着胡适对母亲的些许不满。
同学们怎么认为?请到字里行间找依据。
(学生圈画课文语句)同学们已经学着从字里行间解读作者隐含其间的情感。
我们来看看第四段,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点什么来吗?(课件出示第四段语)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师:可见,胡适认为自己的童年是有缺憾的,其实,一个接受过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回首童年——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连和小朋友一起跑跳都不行,这一些缺憾和母亲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关系。
本文选自《胡适自传》,自传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
作者这样剪辑材料,既保证了真实,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在此我们可再一次感受到,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敬仰和感激之情。
让我们怀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句。
(生齐读此句)师:(配乐深情诉说)胡适有出息了,回国的第二年在北京买了房子,于是想接母亲到北京同住,母亲没有答应,其实,此时母亲已有病在身,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学习,瞒着儿子,于当年(1918年)去逝,时年45岁,临死未能见上一面,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师极悲伤)。
在回家奔丧途中胡适写下了《先母行述》。
(课件出示,生齐读)“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
平生惨痛,何以如此!”(部分学生哽咽)在母亲去逝12年后的一个深夜,年届40的胡适,整理自传,回忆起自己母亲,怀着感激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我的母亲》。
四、撰写墓志铭,评价母亲伟大的人格胡适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感激、敬仰之情,那么你们对胡适的母亲又有怎样的评价呢?请大家为胡适的母亲写一段墓志铭,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发挥。
(课件出示)这个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学生听音乐写。
写完后交流)这个为了儿子能够忍辱负重而又刚气的母亲现在在这里安息了。
但她对儿子的严,对家人的忍,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她还为国家培养了这么优秀的胡适。
这是她最大的功劳。
生31:这个坚强不息、永不低头的人在这里安息了,她为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为孩子耗尽了自己的心血,为我们培养了一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作出贡献的伟人。
生H1:这个忙碌了一辈子,受了一辈子苦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但她那种刚毅、仁慈、温和的性格却永存。
生32:这个默默度过一生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不带一点怨恨,不带丝毫后悔,她的一生是苦的,但她也是坚强的,她把一切的苦都藏在了心里,把希望给了儿子,为我们培育了为民族奋斗的伟人。
师:如果母亲在天有灵,听到我们同学写的这些墓志铭,一定会非常欣慰的。
当我们细细品读《我的母亲》,深入探究胡适对母亲敬爱、感激的情感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想一想,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平凡但也一样伟大的母亲。
五、课外延伸,阅读母亲多样的情怀推荐同学们课外阅读几本描写母亲的优秀作品。
(课件出示)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