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优秀作文集锦

高考优秀作文集锦

高考优秀作文集锦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题目:经验与勇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

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放下顾虑,一片坦然河南一考生一个人的顾虑太多,就会步步谨慎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但终究会因成败而后悔;反之,大胆向前披荆斩棘,往往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

亦如那位年轻的工匠,才不管你钻石价值连城呢!一刀下去,令商人不禁感慨!放下顾虑,会让内心少一些恐惧;放下顾虑,会让脚下少一些荆棘;放下顾虑,会让灵魂少一些纷扰。

放下了顾虑,就会发现心胸一片坦然,道路一马平川,前途一片光明!放下了顾虑,让项羽创造了一个战争神话。

暴秦无道,群雄并起。

秦二世集举国之兵,试图挽狂澜于既倒。

然而,项羽放下顾虑,不计后果,破釜沉舟,以六万子弟兵击溃二十万秦国精锐之师。

更可笑的是,与项羽结盟的其余义军首领畏首畏尾,留下了“作壁上观”的千古笑谈!试想,如果项羽稍作迟疑,或是对战争的后果心存犹豫,又哪来巨鹿之战这一千古杰作呢?放下了顾虑,让比尔·盖茨构筑了一个微软帝国。

22岁时,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休学,成立了微软公司。

有记者问他:“你在退学时有没有想过创业失败了会怎么样?”比尔·盖茨自信地回答:“我从未有过任何顾虑,也未曾对自己有任何的怀疑,我只是一心一意想着如何朝自己的目标前进。

”他说到做到,以“撞到南墙不回头”的精神,终于使微软帝国屹立不倒!试想,如果比尔·盖茨因为记者的一番话就收回了迈出的步伐,又哪会有今天的微软神话呢?放下了顾虑,让史铁生树立了一座文学丰碑。

曾几何时,大半生在轮椅上度过的史铁生屡屡想到了死,觉得那是他最好的解脱,也觉得那样就不会招来世人的闲言碎语。

然而,母亲,还有那块地坛,终于让他认识到死亡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绝非一件高尚的事。

从此,死亡从他的人生字典里消失了。

在轮椅上,他开始丈量自己的人生,用笔,书写自己新的人生。

试想,如果史铁生真的用最简单的方式,结束最痛苦的病魔,奋斗中的青年又怎能找到一座精神丰碑呢?纵观历史长河,不知有多少人,因为放下了心中的顾虑,让他们熠熠生辉。

放下了顾虑,会使劣势变为强势,使负能量变成了正能量,使人生的走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提分点:1.妙用排比。

文章多出用了排比句,如第二段和结尾段,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再就是几个反问句的运用,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2.首尾呼应。

文章采用传统的“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分别由三个“放下了顾虑”开启三个段落,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

全文结构严谨。

3.格调高昂。

文章结尾说“使负能量变成了正能量”,确实,读完这篇文章,也给人这样的感觉。

全文立意“放下顾虑”,简洁、明确,三个事例均从正面来谈,使文章格调无比激昂。

阅卷评分:一类文上58分勇气助我成功河北一考生因为勇气,礁石在海浪的拍击下,耸立成伟岸的信念;因为勇气,蜡梅在严寒的肆虐下,挺拔成芬芳的春意;因为勇气,胡杨在干旱的威胁中,挺立成不死的神话。

想问题,办事情,经验和技术固然重要,但勇气同样必不可少,其他几位切割师缺乏勇气,空有丰富的经验而一筹莫展,而年轻的徒弟借助师傅的经验,更借助自己的勇气成功地切开了钻石。

勇气可以使我们放下顾虑。

北魏孝文帝亲政时,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百姓困苦不堪,他以锐意改革的勇气冲破保守势力的非难和抵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促成了中华大地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也换来了北魏的繁荣和稳定。

试想,如果没有锐意改革的勇气,孝文帝必会在顽固势力的阻挠下顾虑重重,改革的措施也就无法推行。

鼓起勇气,放下顾虑,我们会走得更坚定更坦然。

勇气可以为我们迎来转机。

商业巨头李开复因为一次换工作的经历,遭到微软的投诉而跌入人生的低谷,对他的虚假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但是他想到了他人生的座右铭: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

于是他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这场战斗,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到谷歌工作。

正是不怕困难的勇气,为李开复赢来了人生的转机。

鼓起勇气,心怀希望,我们便可以走得更自信更潇洒。

勇气可以让我们超越自我。

刘翔,这个捧着光荣和梦想的奥运健儿,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志迎接挑战并创造了奇迹,北京奥运会的因伤退出并没有使他丧失斗志,而是以惊人的勇气战胜了伤痛,参加了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获得银牌,上演了王者归来的一幕,同时他还实现了全运会三连冠的梦想。

是勇气,造就了他坚强不屈、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也成就了他超越自我的精彩人生。

鼓起勇气,超越自我,我们便能走得更精彩更完美。

有了勇气,年轻的徒弟在经验的指导下一举切开了钻石;有了勇气,我们可以放下顾虑,迎来转机;有了勇气,我们可以超越自我,让脚下的路更坚实,让我们赢来属于自己的金灿灿的成功。

提分点:1.开头秀美。

开头段,紧紧围绕勇气而展开,紧扣中心论点,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排比使文章很有气势。

2.结构严谨。

文章第三、四、五段各有一个中心句,各段分别围绕各自的中心句而展开,三个中心句又都围绕文章中心而展开,结构严谨,文脉贯通。

3.首尾照应。

结尾仍用排比句,紧紧围绕勇气而展开,紧扣中心论点,不但内容上照应,修辞格上也遥相呼应,使文章首尾圆合,上下浑然一体。

再看第三、四、五段各有一个中心句,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阅卷评分:一类文上59分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I卷语文作文题目: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做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之相处(贵州一考生)莎翁说过: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其实,人之相处,又何尝不是个问题呢?在生命的旅程中,人人都想有几个知己,失意时一诉衷肠,纾解烦恼;高兴时一起欢乐,共同分享;无聊时打个电话,消遣时光;激愤时指点江山,豪气干云。

知己者必知心、必志同,我认为这是知己的灵魂。

古往今来,同学中成为知己者不在少数,关键在于知心,在于互相尊重,在于志趣相投。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流传千古,被后人视为知音的典范,二人不是同窗,却有着比同窗还深的友谊。

真是“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东汉时,管宁与华歆原为同窗好友。

二人同在园中除草时,发现一块金子,管宁视若无物,华歆则拾起了金子。

还有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贵人的车辆从外面经过,管宁不受干扰,继续读书,华歆对达官贵人羡慕不已。

两人智趣可谓不同,后来管宁和华歆割席而坐,不再做朋友。

人之相处,在于心的交融,在于互相尊重,不少前辈给我们做出了这方面的表率。

鲁迅和瞿秋白大家都不陌生,他们两人相识于1932年,彼此一见如故。

此后他们开始为中国革命并肩战斗,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曾避难于鲁迅家中。

后来亲笔题写了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给瞿秋白。

两人的友谊被传为美谈,令后世之人感佩不已。

相对于前人而言,现在的学生该如何相处呢?近段时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告诉我们,是该好好反思了。

“复旦大学投毒案”“南航金城学院一男生被室友捅死”,这些事件真是让人不可思议,现在的学生、现在的人都怎么了?难怪有人这样调侃:感谢当年室友的不杀之恩!调侃之外,分明有愤懑和忧虑。

这些事件从反面告诉我们:人与人相处,要互相尊重、包容、理解,少一些猜忌,少一些嫉妒,多一些关爱。

英国的罗斯金说过:为别人尽最大的力量,最后就是为自己尽最大的力量。

说得很朴实,可要做起来,还真不容易,让我们都记住这句话吧。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多美好的一种境界啊,让你我共赴之。

提分点:1.议论文的语言不容易写出彩,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可是本文的语言与众不同,可谓富含哲理。

莎翁的话,罗斯金的话,鱼对水说的话,都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文章的观点,并带有一定的思辨性与哲理化。

2.素材丰富。

文章一共用了四个典型的材料:伯牙与子期、管宁与华歆、瞿秋白和鲁迅、黄杨和林某,这些材料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古时候的,也有现当代的,如此丰富的材料当然会更好地论证文章观点。

阅卷评分:一类文上59分让同窗微笑在理解的怀里(青海一考生)总是在流逝后才留恋曾经的美好时光,总是在离开后才挂怀彼此留给对方的深厚情谊,总是在成熟后才蓦然痛惜曾经的过往。

那一天,当我们离开青春校园,那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甚至是那次不愉快的争执……当一幕幕漫过记忆。

试问同窗,过往如何?我们微笑,那座理解的桥梁沟通了彼此的心灵。

理解如一盏穿透雾霭的明灯。

让我们避开阴影一起走上了光明的坦途。

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在彼此的理解中缔造了一段不朽的“管鲍之交”,两人一同做生意,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贫困,总是多分一些给管仲,绝不认为管仲贪心,从不计较利益分配的多少,不分你我。

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时,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鲍叔牙从不认为管仲愚蠢。

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鲍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的不出色,而是时机和运气问题……管仲深情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鲍叔牙后来推荐管仲做了齐国之卿,帮助齐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

如果少了理解,我们就少了亮光的引导,那么面对生活的挫折和阴影,我们或许就会一蹶不振;有了理解,我们可以去剔除彼此身上那微不足道的瑕疵,在彼此的关爱里走向成功。

理解恰似一滴润滑间隙的“融合剂”,让我们冰释前嫌,微笑面对温馨的暖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