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关系论文1

中美关系论文1

从全球化角度谈中美关系摘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关键词:中美关系形势政策一、正文:用敏锐的目光认清中美两国之间的发展形势中美关系的历史;1.近代时期晚清时期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扶植代理---辛亥革命时期,参与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扶植代理,一战期间及战后,加紧与日本争夺中国。

先是扶植黎元洪,后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掌权。

蒋由此走上亲美外交路线。

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经济扩张,其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4.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合作、共同抗日。

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

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5解放战争时期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二战结束后,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帮蒋介石运输军队以抢夺抗战胜利果实,6现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60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国援越抗美。

这一时期,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当然,改革开放后,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有了很多的交流与共同发展。

二、当前的中国与国际形势1.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2.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3.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

4.世界经济可望继续保持繁荣,但高油价、对战略性资源的恶性竞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趋于上升。

5.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次,台湾问题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

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于繁杂中寻找中美关系形是的真相1.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2.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3.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

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4.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

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

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

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

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

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

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

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

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

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

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

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

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和明白几点:1 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国际背景,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上升2 双方在安全关切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3 并不是说美国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了4 美国必须在台湾“统独”问题上作出抉择四、经济全球化有深厚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有其经济学上的内在合理性。

学的理论已经证明基于比较优势和规模报酬递增这两大理由之上的自由贸易能极大地促进各国生产效率和世界的总产出。

象一国之内进行劳动分工会大大促进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福利一样,基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同样会大大提高整个世界的福利,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条理由,即基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同样会促进世界整体的生产力和福利。

这是因为现在很多产品已变得非常复杂,往往由几百种、乃至上千种零部件组成。

如果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即随着产量的扩大,零部件和成品的平均递减,那麽最好的安排是各国集中生产自己力所能及的几个零部件,再运到一处总装。

由于每个国家都以整个世界为,产量可以很大,因而平均成本可以降得很低。

由于集装箱技术的发展,成本已大幅减少。

加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传递用于协调和世界各地生产的信息及其处理成本大幅下降,组织国际分工的成本急剧减低。

所以各国会有强大的动力,参加这种国际分工。

而且,参加的国家越多,平均成本可以降得越低,因为它们的产品可以面对更大的市场。

[xvii]采取闭关自守政策的国家必定只能以本国为市场,各种产品的产量不可能很大,因而平均成本必然很高,根本无法同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相竞争。

加上各国日益意识到,世界虽然人为地分成许多单位,从生态,环保、资源、和人文的角度看,地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国必需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共享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和防止全球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经济全球化与中美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有它的内在合理性和客观动力。

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阻挡,也没有哪个国家置身局外而能更快发达起来。

所以,中国必须尽早加入经济全球化。

但是,复杂的问题是,这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是由美国主导。

因而,中美经济关系的走向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有深刻影响。

中美经济关系的好坏,会影响到中国能否顺利融入世界经济中去。

中国作为一个新崛起的潜在强国,如果和美国联手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国将有机会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对世界的共同繁荣作出极大的贡献。

要做到这点,中国就要对美国为何在经济竞赛中战胜苏联的原因有深刻的反思,才能理解为什麽美国关于世界经济的秩序的蓝图更有操作性,对生产力也更有促进作用。

但是,如果中国和美国在有关经济全球化的规则的执行和制订上分庭抗礼,那麽,不但世贸组织的顺利运行会发生严重问题,而且中美的经济关系也会蒙上浓黑的阴影。

五、美国与经济全球化美国在一战后走了洁身自好的路线。

但是世界在短短20多年之后重又陷入更为血腥的战争,并将美国再次推上战场。

美国民众在血的教训面前,终于意识到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对战后世界的和平重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日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为代表的政治、金融、贸易秩序,便是在美国的一手推动之下建立起来的。

世界各国对战后秩序的建立都作出大小不等的贡献。

但无可否认的是,美国对此秩序的建立不但倾注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提供了最基本的蓝图和诱人的远景。

冷战的结束,给经济全球化带来空前有利的政治。

最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便再次落到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肩上。

冷战期间关于经济体制孰优孰劣的争论至此已一锤定音。

历史宣告市场经济体制确实远较中央计划经济优越。

冷战结束之后,各国不但竞相接受以自由竞争的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而且越来越将注意力集中到经济成长和社会福利。

但是,作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主要推手的美国,在历史上犯过帝国主义和殖义的一些错误。

人们不免要猜测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真实动机和企图。

有些人想当然地将美国的动机与新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阴谋简单地联系起来。

这些人对美国民众具有的高度觉悟,特别是对军国主义的高度警惕实在缺乏认识,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运转机制也非常缺乏了解。

美国本身作过英国的殖民地,有着最早起来反对殖民主义的革命传统。

美国民众有可能在短期内被误导,但不可能在长期内支持本国领导人象英国、日本那样制订出周全而绝密的全球扩张计划,为建立和捍卫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不惜化上几代人的时间和精力。

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领导人极为重视民众的情绪。

美国的、、小说和戏剧往往选择与白宫的丑闻,总统的隐私,政府的战争阴谋,独裁者的把戏,或种族主义的罪恶有关的题材,以求为民众喜闻乐见。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想要在世界上有所作为的美国领导人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国外,而是来自本国民众强烈的孤立主义。

在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参战对英法最后战胜德国起了极大的作用。

具有理想主义国际观的威尔逊总统因而在国际上拥有崇高威信。

他十分支持成立国联,以便对战后的和平和国际关系作出能持之久远的安排。

但是,美国国会十分顾忌民众的孤立主义情绪,竟然不顾他的反复呼吁,拒绝批准美国加入国联。

美国的国会议员通过选举产生,并以民意代表自居,他们不能不顾忌到美国民众强烈的孤立主义倾向。

从客观上讲,美国如果想取英国、法国老牌殖民帝国而代之,开拓一个新的殖民帝国,实在有无数次天赐良机。

美国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便已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实体,具有问鼎世界霸权的能力。

如果美国在主观上确实图谋建立另一个殖民帝国,在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期间,便可通过支持德国,联手瓜分英法摇摇欲坠的帝国版图。

或者模仿斯大林以同意出兵东亚,换取沙俄在外蒙和中国东北曾经有过的权益的做法,可在同意援助英法的同时,以并吞英法在非洲部分殖民领地作为出兵的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