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

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1.地理位置 (1)2.2.设计技术标准 (1)2.3.设计概况 (2)3.总体安排 (2)3.1.劳动力计划安排 (2)3.2.机械设备计划安排 (3)4.方案实施机构组成 (4)5.施工准备 (4)6.施工工艺流程 (5)6.1地基处理 (5)6.2支架的设计与施工 (9)6.3支座安装 (10)6.4模板工程 (12)6.5钢筋绑扎 (14)6.6预埋件安装 (14)6.7混凝土浇筑 (15)6.8混凝土养护 (16)6.9预应力管道施工 (16)6.10预应力筋的加工及安装 (17)7.质量检验标准 (17)8.质量保证措施 (18)9.安全保证措施 (20)10.附件及附图 (20)跨金丽温高速公路1#特大桥(60+100+60)m连续梁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⑴金华至温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跨金丽温高速公路1号特大桥施工图-金温扩能施(桥)-2;⑵国家及铁道部现行有关高速铁路的设计、施工规范、规则、标准;⑶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有砟轨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双线)《(60+100+60)m》 -通桥(2010)2267A-I;⑷工程现场调查资料;⑸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则、管理办法等;⑹本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2.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跨金丽温高速公路1号特大桥(60+100+60)m连续梁施工里程为DK13+996.02~DK14+217.82,位于金华市金东区莲花塘村,上跨金温铁路及金丽温高速公路。

73#墩与74#墩边跨跨越金温铁路,74#墩与75#墩中跨跨越金丽温高速公路。

73#墩边跨现浇段位于金温铁路左侧。

2.2.设计技术标准⑴线路:I级铁路;⑵设计荷载:ZK标准活载;⑶设计速度目标值:200km/h,预留250 km/h;⑷正线数目:双线;⑸正线线间距:4.6m;⑹连续梁位于曲线上。

2.3.设计概况金温扩能改造工程I标跨金丽温高速公路1#特大桥(60+100+60)m 连续梁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221.8m。

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变截面结构。

梁顶板宽度为12.2m,厚度为自梁端顺桥向由35.4cm渐变为55.4cm。

底板宽度为6.4m,厚度为0.4m~1.2m;腹板厚度为0.6m~1.0m;截面高度为 4.604m~7.204m。

边跨现浇段长9.75m,边支座中心线距梁端0.75m。

3.总体安排3.1.劳动力计划安排3.2.机械设备计划安排表3.2-1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4.方案实施机构组成按照“集中领导、职责明确、提高效率、有利协调”的原则,组成“中铁四局集团金温扩能改造工程第三项目经理部桥梁施工架子队”。

桥梁架子队根据连续梁工序要求设5个作业班组:①模板班组:负责模板的加工、拆立和维护;②钢筋班组:负责梁体钢筋波纹管制作、安装;③混凝土班组:负责连续梁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等工作;④预应力班组:负责预应力筋的张拉、压浆和封锚;⑤挂篮班组:负责挂篮拼装、移位及拆卸等。

连续梁架子队管理机构如图4.1.1。

项目经理:李森剑副经理:莫江云安全总监:冉万云安质部:席伟工程部:许飞技术员韩 军总工:王丁一物机部:潘光学工经部:周本辉试验:余建勇连续梁架子队队长:莫江云架子队技术负责人:邵凯强模板班组钢筋班组混凝土班组安全员李 佳质检员游 松实验员李光海材料员赵海峰`图4.1.1 连续梁架子队管理机构5.施工准备⑴钢筋在3号混凝土搅拌站内钢筋加工棚内集中加工,加工好半成品运至工地安装,木工棚设置墩旁空地上。

⑵混凝土由3号混凝土搅拌站供应,3号搅拌站设置在岭下镇330国道旁,运距3.5km。

⑶73#墩便道,从横店村修便道至金丽温高速公路旁,沿桥施工便道至73#墩旁;76#墩从330国道经岭下镇工业园区修便道至金丽温高速公路旁,通过高速公路涵洞进入场地内。

⑷施工用电:“T”接地方高压线,并备一台250KW发电机。

⑸施工用水:施工用水依靠莲花塘村自来水。

⑹施工设施、材料和施工机械存放76号墩边施工场地。

6.施工工艺流程边跨现浇段长9.75m,高 4.604m,由于73#墩及76#墩不同情况,设置不同形式的钢管支架施工,材料垂直运输采用25t汽车吊。

6.1地基处理根据现场调查情况,73#墩边直段侵入既有线路基边坡,支架基础需设置在边坡上,为保证既有铁路的安全,采用挖孔桩基础作为支架基础;76#墩边直段地势平坦,可采用换填碎石土加条基作为支架基础。

⑴73#墩边直段地基处理73号墩临近既有线,边跨段施工支架基础采用挖孔桩基础,挖孔桩共设置4根,其中有2根位于路基边坡上,挖孔桩直径为 1.25m,长度为8m,根据73号墩处地质钻孔资料,底部岩层为(6)2砂砾岩,以入岩3m为控制要点。

桩基础顶部预埋钢板,与钢管桩连接。

挖孔桩计算详见附件10.1:73号墩处边直段支架检算书。

图6.1.1 73#墩支架施工示意图边坡处挖孔桩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施工挖孔平台,将铁路路基边坡挖孔桩所处位置10米范围内加宽至承台边,高度与承台顶相同。

在挖孔桩外侧50cm处插打拉森钢板桩做边坡防护,并设置围囹、斜撑,以防拉森钢板桩变形过大。

在插打拉森钢板桩时,应向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要点施工,每天要点作业时间为120分钟,7天施工完毕。

钢板桩施工及安全防护方法详见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金温公司审批过的《临近既有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在拉森钢板桩施工完毕后,进行挖孔桩的施工,本着“确保既有线行车绝对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既有线铁路运营干扰”的原则,本挖孔桩不采用爆破作业,对于岩层主要采用风镐开挖法进行施工。

挖孔桩施工工艺如下所示:第一步:开挖1m深,浇筑锁口井圈混凝土。

图6.1.2 挖孔桩施工示意图一第二步:采用人工向下开挖,主要采用风镐开挖,每开挖1m深,浇筑井圈护壁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再继续向下开挖,如此循环作业。

图6.1.3 挖孔桩施工示意图二第三步:终孔验收合格后,安放钢筋笼,浇筑桩基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顶面应高出设计顶面20~50cm,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人工凿至设计标高,去除顶面浮浆。

图6.1.4 挖孔桩施工示意图三挖孔桩主要的操作要点如下:①挖孔桩施工前由测量人员施放出桩基的平面位置,并测定其地面标高。

采用挖掘机与人工配合,将场地整平压实。

②测量人员准确施放出桩中心点,并在地面上放出开挖边线,设置护桩,孔口周围挖好排水沟,以利能及时排除地表水,备好孔口雨棚,提升渣土设备。

③沿开挖边线在井口用混凝土或砖做围护,使其高出地面20-30cm,防止土、石等杂物落入孔内伤人,为控制挖孔桩质量,在围护上沿桩轴向做四个挖孔桩质量控制点,为防止孔口垮塌,根据孔口的土质情况选择混凝土护壁,护壁高约1米。

④亚黏土、黄土及部分全风化、强风化岩层操作工人采用锹、镐等开挖工具进行开挖,强风化及部分弱风化岩层可用风镐开挖。

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周边,按设计直径加护壁厚度控制截面,允许尺寸误差为5cm。

开挖后的土装在吊桶内,由人工通过卷扬机垂直运输至孔外,为避免土体集中荷载作用于孔壁,弃渣用小车倾卸在离孔口较远的指定位置。

⑤每挖深1米即要对孔的倾斜度,轴线位移,桩径等进行检查复核,确保其偏差在设计及规范允许内,其具体措施为:沿围护四个质量控制点做一十字形木架,在木架中心挂一垂球伸入孔内,挖孔工人利用卷尺以垂线为圆心,测量其与孔壁的距离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测量点数不少于8点。

⑥护壁混凝土厚度为12~20cm,在地质较差处需加φ8@200的钢筋网格。

⑦挖孔完成后清除孔底松土,杂物,终孔后经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复查。

⑵76#墩边直段地基处理处理之前由测量组精确放出基坑所在位,然后进行开挖,处理方式为对地基进行100cm厚碎石土换填,换填完毕后须对换填垫层进行承载力检测。

碎石土垫层承载力须达到150kpa以上,再浇筑60cm厚C30混凝土基础。

在混凝土基础表面预埋钢板(1cm×100×100cm),预埋钢板底部焊接4根Φ20mm长30cm的钢筋,插入混凝土中以加强锚固。

为防止雨水浸泡导致基底下沉,基础四周用土垫高,同时在支架的四周设置排水沟,排水沟进行人工夯实、平整,保证排水通畅。

边直段地基承载力计算:⑴基础混凝土抗压强度检算基础预埋1m×1m的钢板与钢管连接,接触总面积为:1×1m×9钢管重量为45.92×9=413.28t梁体重量按照边直段的2/3计算,则为:347.388×2/3=231.592 t 则混凝土承受的总荷载为:4132.8+2315.92=6448.72kNσ=N/A=6448.72/(1×1×9)=716.52kPaC30混凝土[σ]=14.3MPa;σ<[σ]⑵基础底部尺寸为12.3m×5 m。

(计算不考虑土体摩擦力)σ=N/A=6448.72/(2.2×2.2×9)=148.1kpa<150kpa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6.2支架的设计与施工⑴73#墩边直段支架挖孔桩施工完毕后,首先进行φ630mm钢管支架的的安装,将钢管与混凝土基础预埋钢板进行焊接,钢管与钢管之间及墩身之间用[10mm槽钢连接进行支撑,以加强钢管支架的稳定性。

然后在钢管桩顶部铺设双拼I45a工字钢纵梁,纵梁之上铺设I32a工字钢横梁(底板区域),横梁之上铺设10×10cm杂木,以便拆除。

杂木上铺设10×10cm纵横方木(横向方木位于杂木之上),间距30cm 设置一道,纵向方木紧贴1.8cm竹胶板,腹板处20cm一道,其余部分30cm 一道。

两侧翼板底采I25工字钢作横梁铺设在纵梁之上,其上搭设φ48mm钢管支架,支架上铺设10×10cm方木,横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60cm。

边直段支架见图6.1.1 73#墩边直段支架施工示意图。

详细设计见附图10.1 73#墩边直段支架图;检算见附件附件10.1 73号墩处边直段支架检算书。

⑵76#墩边直段支架地基处理完后,首先进行φ630mm钢管支架的的安装,将钢管与混凝土基础预埋钢板进行焊接,靠近边墩的一排钢管桩直接立在墩身承台之上。

钢管与墩身及钢管之间用[10mm槽钢交叉连接进行支撑,以加强钢管支架的稳定性。

然后在横桥向钢管桩顶之间铺设第一层双拼I45a工字钢,并与钢管桩进行焊接,横向总长为14m,在现浇梁底板下顺桥向铺设I25a工字钢,间距30-90cm,工字钢之上再横桥向铺设一层10×10cm方木,间距为20cm 一道。

两侧翼板底采用[10槽钢与I18工字钢组合梁,然后在其上搭设φ48mm钢管支架施工翼缘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