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的新评测计划》案例分析
1. 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学生、教师、家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家长是学生学习的督促者,配合者。
杨老师的评价方案实现了从单向评价转化为多向评价,增强了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实现了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2.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使用了哪些评价工具?
答:大部分老师认为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使用了量规和档案袋评价工具。
档案袋中的内容包括进步卡、阶段评价卡、期末终结性评价卡。
每张卡都有三种形式,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由学生家长协助完成的《学期初的观察记录表》、《每月的月评表》、《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表》。
在以上评价卡、表的基础上进行了量规设计。
目的是便于家长和教师了解学生在上一学期和假期中的学习情况,观察学生本学期的家庭英语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期末的综合表现。
3、你认为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教学评价设计的哪些原则?
答: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教学评价设计的六个原则:目标性原则、关联性原则、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等六个原则。
其中“学生档案袋”和“评价量规”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统一、整体性原则;家长参与的评价体现了关联性和指导性的原则;学期末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评价体现了目标性和客观性原则。
4、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哪些理念?
答: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评价的角度因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就是说,新课程理念在对教师和学生评价的两个维度上作出了根本性的调整,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理念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也体现了这一理念:评价的目的——促进发展;评价的内容——综合化;评价的标准——分层化;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可见,随着基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以考试作为主要手段的总结性评价逐渐被取代,我们更关注对学生学习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是顺乎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在杨老师的教学中明显地体现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
5. 你如何看待杨老师设计的教学评价方案?你认为有哪些优点和待改进的地方?
答:我认为杨老师的评价方案设计得非常好,改变了过去老师单一评价的办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更好的发挥评价作用和监督作用,更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优势,值得学习和推广。
我个人认为,在评价中可以增加一个部分----学生间的互评,因为学生之间长期相处在一起,相互之间更了解。
另外就是,杨老师设计了很多的表表册册,学生在平时的评价中,能否落实到位,会不会出现应付情况,或者撒谎的情况,杨老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避免这类情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