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控制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它一定会受到种种限制和制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目标控制效用:
每节课都应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受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三方面控制和制约。
为了发挥目标控制效用,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教材上的具体内容,订出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宜多,一节课应控制为一至二个。
然后针对学生实际,选择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达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时间控制:
小学一节课为40分钟,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如何充分发挥时间效用,根据我的多年的教学实践,采用“三段教学法”时间效用最佳。
即把新授内容控制在15分钟左右。
新授前花5分钟预习,新授后学生互动作多层次的反馈练习。
若时间能得到有效控制,学生就能把学习的新内容,在上课后的20分钟最佳时间内学到,再有20分钟分层次练习,学生学到的新知识就能当堂巩固。
三、内容控制: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根据课本内容制定的,反过来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受教学目标制约的,也就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少而精”的原则,恰当地安排好复习、新授、巩固练习,反馈练习等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要精心设计练习题,要精心安
排好教学内容,讲授时要具体、生动,不能多而杂,以“少”“精”取胜。
四、师生活动控制: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要严格控制教师的“活动时间”,使学生动脑、动手学习的时间远远多于教师讲的时间。
在教师讲授时,首先要针对学生在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入手,不要满堂灌,应在保持讲授内容完整的同时,要巧妙运用教具、板书、提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一直与教师所引导的内容“合拍”,真正把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脑、动口、动手。
五、师生心理控制:
上好一节课,师生的心理、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上课前,教师要在讲课内容,教具使用和板书设计等多方面要充分准备,预先把教学步骤构思好。
上课时要严格控制情绪,做到精力充沛,教态和蔼可亲,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诱导学生在听讲时,思想要集中,思维要积极。
学习上碰到困难,要有毅力,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在教学中发生“故障”时,教师要有应变控制能力,根据学生实际反馈的情况,改变原来教学方案,使师生默契配合,做到“天衣无缝”,教学思想畅通。
课堂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充分控制,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的体现,课堂教学质量也可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