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无公害叶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叶菜类蔬菜主要有:菜心、小白菜、大白菜、椰菜(甘蓝)、芥蓝、芥菜等。

1病虫防治规程1.1 主要病虫害:常见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软腐病、炭疽病、霜霉病、丝核菌腐烂病等。

主要虫害有小菜蛾(吊丝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

1.2 发生情况及重点防治对象1.2.1 l一3月,气温低,潮湿,霜霉病容易流行,吹南风回暖时出现软腐病。

广州地区小菜蛾大发生,特别是西洋菜、椰菜、大白菜、芥蓝等被害严重。

1.2.2 4—6月,天气转暖,湿度大,有利病虫发生,特别是叶菜类连片种植的地区,下雨季节易发生炭疽病、丝核菌腐烂病,虫害主要有小菜蛾、跳甲(尤其深圳菜区,包括东莞、惠州一带供港菜场),6月高温时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开始大发生。

1.2.3 7—9月,高温多雨季节,炭疽病、丝核菌腐烂病继续危害。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猖獗危害。

9月深圳菜区小菜蛾第二个高峰开始。

1.2.4 10—12月,干旱天气较多,蚜虫大发生,病毒病会流行危害。

小菜蛾、菜青虫继续发生危害。

黄曲条跳甲危害逐步加重。

1.3 防治策略1.3.1防治病毒病以抗病或耐病品种为基础,以栽培防治为重点,结合控制蚜虫危害防止传播病毒病。

1.3.2 防治软腐病和其他病害,在搞好栽培技术防病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综合防治。

1.3.3 防治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等主要害虫,掌握其发生规律以及其对杀虫剂的抗性程度,实行在栽培技术品种搭配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以生物和生化制剂为首选用药,结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的综合技术。

防治菜心的小菜蛾,在5—6叶期(抽苔前),虫口控制在10—20头/100株以下;夜蛾,每50平方米发现1—2块卵就要注意观察,掌握初孵期防治在3龄期前施药。

1.4 防治方法1.4.1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菜心耐病毒病的品种有早优l 号、早优2号、青梗中心、60天特青、70天特青、青柳叶中心、迟心2号、迟心29号、8722等,耐霜霉病、菌核病的有四九-19、四九-20号菜心等。

小白菜抗病毒病及抗耐霜霉病品种有17号、D94、上海四月慢,抗霜霉病品种有迟黑叶白菜,耐霜霉病及软腐病的品种有春水白菜。

大白菜抗或耐霜霉病、软腐病的品种有小杂56、早皇杂、高脚大青、中熟白麻叶等。

较抗霜霉病的芥蓝品种有中花芥蓝。

1.4.2 栽培防治。

尽量避免连作,实行轮作。

前一茬蔬菜收获后及时翻耕晒畦,清除残株旧叶,保持田园清洁,减少残留病菌及虫、卵。

夏秋季推广遮阳网(凉爽纱)覆盖栽培技术,有利于早生快长,提高抗病能力。

合理安排品种布局,限制病虫害的蔓延和扩散,如大面积种植叶菜的菜场,可适当种植一定数量的棚架作物以分隔。

病毒病流行的秋冬季,种植小白菜推广直播方法,施足基肥和增施钾肥,减轻病毒病危害。

1.4.3 生物防治。

防治小菜蛾、菜青虫采用生物制剂:复方菜虫菌、高效B.T.乳剂及粉剂、B.T.水剂、大宝、百特宝、威霸、害极灭(详见病虫防治及药剂使用技术章节);防治软腐病,可使用农抗75-1或菜丰宁、农用链霉素等。

1.4.4 化学防治。

防治小菜蛾兼治菜青虫可用抗虫922、宝路可湿性粉剂、抑太保(广州菜区),防治黄曲条跳甲,采用杀虫双、敌敌畏、马拉硫磷、巴丹、兴棉宝等。

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用抑太保、兴棉宝等。

防治蚜虫用克蚜星、辟蚜雾、乐菊酯、乐果等。

防治霜霉病用瑞毒霉锰锌、杀毒矾、氧氯化铜,防治炭疽病和丝核菌腐烂病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

施药安全间隔期见第三章。

2 肥料施用规程2.1施肥策略。

叶菜类蔬菜中一般含硝酸盐较高,不同施肥措施对其含量变化幅度影响较大,必须严格执行合理的施肥规程,尤其是控制接近收获期化肥的施用量,避免氮肥过重。

以中迟菜心施用BB肥为例:基肥占15%;苗期(3—4叶龄)占20%;中期(6—7叶龄)占30%;中后期(9—10叶龄)占35%,总肥量30—45公斤/1/15公顷。

2.2施足基肥。

小白菜、菜心及芥菜每1/15公顷施腐熟粪肥1000—1500公斤,或用氨水5公斤加磷钾肥25—40公斤。

或康宝肥25—40公斤。

或BB肥7.5公斤加有机肥250公斤。

椰菜、花菜、芥蓝、结球芥蓝施腐熟粪肥2500—4000公斤,或饼肥(花生麸)60—70公斤,或康宝肥40公斤,BB肥10公斤加有机肥250公斤。

2.3合理追肥。

各类叶菜栽培技术不同,可按具体情况合理追肥。

另外,叶菜如偏施氮肥太多,尤其接近收获时追施氮肥太多,硝酸盐含量很容易超过标准,所以必须严格按规程追施配方肥。

白菜、菜心追BB肥20—30公斤,或康宝肥25公斤;椰菜、召菜、花椰菜、大芥菜等,追BB肥35公斤,或康宝肥25—40公斤。

3 环境清洁规程3.1合理规划蔬菜生产基地,要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工厂地区,叶菜是以叶片为主要食用部分,特别要防止微尘的污染。

3.2原有蔬菜基地的土质进行普查,要求菜地土壤符合菜田卫生标准,否则不能种菜。

对附近的工厂,必须严格加强环境保护条件,使“三废”符合排放标准。

3.3搞好蔬菜田灌溉系统基本建设,保护蔬菜灌溉水源不受污染,淋菜的水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并尽量做到灌与排分渠、避免串灌。

3.4蔬菜收获阶段不用粪水肥追肥,收获时禁止用污水洗菜。

(二)无公害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瓜类蔬菜主要有:黄瓜、节瓜、冬瓜、丝瓜、苦瓜、白瓜等。

1病虫防治规程1.1主要病虫害:常见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病毒病等。

主要虫害有蓟马、蚜虫、潜蝇、黄守瓜等。

1.2发生情况及重点防治对象1.2.1 1—3月,节瓜、黄瓜枯萎病容易发生,特别在寒潮和回暖间隔出现,阴雨多的季节容易流行。

3月以后,黄瓜霜霉病开始出现,黄守瓜越冬成虫飞到瓜苗上危害及产卵。

1.2.2 4—6月枯萎病继续危害。

霜霉病发生季节,主要危害黄瓜、丝瓜,疫病危害黄瓜、节瓜、冬瓜。

苦瓜主要受白粉病危害。

5月蓟马普遍发生危害,主要危害节瓜和冬瓜。

潜蝇危害瓜类叶片。

1.2.3 7—9月,高温季节,蓟马、潜叶蝇大发生,主要危害夏、秋植节瓜、冬瓜。

病毒病严重,主要危害节瓜、黄瓜。

1.2.4 10—12月,干旱季节,蚜虫较多。

1.3防治策略1.3.1 春季以防病为主,以抗病品种为基础,搞好高畦栽培,加强排水,降低田间土壤积水等防病措施为重点,结合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的综合技术。

1.3.2 夏季以防虫为主,掌握不同作物和不同栽培条件下害虫的发生规律,预防为主,合理用药,压低虫口基数,控制暴发危害,减少损失。

防治蓟马,必须把每个生长顶梢的虫口控制在3—5头以下。

防治蚜虫,掌握在每株有蚜虫3—5头时,即要施药防治。

1.4防治方法1.4.1 选用抗病品种。

抗或耐霜霉病,炭疽病或枯萎病等的黄瓜品种有早青1号、早青2号、夏青3号、夏青4号,北方品种有津杂2号、津杂4号、津青4号、农大14号;耐病毒病的有夏秋青。

高抗枯萎病的节瓜品种有七星仔37号,较耐炭疽病的有江心4号、冠星2号等。

耐白粉病的苦瓜品种有夏丰3号、穗新1号;抗枯萎病的夏蕾等。

抗角斑病和白粉病的丝瓜品种有夏棠l号。

1.4.2 栽培防治。

实行轮作,避免连作,选择地势较高,能灌能排、质地疏松且比较肥沃的地块,施足基肥。

早春采用小弓棚防寒农膜覆盖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采用高畦深沟方式,有利排水,防止积水。

夏节瓜选择避免与春节瓜、茄子相连的地块,防止蓟马大量转移危害。

银膜、银灰色遮阳网覆盖防治蚜虫、蓟马。

1.4.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霜霉病、疫病采用杀毒矾或瑞毒霉锰锌、甲霜铜、普力克、氧氯化铜等。

防治节瓜枯萎病用多菌灵淋施或甲基托布津淋施,注意冬瓜不要淋药,因易发生药害。

防治白粉病用农抗120、粉锈宁、灭病威,防治炭疽病采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氧氯化铜、灭病威等,防治细菌性角斑病有氧氯化铜、农用链霉素。

防治蓟马使用七星宝、抗虫922、好年冬、杀虫双、巴丹等轮换使用。

防治蚜虫用克蚜星、辟蚜雾、乐果等。

防治美洲斑潜蝇用七星宝。

2肥料施用规程2.1施肥策略。

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比叶菜类蔬菜较低,一般不超过400ppm,所以施肥主要以提高产量和瓜果质量,以及配合病害防治为目标。

以节瓜施用瓜类配方肥为例:基肥占20%,苗期(4—5叶龄)占15%,中前期(插竹前)占25%,中后期(结瓜期)占30%,其余10%作补肥施,总施肥量为90—100公斤/1/15公顷。

2.2施足基肥。

每1/15公顷用牛猪粪1000—1500公斤,加15公斤配方肥,或花生麸50公斤左右,或康宝肥40公斤,生产期长及耐肥的如冬瓜、苦瓜则多施,黄瓜可减少,另加过磷酸钙10—15公斤或石灰30公斤,丝瓜加草木灰50—75公斤,节瓜可混合禽畜毛30公斤、草木灰等作基肥。

2.3合理追肥。

总量为土杂肥750—1000公斤,毛肥5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化肥25—30公斤,分多次追施。

一般掌握幼苗期占i0%一20%,抽蔓期20%一30%,结果期30%一50%。

也可插竹前追施康宝肥50公斤,收获前1周25—40公斤。

3环境清洁规程3.1合理规划瓜类生产基地,要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工厂地区。

瓜类对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较敏感,特别注意防止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微尘的污染。

3.2原有蔬菜生产基地附近的工厂,应加强环境保护。

使“三废”排放符合卫生标准。

3.3搞好菜田基本建设,合理排灌,保证水源不受污染。

(三)无公害茄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茄果类蔬菜主要有:番茄、茄瓜、辣椒三种。

1病虫防治规程1.1主要病虫害:常见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番茄晚疫病、褐斑病、叶霉病、斑枯病、脐腐、早疫病等,茄子褐纹病、绵腐病等,辣椒疫病、炭疽病、疮痂病等。

主要虫害有螨类、蓟马、蚜虫、夜蛾、潜叶蝇等。

1.2发生情况及重点防治对象1.2.1 2—5月,春季和夏初,气温由低较高,湿润天气多,茄果类主要受真菌性病害危害,反映在叶片上出现叶斑或果实引起腐烂。

此时期重点防治叶斑性和果实病害兼防病毒病。

4—5月开始防治螨类危害。

1.2.2 6—9月,从夏季到秋初,气温高,青枯病危害最严重。

螨类盛发期。

此时期重点防治青枯病以及螨类、蓟马。

并注意控制夜蛾、潜蝇的危害。

1.2.3 10—1月,气温干旱季节,蚜虫发生多,病毒病流行时间,应重点控制病毒病及蚜虫、螨类危害。

1.3防治策略1.3.1 对病毒病、青枯病和枯萎病,以抗病或耐病品种为基础,结合提高植株抗性为主的栽培防病措施。

1.3.2 对一般真菌性病害以及虫害,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优先选用较抗病的杂交一代品种,紧密与高产栽培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应用化学农药。

防治害螨,掌握在2—5叶片出现害螨,每片叶有2—5头螨即可施药防治。

防治蚜虫可参考瓜类指标。

1.4防治方法1.4.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