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及防治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及防治

精品课件
生物强化技术 实际上是外源微生物投放技术。在我国城市水
环境治理中,应用的微生物制剂主要包括美国的 Clear—Flo、CBS、日本EM、我国的光合细菌(PSB)、 硝化细菌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
精品课件
生物促生技术 生物促生技术是通过对自然界中污染物降解者
(土著微生物)的促生作用,为之创造一个能顺利 完成自然降解功能的环境,强化污染环境的自净能 力,加速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
等; • 按污染形成机制分:一次性污染和二次性污染
精品课件
一次污染与二次污染
• 一次污染: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 境所引起的污染。
• 二次污染:进入环境中的某些(一次) 污染物,在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等) 中相互作用或与介质中的正常组分发生 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并生成新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后,对环境产生的再次 污染。
• 环境自净: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 将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使 其逐步被清除,环境自然净化的作用。
精品课件
环境污染
•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 入环境的量,超过环境容量或环境自净 能力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 环境污染。
精品课件
环境污染的发生模式
污 染物
• 污染源 受体
精品课件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 化学性污染物 • 物理性污染物 • 生物性污染物
精品课件
化学性污染物
• 无机有害污染物:包括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 • 无机有毒污染物:包括汞、镉、镍、铅及氰化
物、氟化物等 • 有机有害污染物:蛋白质、脂肪等生物有机体 • 有机有毒污染物:包括苯、酚及有机氯、有机
磷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
精品课件
生 活 在 污 染 水 中 的 群 众
精品课件
2001年5月27日,武汉东湖风光村官桥湖 发生大面积“翻塘”精品课,件 这是打捞上来的死
湖泊富营养化造成的大面积水华
精品课件
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
• 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 状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沉淀法:如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等 –过滤法:如格栅、筛网 –气浮法 –反渗透法 –蒸发结晶法 –离心分离法
精品课件
污水处理技术——化学法
• 通过化学反应改变污水中污染物的化学形态或物理形 态,消除其毒性,或使其从溶解、胶体和悬浮状态转 变为沉淀物或漂浮物,或从固体形成转变为气态,而 从污水中去除,使污水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利用基质微生物,水生植物,动 物符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吸收、动物消费和 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精品课件
河道和湖泊人工增氧技术 通过一定的增氧设备,增加水体中溶解氧,能加
速河湖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为水体 中各种水生生物呼吸提供氧气,促进系统生物多样 性。
精品课件
苏州河的变迁
项。
*制定标准的原则 ●卫生安全可靠 ●化学成分对人无害 ●使用时不致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精品课件
水体主要污染物
• 悬浮物:悬浮在水中的污染物质。 • 需氧污染物:水中溶解氧—大气存在一种动态平衡,如果
有机物分解消耗氧,则水生生物因缺氧死亡。
• 植物营养物:氮、磷、钾、硫及其化合物。 • 重金属:汞、镉、铅、铬、锌、铜等各类金属,不会被生
精品课件
B.生活污水:主要是日常洗涤用水,固体物质
含量小于1%,而且多为无害物质。 *主要特性:
• SS:200-500mg/L • BOD: 210-600mg/L • 含磷、氮、硫高,含大量合成洗涤剂,并含有 多种微生物(细菌、病原菌等)
2.面源:农村灌溉用水和污水(造成农药 污染、富营养化等)。
精品课件
环境污染的危害
• 急性中毒和死亡:当某种或几种高浓度 污染物质在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后引起急 性中毒和死亡,如印度博帕尔事件。
• 慢性危害:人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环 境中所引起的中毒症状,如痛痛病。
• 远期危害: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后果在短 期内未表现出来,延长到隔代甚至几代 人后才表现出来,如水俣病。
途径
扩散
精品课件
环境污染的分类
• 按污染范围分:局部性、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 • 按环境因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 按污染产生原因分: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 • 按污染产生的活动性质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
通污染等; • 按污染物的性质分: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 • 按污染物的形态分: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废污染
精品课件
物理性污染物
• 噪声 • 电磁辐射污染 • 放射性污染
秦山核电站
精品课件
生物性污染物
• 病菌:如由水污染传播的痢疾、霍乱等 • 病毒:如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 • 寄生虫:如血吸虫、蛔虫等
精品课件
环境污染物及其迁移转化
• 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置 的移动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 机械迁移: – 物理--化学迁移: – 生物迁移:
• 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和 生物作用改变其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光 化学烟雾
• 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通常是相伴进行的,并且直接影响 到环境质量的变化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污染及防治
精品课件
美丽的云南滇池
精品课件
美丽的云南滇池由于富营养化污染,蓝藻严重爆发
精品课件
水污染控制中的生物修复技术
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水污染预处理技术 生物氧化塘是一种利用生物天然净化能力净
化污水的处理系统,可辅以人工曝气、投加污染 物和底泥高效降解菌剂、放养适生水生生物等强 化措施,污水经过氧化塘处理,可形成多级食物 链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这对城市水环境的生物 修复极为有利。
精品课件
生物操纵技术 生物操纵就是利用调整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控制
水质。其主要原理是调整鱼群结构,保护和发展滤 食性的浮游动物,从而控制藻类的过量生长。其核 心是利用浮游动物滤食浮游藻类,增加水体透明度。
精品课件
水生植被恢复技术 水生植被主要是指大型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
叶植物、漂浮植物等。水生植被恢复是城市水环境 生物修复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城市水质污染 重要的指标生物。
物降解,只是形态的转化、分解和吸附。
• 酸碱污染:使水体PH发生改变,破坏水中自然缓冲作用。 • 热污染:废水排放引起水体温度升高。 • 农药:除草剂和杀虫剂。有机氯、铅、砷、汞污染。 • 石油:一升石油完全氧化需消耗40万吨海水中氧 • 酚类化合物:长期接触引起慢性中毒,如苯酚。 • 氰化物:剧毒,人服用0.1克氰化钾立即死亡。 • 放射性物质:铀、锶、钴等。 • 病原微生物:主要考虑总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和病毒等。
精品课件
生态混凝土技术 所谓生态混凝土是一类混凝土介质,具有特殊的
结构与表面特性,其上可附着生长适生生物,过滤 净化入流的污染物。它能减轻环境负荷,与生态环 境相协调。
精品课件
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通过把药物注射到河道底泥表面,对河道黑臭
泥进行生物氧化,可有效降低底泥有机物含量和耗 氧速率,提高底泥对上覆水体的生物降解能力,促 进底泥微量营养释放和藻类生长。
• 二级处理:大幅度地去除污水中的呈各种状态的 有机污染物,多采用生物处理的各种技术,可降 低80-90%的有机污染物
• 三级处理: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残留 污染物质,包括溶解性的无机物、氮、磷、微生 物和未去除的有机物
精品课件
一级处理
原废水
格栅
沉砂池
初次沉淀池
二级处理 曝气池
二次沉淀池
投氯 消毒
精品课件
主要的水体污染源
1.点源:指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有 季节性和随机性。
A.工业污水:量大、面广、含污染物多、成分复 杂,在水中不易净化,处理困难。
* *主要特性: 主要特性:
• SS含量高:3000mg/1(max) pH=2-13 • 需氧量高: COD:400-10000mg/L; BOD: 2005000mg/L • 有机物一般难于溶解。对微生物起毒害作用 • 温度较高,排入自然水体会引起热污染 • 易燃:常含有低燃点的挥发性液体,如汽油、苯等 • 有害成分多种多样:硫化物、汞、镉、砷等
• 水体的自净作用:水体具有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浓 度得以降解,消除其污染物的毒性的能力。
精品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 种 水 洗 衣 服 干 净 吗
精品课件
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水质的概念: 是指水与其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
及游泳场 ●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精品课件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 分为两类标准:
●Ⅰ类:对人体健康有长远影响的污染物,共9种 ●Ⅱ类:长远影响小于Ⅰ类污染物,共有20种,依照排
放水域分为3级标准进行控制。 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共考核35
• 有毒物质指标:包括有毒金属、氟、各种盐类、酚、 氰以及石油类等。
• 细菌指标: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指标。
精品课件
主要的水质标准
1.地面水水质标准:(GB3838-88) 地面水水域分为5类
●Ⅰ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
区、鱼虾产卵场 ●Ⅲ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
精品课件
水污染因素
• 城市废水处理率低 • 工业污染源控制不力 • 对非点源污染控制的
重要性认识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