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思考
在被信息包围的时代,我们的思想被各种来源的信息影响甚至左右。
电视上说、报纸上说、网络上说、专家们说、亲友们说···
面对如此多的信息轰炸和信息陷阱,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保持人格的独立,坚守自己的底线。
做一个善于思考和怀疑的人,拨开云雾,追求真理。
要知道,眼见不一定为真,耳听不一定为实。
我们要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这样才能活得更明白。
截至目前,批判性思维仍然只是少数人的武器。
批判性思维似乎是业界精英和政客们才拥有的特质。
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往往具备精英意识的优越感。
自信,思想独立,敢于挑战和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中国要真正进入现代文明,必须培养合格的公民。
合格的公民,会依据理性和程序解决问题,知道什么时候问问题,知道怎样问问题才能确定相信什么,知道提出批判性问题是维权的必须能力。
而不合格的公民,听话时是顺民,不听话时是刁民,受到伤害时就被煽动成暴民。
受到教育的人民应该理性地看待问题。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作为现代文明人,我们不能头脑空空任人摆布,我们不能依赖别人的思想生存,我们不能总像愤青一样活着,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探究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们要主动形成自己的观点,不要一直被动接受别人的观点。
我们要有对书籍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我们要判断报告者或演说者的水平,我们要公正地评价历史。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这个世界到底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他们为什么说假话?
别把拥有批判性思维当作是赶时髦,拥有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有头脑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而且,批判性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的。
改变思维,克服情感,关注价值,自我批判并反复练习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会问问题的要素。
改变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海绵式思维,另一种是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是选择性获取信息。
阅读时问自己: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这个段落的意思是?通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要求记住作者的观点及推理。
淘金式思维是主动与信息提供者互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推导过程合乎逻辑吗?这个论据的可信度高吗?目的是发现有意义的论点。
1
海绵式思维是常规思维,是基础性的思维,而淘金式思维才是真正具有创设性产出的思维。
淘金式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克服情感障碍。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都有自己个人的印记——经历、价值观、训练和文化的习惯;情感卷入的危险性在于不能思考别人观点的合理性,仅仅是因为你讨厌这个人;此外,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必须要对任何观点都保持开放性,并愿意改变自己过去的成见。
关注价值性。
我们要批判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你是否同意开征房产税?我们现在买房是否合适?而不是纠结于地板是黄色好还是褐色好看?人为什么一天要吃3顿饭之类的没有价值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批判思维观,学会自我批评。
正确的批判思维观是将批判性思维用于所有观点,包括我们自己批判自己已有的信念,我们才能够避免自我欺骗和对别人的盲从。
而错误的批判思维观则不是为了追求真理和美德,而是利用批判思维攻击、抵制,甚至消灭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
反复训练。
批判性思维不是一次性学会的,而是经过反复操练和实践获得。
人并不是生来就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但每个人都有批判性思维的潜质。
批判性思维是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和沉淀获得的。
然而,我们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论题都值得我们做评判。
那么,什么样的论题才值得我们做批判性评价呢?只有根据原因,经过推理而产生的结论才值得我们做批判性评价。
对于没有任何根据的言论,是不值得批判的。
如,动物中猪当然要比骡子聪明得多,企业效益好时必须给员工加薪。
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这些话,因为他们缺乏理由。
批判性评价是理性的评价。
理性的思考者会用充分、恰当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信念。
而非理性的人会用猜疑、假设和污蔑来证明别人的无理。
理性的思考者会更多的寻找可靠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通过证伪别人的观点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因为证明别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并不等于你的观点就是正确的。
在准备评价别人的论点或论据的恰当性前,要先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分析。
哪些词句有歧义:如,大学生教育质量普遍下滑。
要先问自己:讨论者对“教育质量”定义是什么?又如,对于人权,可能的解释有“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也有人理解为:“新闻自由,言论自由”。
这些词语或句子都是有歧义的,持不同价值观的人的理解不同,往往是反驳和批判的切入点。
2
培养批判性思维,要养成两个新的习惯。
第一个是避免心电感应,养成“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的提问习惯,不是“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是避免自我假定,不要想当然的只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认为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而要坚持思考这些词语或句子是否有不同的含义。
要坚持问自己:难道这个词语或句子还会有其他的含义吗?许多政客就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歧义诱发人民群众的情感,广告商们利用歧义让人误会,驱使人们做出购买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我们的信念是否是对的好的,该如何去评判呢?经验主义认为,支持一个信念的证据越多,该信念越接近真实。
要不停得问自己:我为什么要相信这个观点,我有证据吗?我的证据可信度有多大,如何知道它是真实的?此外,我们必须认识到:对很多观点来说,当没有足够的证据完全支持或驳倒它们时,我们就必须判断证据的优劣了。
在数字时代,往往讲求用数据说话。
然而,统计数据是否真的是客观的、科学的,可靠的?其实,在许多情况下,统计数据往往不可信,具有欺骗性。
看看下面这些统计数据的骗局:
第一,不可知的,有偏见的统计数据。
如,中国估计有6750万套空置房,对于6750的来源无处可查。
这些我们无从获得或查证的数据往往具有欺骗性。
第二,令人困惑的平均数。
假如要使平均收入高,就应该用算术平均数,而不用中数或众数。
如,随着我国GDP不断增长,中国人民平均收入近年来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对于贫富差距大的国家,平均收入根本不具有代表性。
收入高的富民会拔高均值,这个均值根本代表不了收入低的贫民。
而中数或中数或许是更有代表性的集中量数。
第三,借助遗漏的信息撒谎:新的汰渍洗衣粉洗衣效率提高了30%。
这句话比较抽象,不严谨。
到底是和谁对比?和原来的汰渍洗衣粉比,还是和白猫、立白、超能等比较,也许其他产品更高。
由于信息的不完整,使得这句话具有欺骗性。
第四,使用相对值类数据来描述风险减少可能具有欺骗性。
如,治疗方案X 将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减少20%。
也许本来发作风险就不足5%,减少20%后也只是4%。
批判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什么是逻辑呢?
3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爱因斯坦对学生说:“有两位工人,修理老旧的烟囱,当他们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时候,一位很干净,另一位却满脸满身的煤灰,请问他们谁会去洗澡呢?”
一位学生说:“当然是那位满脸满身煤灰的工人会去洗澡喽!”
爱因斯坦说:“是吗?请你们注意,干净的工人看见另一位满脸满身的煤灰,他觉得从烟囱里爬出来真是肮脏,另一位看到对方很干净,就不这么想了,我现在再问你们,谁会去洗澡?”
有一位学生很兴奋地发现了答案:“噢!我知道了!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时,觉得他自己必定也是很脏的,但是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时,却觉得自己并不脏啊!所以一定是那位干净的工人跑去洗澡了。
”
爱因斯坦看了看其他的学生,所有的学生似乎都同意这个答案,只见爱因斯坦慢条斯理地说:“这个答案错的…两个人同时从老旧的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会一个是干净的,另一个会是脏的呢?
这就叫做逻辑。
当一个人的思路受到牵绊时往往就不能十分清明地找寻到一切事理的根源——逻辑。
要想找到逻辑,就要跳出习惯上的桎梏,避开‘思路上的陷阱’,逃离‘认知上的迷雾’,摆脱‘性情上的执着’,要想寻找逻辑,就要脱离一切人为的布局。
”
批判性思维是绝大多数人所缺乏的,缺乏批判性思考的人往往容易相信谣言,任人摆布,成为别人思想的奴隶。
理性思考,人格独立,坚守信念,具有开放性是每个时代对民众的召唤。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推动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不断追求真理和美德。
也许我们成不了那样的人,也许我们也学不好批判性思维。
但是,至少我们要有批判性思考的意识,要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些缺乏逻辑和证据的事情,不要盲目跟风,要有会问问题,敢于问问题的精神和追求真相的勇气。
要是每个人都有批判性思考和追求真相的意识和能力,网络上盲目转载虚假信息的现象应该会有所改观;要是每个人都有批判性思考和追求真相的意识和毅力,学术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盲目引用的现象了···所以,在选择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时,应该多问自己,理由是什么?证据可靠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而不是任由情感和经验的摆布。
批判性思考和求真求实才能克服愚昧和盲目。
4
批判性思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