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画专业-平面与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动画专业-平面与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与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231005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formation and Stereo formation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动画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与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是设计专业的三大构成。

这门课程占了三大构成中的两个,是动画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教学,掌握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构成的基本元素有深刻的理解。

解开平构与立构相联系的纽带,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发展方向,正确掌握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手绘能力。

2.使学生具有独立创作能力及个性化思维。

3.对于立体构成,在掌握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学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和图片,集中讲解绘图中常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针对每项构成方法,做对应练习,利用课上与课下时间做练习作业。

2.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3.因才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目标
掌握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点,对点线面有明确的理解,掌握并熟练应用形式美法则,并对其相关的课程练习有较清晰的认知。

3.成绩构成
本课程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作品成绩展占80%,平时出勤占20%。

(七)参考书目
《平面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平面构成》,洪兴宇,邱松,湖北美术出版社
《构成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赵殿泽
《平面构成设计基础》,雷印凯,辽宁美术出版社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朝仓直巳,中信出版社
二、中文摘要
平面与立体构成是视觉形象的构成,研究对象主要是如何创造形象,将即有的形态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中,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组合形式。

它是一种理性的艺术训练,着重培养逻辑思维下的创新意识,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韵律、韵律、推移等造成即严谨又有无要率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平面构成的概述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2)构成与平面构成的概念
重点:
了解构成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难点:
了解构成与平面构成的概念。

习题:
1)课外收集现实生活中构成意识强的设计作品、图片。

2)简述构成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第2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一)造型基本要素之——点
1)点的定义
2)点的性质和作用
3)点的错觉
4)点在设计中的应用
(二)造型基本要素之二——线
1)线的定义
2)线的性质和种类
3)线的错觉
4)线在设计中的应用
(三)造型基本要素之三——面或形
1)面的定义
2)面的种类及其性格
3)图与地
4)形的错觉
5)形在设计中的运用
重点:
1)了解点、线、面的概念及性质。

2)了解点、线、面的构成规律及形式美法则。

难点:
了解点、线、面构成的设计中的应用。

习题:
做点或线、面的构成训练
第3部分点、线、面的构成及其形式法则总学时(单位:学时):8讲课:8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一)对称和平衡
1)对称和平衡的性格
2)对称和平衡的基本形式
3)对称与平衡在设计中的应用
4)点的平衡构成
5)线的平衡构成
(二)重复和群化
1)重复骨格
2)基本形
3)重复骨格重复基本形的构成
4)重复骨格近似基本形的构成
5)重复骨格构成的应用
6)无作用性骨格的重复构成
7)重复基本形的群化构成
(三)节奏和韵律
1)渐变构成
2)比例
3)射构成
(四)对比与变化
1)对比的作用
2)对比构成
3)密集构成
(五)调和与统一
1)形象特征的统一
2)明暗和色彩的统一
3)方向的统一
4)统一构成
(六)破规与变异
1)特异构成
2)形象变异构成
3)空间构成
4)视觉感应构成
(七)设计作品表面处理技法
1)浮色拓印法
2)混色法
3)自流法
4)湿润法
5)对印法
6)压印法
7)喷洒法
8)拼贴法
重点:
1)掌握运用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对形态进行二次元和三次元空间组合构成的表现能力。

2)掌握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构成规律及形式美法则,具有对形体的感受能力和审美力。

难点:
掌握平面构成的应用能力,能应用于平面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习题:
选取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特异构成中有针对性的作业来做。

第4部分立体构成概述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构成的概念;
2)立体构成的概念;
3)空间立体的基本形态及其感情特征;
4)空间立体造型的基本因素;
重点:
空间立体的基本形态及其感情特征;
难点:
空间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习题:
1)了解构成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联系。

第5部分基本形体的构成训练之一线材构成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立体构成中的线是有决定长度特征的材料实体,通常称这种材料为线材.用线型材料构成的立体形态成为线立体. 线材因材料强度的不同可分为硬质线材和软质线材.在生活中,常见的硬质线材有:条状的木材、金属、塑料、玻璃等;软质线材有:毛、棉、丝、麻以及化纤等软线和较软的金属丝.
1)线群拉伸
2)框架组构
3)线框插接
4)线层组织
5)纸线框拉伸
6)绳线编结
重点:
在概念要素中,要严格区分平面二度空间与立体的三度空间中的线,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引导并鼓励学生应用本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创造更多美的形式和规律。

难点:
材料选择;材料加工、设计方案都需考虑周全。

习题:
运用构成艺术形式的多种原理,初步掌握多样化构成法则,学会艺术形式的多种表现法并结合设计加以理解和认识。

第6部分基本形体的构成训练之二面材构成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面构半立体
2)面材立体插接
3)层面组织
重点:
线移动的轨迹构成面,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薄片状态。

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立体造型。

难点:
1)面材的性质及感情特征;
2)面材的构成原理;
3)面材构成的基本加工手段;
习题:
在实际运用中,造型美观的设计不一定实用,如何使设计在美观与实用中达到平衡,是设计者的首要任务,亦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