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习题精选第五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里程碑。
二者的相同点主要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C、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和迅速扩展,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发生不少变化。
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1789年9月,巴黎工商业者瓦尔特高兴地说:“我们的店铺这回不用担心被别人抢夺了!”B、1865年,农奴出身的伊凡成为圣彼得堡一家机器制造厂的工人。
C、1871年12月,10岁的田中一郎与父母到横滨港欢送日本使节出访欧美。
D、1866年,曾经从美国南方逃亡北方的黑人杰克,再也不能回去了,因为南方已是一个新的国家。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各国历史发展的相似影响是( )A、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C、确立起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助长军国主义势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B、1861年农奴制改革C、明治维新D、十月革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是( )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C、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A、美国南北战争B、拉美独立运动C、法国大革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一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但丁、莎士比亚B、达尔文、马克思C、鲍狄埃、贝多芬D、克伦威尔、林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从“巴黎”“1871年5月21日—28日”“拉雪兹神甫公墓”等关键词,你会联想到( )A、里昂起义B、宪章运动C、拿破仑远征D、五月流血周【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美国南北战争前,南方种植园使用的劳动力主要是( )A、自由农民B、黑人奴隶C、华工D、印第安人【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19世纪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①马克思②恩格斯③列宁④黑格尔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一个由曼彻斯特6000名工人组成的组织在给林肯的信中写道:“这将使你的名字亚伯拉罕·林肯流芳后世。
请接收我们维护这一自由宣言的最高敬意。
”“这一自由宣言”指的是( )A、《独立宣言》B、《宅地法》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人权宣言》【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风起云涌,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
其中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解决的危机分别是( )A、黑人奴隶制、农奴制、幕府统治B、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农奴制C、农奴制、英国殖民统治、幕府统治D、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近代史上最先打开日本国门的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国之本,唯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唯在于教育而已。
”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与该思想对应的是( )A、提倡“文明开化”B、实行征兵制C、废藩置县D、允许土地买卖【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针对的是( )A、幕府统治B、农奴制C、黑奴制D、殖民统治【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19世纪晚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前提是( )A、明治政府扶植私人企业发展B、明治维新起了推动作用C、积极吸收工业革命成果D、积极对外进行扩张和掠夺【答案】:【解析】:第17题【问答题】下面是小龙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
对此,小华说:“图中有一项内容是不正确的”。
你赞同小华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解析】:第18题【问答题】实践探究题。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
通过下列几大板块,我们来探究它崛起的原因:板块一:“为独立而战”。
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也说;“北美似乎由上帝的意志决定最终会成为一个国家。
”(1)美国独立战争中哪一文件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是谁?板块二:“为自由而战”。
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
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2)美国内战中哪一文件的发表扭转了北方不利的局面?这场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有何作用?板块三:“创新的美国”。
众所周知,当今美国,人才济济,全球一半多的科技发明出自美国。
(3)请分别举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发明创造。
【答案】:【解析】:第19题【问答题】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北方军队大败南方叛军的地点:葛底斯堡B.北方军队攻克南方叛军老巢:里士满【答案】:【解析】:第20题【材料分析题】近代以来,大国兴衰始终是国际舞台的盛典。
围绕这一主题.九年级某班学生展开探究,以总结历史经验,请你参加。
【开启近代】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朝,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矛头指向了非洲、亚洲等国家。
【坚守民主】材料二: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英国为什么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依据材料二,综合所学回答:在“坚守民主”制度方面,图中人物贡献突出,请任选两人结合史实说明其贡献。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底蕴深厚的德国无论在音乐、哲学还是科技领域都成就斐然,请举两例。
近代以来,国运跌宕的德国有过两次整合欧洲的尝试,结果迥异,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看法。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怎么理解斯大林所说的“苏维埃经济制度”的优点?总结以上探究,你认为哪些因素助推了大国崛起?【答案】:无【解析】:第21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殖民地从此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他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人教版9年级上册材料二:1858年林肯的演讲:“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
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请回答:材料一摘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这一文献颁布有什么意义?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美国内战前存在的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是什么?双方斗争的焦点是什么?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崛起的道路。
从美国的崛起过程中,你有何感想?【答案】:【解析】:第22题【材料分析题】英雄,或许是一个群体,或许是一个伟人,或许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他们都是无私忘我,不辞艰难,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林则徐,福建侯官人。
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收缴烟土、烟枪,设禁烟局,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烟,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还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材料二:材料三: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林肯演讲材料四: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材料五:4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
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为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
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主张。
并分析材料二发生的国际背景。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在内战中首要目标是什么?作为美国历史上的英雄,林肯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哪些努力?(至少举两例)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及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
你如何理解材料五中“改革模式”的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这种改革模式被推向全国后对农村发展有何影响?【答案】:无【解析】:第23题【材料分析题】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
这场运动冲破了天主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二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21教育网请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这场运动的先驱者是谁?材料三出自哪部文件?这部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在材料三体现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1917年的成功实践又是什么?【答案】:【解析】:第24题【材料分析题】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和迅速扩展,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发生不少变化。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1789年9月,巴黎工商业者瓦尔特手捧《人权宣言》高兴地说:“我们的店铺这回不用担心被别人抢夺了!”材料二:1865年,农奴出身的伊凡成为圣彼得堡一家机器制造厂的工人。
材料三:1871年12月,10岁的田中一郎与父母到横滨港欢送日本使节出访欧美。
材料四:1921年美国青年哈默在苏联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他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材料五: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到一个美国女性,她就是安·尼克松·库波尔。
她出生的那个时代奴隶制度刚刚结束;……她是黑人。
当30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使人们感到绝望时,她看到一个国家用新政、新的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
请回答:材料一中瓦尔特高兴的理由与《人权宣言》的哪项内容有关?材料二中伊凡身份的变化,说明1861年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作用?材料三中这一场景与什么事件有关?该事件将会给田中一郎的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变化?(任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