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膜片弹簧课程了设计说明书

膜片弹簧课程了设计说明书

此设计为矿用自卸车离合器上的膜片弹簧。

在下面的第一部分中,分别对该车的最大起步坡度和最大爬坡度进行计算和比较。

后面的部分是对该车膜片弹簧的设计及校核。

1、滑磨功与温升校核
1.1用矿用自卸车的行驶阻力系数表示滑磨功L(N·m)
L=
式中,:发动机最大转矩时转速,取1400;
:汽车总质量换算后得到的相对转动惯量,==3.687kg·;
:发动机旋转部件及离合器主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取2.983kg·;
:汽车阻力矩,=·,N·m;
:发动机最大转矩,取1400N·m;
:离合器最大静摩擦力矩,取2100N·m;
:离合器后备系数,=;
:汽车总质量,取65t;
:传动系效率,取0.8;
:车轮滚动半径,取0.536m;
:主传动比,取5.73;
:变速器一档速比,取12.42;
g:重力加速度,取9.8;
f:滚动阻力系数,取0.01;
:汽车行驶阻力系数,取=·f+;
得:L=
1.2压盘温升T及矿用自卸车最大起步坡度
T=
式中,T:压盘温升,20;
:传到压盘的热量所占的比例,单盘离合器=0.5;
L:滑磨功,L=N·m;
m:单盘离合器压盘质量,取30kg;
c:压盘的比热容,铸铁取481.4;
因为在一次离合器接合过程中产生的温升不允许超过20,所以估计一辆矿用自卸车的最大起步坡度=。

1.3矿用自卸车最大爬坡度
=
式中,:汽车的驱动力,N;
: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79.707N·m;
:车轮半径,0.536m;
:发动机最大转矩,取1400N·m;
:变速器一档速比,取12.42;
:主传动比,取5.73;
:传动系效率,取0.8;
在计算矿用自卸车最大爬坡度时,只考虑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所引起的阻力,则有下式:
=
式中,:矿用自卸车的行驶阻力N;
:汽车总质量,取65t;
g:重力加速度,取9.8;
f:滚动阻力系数,取0.01;
令与相等,可以计算出矿用自卸车的最大爬坡度=。

2、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
选取60Si2MnA高精度钢板材料为膜片弹簧材料。

2.1比值的选择
为了保证离合器压紧力变化不大和操纵轻便,汽
车离合器用膜片弹簧的一般为1.5~2.0,板厚h
为2~4mm。

故初选h=4mm,=2.0,则H=2.0h=8.0mm。

图1
2.2 R、r的选择
对于气和离合器膜片弹簧,设计上并不要求储存大量的弹性能,而是根据结构布置
与分离的需要来确定,一般的取值为1.2~1.3。

对于R,膜片弹簧大端外径R应满足结构上的要求而和摩擦片上的外径尺寸相适应,大于摩擦片内径,近于摩擦片外径。

根据该设计数据及《汽车离合器》(徐石安,江发潮编著)中表3.2.1可以确定离合器摩擦片内、外径分别为220mm和405mm。

所以取R=200mm,再结合实际情况取=1.3,则r=160mm。

2.3锥角的选择
==≈,满足膜片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的圆锥底角一般在左右的要求。

2.4分离指数目n及形状的选择
汽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分离指数n﹥12,一般取18,采用偶数,便于制造时模具的分离。

分离指与碟簧部分交界处的径向槽较宽,呈长方圆形孔。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减少分离指根部的应力集中,另一方面又可用来安置销钉固定膜片弹簧。

2.5膜片弹簧小端内半径及分离轴承作用半径的确定
值主要由结构决定,其最小值应大于变速器第一轴花键的外径以便安装。

分离轴承作用半径大于。

根据《汽车设计》(吉林工业大学.王望予编著)第二章离合器设计可知,弹簧各部分有关尺寸比值应符合一定的范围,即
1.20≤R/r≤1.35
70≤2R/h≤100
3.5≤≤5.O
由离合器的结构决定,其最小值应大于变速器第一轴花键的外径
=k·=4×mm=44.75mm,则取=50mm
根据弹簧结构布置的要求,与R、与r、与之差应在一定范围内,即
1≤R-≤7,0≤-r≤6,0≤-≤4
取分离轴承=54mm。

2.6切槽宽度δ1、δ2及半径
切槽宽=4mm(取值约为4mm),≈(2.5~
4.5)=3×4=12mm,满足r-≥,则≤r-
=160-12=148mm,
故取=148mm。

2.7压盘加载点半径和支承环加载点半径的确定图2
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知,和需满足下列条件:1≤R-≤7,0≤-r≤6
故选择=195mm,=165mm。

2.8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的选择
自由状态压紧状态分离状态
图3 膜片弹簧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变形
图4
B点:通常为=(0.8~1.0),即处在工作位置时,其大端变形量为:=(0.7~0.85)H
A点:主要确保摩擦片磨损后达到极限位置时,仍然能提供足够的压紧力,可按下式估算:=Z×
式中:Z为摩擦面数,单片离合器Z=2,双片离合器Z=4;
为摩擦片允许的极限磨损量,一般取0.65~1.1mm。

为彻底分离时摩擦副间的间隙,一般取0.75~1.0mm。

3、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
工作压力和膜片弹簧在压盘接触点处的轴向变形关系式
=·{(H-)[H-()]+}
式中,E:弹性模数,钢材取E=2.1×M;
:泊松比,钢材取=0.3;
:弹簧片厚,=4mm;
H:碟簧部分内截锥高,H=8mm;
:大端变形,=0.8×8mm=6.4mm;
R:碟簧部分外半径(大端半径),R=200mm;
r:碟簧部分内半径,r=160mm;
L:膜片弹簧与压盘接触半径,L=195mm;
l:支承环平均半径,l=165mm。

=10227.100N
4、强度校核
离合器接合时膜片弹簧的大端变形量为=0.8H=0.8×8.0mm=6.4mm
离合器彻底分离时,膜片弹簧大端的变形量为=+(即为)压盘行程
为=2×0.8mm=1.6mm,故=6.4mm+1.6mm=8.0mm。

4.1计算
=1-=0.777
4.2求离合器彻底分离时分离轴承作用的载荷
={(H-)[H-]+}=2116.068N
4.3强度校核
=··+[(-1)×(-·)×
+·]=1310.059M﹤1700~1900 M,符合要求。

5、膜片弹簧的制造工艺及热处理
本次设计中膜片弹簧采用60Si2MnA高精度钢板材料。

为了提高膜片弹簧的承载能力,要对膜片弹簧进行强压处理。

另外,对膜片弹簧的凹面或双面进行喷丸处理以起到冷作硬化的作用,同样也可以提高承载能力的疲劳强度。

为了提高分离指的耐磨性,可对其端部进行高频淬火、喷镀铬合金和镀镉或四氟乙烯。

在膜片弹簧与压盘接触圆形处,为了防止由于拉应力的作用而产生裂纹,可对该处进行挤压处理,以消除应力源。

膜片弹簧表面不得有毛刺、裂纹、划痕、锈蚀等缺陷。

碟簧部分的硬度一般为45~50HRC,分离指端硬度为55~62HRC,在同一片分离指上同一范围内的硬度差不大于3个单位。

膜片弹簧的内、外半径公差一般为H11和h11,厚度公差为±0.025mm,初始底锥角公差为±10分。

膜片弹簧上下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6μm,底面的平面一般要求小于0.1mm。

膜片弹簧处于接合状态时,其分离指端的相互高度差一般要求小于0.8~1.0mm。

6、课程设计心得
(1)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有个认真的态度;
(2)做设计时要多查资料,再小的地方也要有事实依据;
(3)画图时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尽量将部件清楚的表达出来;
(4)了解了膜片弹簧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计算方法。

参考资料
(1)计算机绘图实验指导书
(2)程军李虹.画法几何级机械制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8 (3)徐石安江发潮.汽车离合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4)王宵峰.汽车底盘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
(5)王予望.汽车设计.吉林:吉林工业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