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岢岚县图书馆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在夫妻双方没有约定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中,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
A、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B、一方的婚前财产
C、一方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
D、一方知识产权收益
【答案】D
【解析】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1)工资、奖金;(2)生产、经营的收益;(3)知识产权的收益;(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2、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和特征,称为()。
A、社会公德
B、个人品德
C、职业道德
D、家庭美德
【答案】B
【解析】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和特征,称为个人品德。
故选B。
3、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好设计,然后才有大楼的建成。
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C、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D、物质反作用于意识
【答案】B
【解析】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好设计,这体现了意识的重要作用。
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好设计,这说明了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
“意识转化成物质”是需要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
故选B。
4、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使层次清楚,条分缕析,言之有序,是为了()。
A、突出主题
B、不事曲笔
C、突出特色
D、撰文要求
【答案】A
【解析】在公文写作中合理安排正文结构,使层次清晰,条分缕析,言之有序,是为了突出主题。
故选A。
5、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朴素唯物论
B、庸俗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辩证唯物论
【答案】D
【解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论试图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庸俗唯物论混淆物质和意识的严格界限,取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机械唯物论认为世界上物质的变化在根本上只有位置和数量的变化,所以,虽然它们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是都没有彻底认识到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多样性,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因此本题答案为D。
6、()是指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逐步加深,农业中的各生产部门,由从属性部门发展成为独立的
部门。
A、农业作业专业化
B、农业生产部门专业化
C、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
D、农业生产区域化
【答案】B
【解析】农业生产部门专业化是指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逐步加深,农业中的各生产部门,由从属性部门发展成为独立的部门。
例如: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逐步由种植业中相继独立出来成为专业化的生产部门。
故选B。
7、某机械广购买钢材支付现金120万元,又根据规定交了2万元的增值税。
这里,货币先后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答案】B
【解析】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
(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实在的货币。
支付现金120万元是货币的流通手段。
故选B。
8、认为“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是()。
A、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的制约的正确观点
B、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C、强调了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
D、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答案】B
【解析】认为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
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
故选B。
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剩余价值
B、剩余劳动
C、资本积累
D、可变资本
【答案】C
【解析】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即资本家把剥削而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让工人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并据为己有。
故选C。
10、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事业单位要具备活力和生机,建立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必须围绕“因事择人、因人任用、事得其人、()”这一中心开展。
A、人尽其才
B、各司其职
C、各安其位
D、人事匹配
【答案】A
【解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事业单位要具备活力和生机,建立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必须围绕“因事择人、因人任用、事得其人、人尽其才”这一中心开展。
故选A。
11、()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
在。
A、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