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脚手架工程5.6 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5.6.1 脚手架工程简介
本工程主要由主厂房、北侧附楼、南侧附楼三部分组成;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基础梁,局部地下室部分为平板式筏基,地上分为主厂房和北侧附楼、南侧附楼三部分;主厂房:跨度42米,柱距8.0米,屋面采用钢网结构形式,焊接球节点,网架下弦中心标高11米,纵向长度104米,北侧附楼为一层,层高5.4米。
南侧附楼为三层,局部设人防地下室,层高2.9米,一层层高为5.4米,二~三层层高为4.5米。
结构设计将三部分连成整体。
本工程的脚手架将采用落地式双排脚手架,人防区域脚手架从基槽底搭设至三层顶,其他部分脚手架从自然地坪搭设至楼层顶。
本工程确保北京市安全文明绿色工地,脚手架搭设质量要求高,因此,外架的立面效果和美观程度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
5.6.2 脚手架工程施工工艺
1 脚手架设计技术参数
本工程拟采用的落地式双排脚手架技术参数见表5.6.2-1。
5.6.2-2。
本工程拟采用的落地式双排脚手架构造要求见表
序
号
架体构造技术要求
脚手架搭设后用Φ48.3钢管将预埋短钢管与外架拉结(靠近主节点)。
2) 连墙件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可稍下斜连接,
严禁外高内低上斜连接。
3) 脚手架上部未设置连墙点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3.6m,连墙点的设置位置遇到洞
口、墙体构件、墙边或窄的窗间墙等时,应在近处补设,不得取消。
6
剪刀撑、
横向斜撑
1)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º~
60º之间;
2) 在转角和端部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应每隔6跨距设置一道;
3)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管的伸出端或立柱上,旋
转扣件中心线距至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以保证架体的安全使用。
7 脚手架
防护
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网,竖向每隔5步(9m)紧贴脚手板的下部铺设一道安全网作为水平防护。
在脚手架内侧与结构楼板之间采用脚手板隔离,防止施工过程中垃圾掉落影响下一层施工,并设置180mm高的挡脚板。
8 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0mm高的立杆处;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其连接方式及接头位置同纵向扫地杆。
9 上人斜道
人行斜道采用“之”字型斜道,宽度为850mm,坡度不应大于1:3,拐弯处设置宽度为1.5m的休息平台。
两侧及平台外围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为1.2m,挡板高度为180mm,斜道脚手板上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为20~30mm。
3 搭设顺序
摆放扫地杆→铺50毫米厚脚手板→立立杆(与扫地杆扣紧)→装横向扫地杆(与立杆扣紧)→安装第一步纵向水平杆(与各立杆扣紧)→装第二步纵向水平杆→装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装第二步横向水平杆→加设临时斜撑杆→装第三、四步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装连墙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挂安全网。
5.6.3 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 落地式双排脚手架节点
落地式脚手架节点图见表5.6.3-1。
表5.6.3-1 落地式脚手架节点
序
号
详图内容
1
脚手架立面大样图
2 外架开口位置设置
3
架体底座详图
4
脚手架地
基
过水孔
排水沟
5 杆件搭接
6
连墙件节点详图
7
钢丝绳绳卡做法
8
纵横向扫
地杆
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
9
纵向水平杆接头
10 脚手板对
接、搭接
11 上下安全
网大横杆
外立杆
上下安全网
搭接位置
大横杆
安全网
绑扎眼
上一步
安全网
下一步
安全网
上下安全网搭接方式
外立杆
拐角处做法
安全网
12 上人斜道
立面、剖面图
水平安全网搭接方式
1) 底立杆按立杆接长要求选择不同长度的钢管交错设置,至少应有两种适合的不同长度的立杆。
2) 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且基础需应硬化并且增加排水措施,垫板采用不小于50毫米厚脚手板。
3)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二步以上。
4) 在设置第一排连墙件前,应约每隔6跨设一抛撑,以确保架子稳定。
5) 一定要采取先搭设起始段而后向前延伸的方式。
如两组作业,分别从相对角开始搭设。
6) 连墙件和剪刀撑应及时设置,不得滞后超过2步。
7) 杆件端部伸出扣件之外的长度不得小于100毫米。
8) 剪刀撑的斜杆与基本构架结构杆件之间至少有3道连接,其中斜杆的对接或搭接接头部位至少有1道连接。
9) 周边脚手架的大横杆必须在角部交圈并与立杆连接固定。
10) 作业层的栏杆与挡脚板一般应设在立杆的内侧。
栏杆接长也应符合对接或搭接的相应规定。
11) 扣件规格应与钢管相对应,螺栓拧紧扭力矩应不小于40N·m,且不大于65N·m。
3 脚手架的拆除
1) 脚手架的拆除顺序与搭设顺序相反,须遵循先搭后拆原则,从脚手架顶端拆除其顺序为:安全网→护身栏杆→挡脚板→脚手板→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连墙杆→纵向支撑。
由单位工程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2) 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3) 拆除前应对操作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 混凝土结构封顶后,拆除地下室区域外架,对地下室外墙防水及肥槽回填。
5)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6)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除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7)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8) 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按有关规定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9) 各构配件严禁抛至楼地面,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及时检查、整修保养,并按品种、规格码放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