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开电大美学专题(四川)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美学专题(四川)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题目1.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往往会使用“绘声绘色”一语,这是指审美中的一种心理现象()。
A.通感
B.直觉
C.情感
D.想象
【答案】:通感
题目2.美感欣赏中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实际含义是指()。
A.难以用言语表达
B.不能用言语表达
C.不必用言语表达
D.能够用言同民族、不同阶级的人之间,其审美趣味()。


【答案】:对
题目19.审美净化是指创造者通过对审美对象的体验、品味和领悟,从而受到激励与鼓舞,使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以升华的一种创作效果。


【答案】:错
题目20.审美通感是指在主体的审美知觉中各种感觉的通串、渗透和挪移构成的协同运动,是审美知觉的整体性的表现。


【答案】:对


【答案】:对
题目25.就其历时性而言,美感活动始终表现为感官的直观把握和情感的体验,是一个具体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答案】:错
A.美感的民族性
B.美感的个体性
C.美感的社会性
D.美感的时代性
【答案】:美感的社会性
题目8.不属于想象的作用的是()。
A.想象力在具体过程中,完成了情感对感知和理性的中介作用。它是审美活动积极地展开并实现了一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及本质的飞跃。
B.艺术创造和审美欣赏是凭借和通过想象活动来进行和实现的,想象成为审美感受的枢纽。
题目21.物化是指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答案】:错
题目22.审美认同是指在审美体验中,主体把自我置于他人的情境中进行体认。审美认同是艺术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


【答案】:对
题目23.审美关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答案】:对
题目24.审美关系不同于认识关系,但以认识关系为前提和基础;审美不是认识,却包含或趋向于某种认知。
A.只有共同性没有差异性
B.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
C.既无差异性又无共同性
D.只有差异性没有共同性
【答案】: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
题目4.生产劳动在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
A.为审美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和需要
B.使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
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
D.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答案】:对
题目16.审美体验是审美体对于审美对象的美的特性的体会,或者说是指对象的美带给接受者的一种切身的感受。


【答案】:错
题目17.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弗洛伊德提出的,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答案】:错
题目18.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
B.理想国
C.小希庇阿斯
D.大希庇阿斯
【答案】:大希庇阿斯
题目11.美感活动是以情感机能为主体,以情感运动为中介,从而调节人的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提升人从认识比然到意志自由的心理过程。


【答案】:对
题目12.审美共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C.想象是审美的出发点、动力和深化。
D.想象是感知、情感、理解的载体和展现形式。
【答案】:想象是审美的出发点、动力和深化。
题目9.()以“无功利性”作为美感同其他快感的区别标志。
A.康德
B.马克思
C.黑格尔
D.李泽厚
【答案】:康德
题目10.柏拉图在《()》中说:“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
A.会饮
【答案】:为审美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和需要
题目5.审美主体是指()。
A.具有审美能力的人
B.正在进行审美活动的人
C.从事一定活动的人
D.具有生命力的人
【答案】:正在进行审美活动的人
题目6.不属于与美感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联想是()。
A.接近联想
B.相似联想
C.反向联想
D.对比联想
【答案】:反向联想
题目7.不属于美感差异性构成因素的是()。

【答案】:错
题目13.艺术美作为人类美感物态化的集中表现,确证着人类内在心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不太典型的美的存在形态。


【答案】:错
题目14.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答案】:对
题目15.审美愉悦是指一种人的精神上得到一种感发、兴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