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学生

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学生

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学生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前身为芳草地小学,始建于1956年,原为外交部子弟小学。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开始大规模接收外籍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入学,被誉为“小小联合国”和“世界小窗口”。

200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目前学校以一校七址(日坛校区、育慧校区、双花园校区、万和城校区、世纪小学、远洋小学、丽泽校区)的办学规模,成为全国较大的国立公办国际学校,实现了集团化办学。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前身为芳草地小学,始建于1956年,原为外交部子弟小学。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开始大规模接收外籍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入学,被誉为“小小联合国”和“世界小窗口”。

200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目前学校以一校七址(日坛校区、育慧校区、双花园校区、万和城校区、世纪小学、远洋小学、丽泽校区)的办学规模,成为全国较大的国立公办国际学校,实现了集团化办学。

校长传记:刘飞,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成绩显著,在中央教育电视台主讲过《听故事学作文》、《校长反思力与学校发展》等教材;作为校长,他致力“集团化”、“国际化”办学的研究,承担有《小学专家型教师影响力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先后主编有《语文疑难解析及训练手册》、《提高教学能力构建精品课堂》等书。

曾获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教育新理念教育原本很自然教师是人不是神,把教师抬得这么高,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因此我们努力引导教师生活、事业平衡,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人。

“教育原本很自然。

”刘飞校长说,“我认为,教育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孩子,把教师培养成教师,把学校办成学校。

”如何理解“把孩子培养成孩子”?现在小学教育还有这样的教育方式:“接受式教育”,培养听话的、基础扎实的学生;“苦读教育、英才教育”,眼中只有分数,不顾教育规律、学生负担,一味激励孩子吃苦耐劳、立志成才;“绅士淑女教育”,以把孩子培养成小淑女、小绅士为目标;……以上方式合适与否暂且不论,但至少不是小学教育的全部,我们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更不能把他们培养成学习的机器,只注重我们眼中的孩子的未来,而忽视了孩子的现在。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孩子,爱护孩子,使他们拥有快乐童年。

如何理解“把教师培养成教师”?教师是什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是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光环一圈套一圈。

教师是人不是神,把教师抬得这么高,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因此我们努力引导教师生活、事业平衡,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人。

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如何理解“把学校办成学校”?学校是什么?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应该以文立校。

我们要尽其所能,打造学校文化,让每一人都有育人的能力,每一物均有育人的功能。

努力让教师承载阳光、充满阳光,让学生沐浴阳光、享受阳光,让学校成为充满人的生机、活力的“阳光殿堂”。

教育一定要关注人、关注生命,小学教育更是如此。

作为一所承担国际教育任务的学校,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面对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立足于“荣•融”文化,明确提出了“践行国际理解,提升生命质量”的办学理念,立足易知易行、和而不同,致力于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发展,使学校成为首都基础教育的典范、中国国际教育的品牌,把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

关于“荣•融”文化,刘飞校长介绍说:“荣”是芳草的性格——萋萋芳草,生机盎然;“荣”是芳草的柱石——肩负使命,创造辉煌;“荣”是芳草的希望——繁荣兴盛,前景美好;“融”是中西文化的融合——集于大成,多元开放;“融”是科学人文的融合——严肃严谨,以人为本;“融”是集团各部的融合——和而不同,追求大同。

在对自己管理实践梳理过程中,刘飞校长提出了“易知易行、和而不同”的理念。

“易知易行”源于《易经》。

《易传•系辞》中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易知,是对各种关系的明达。

对诸多事物都能了如指掌,进而抓住关键环节。

当你具备如此能力,自然就会有亲。

既然有亲,自然就会有从。

有了易知,周围的人就会团结在你的身边,组成强有力的团队;当你制定了方案,也就会很容易地实施并推行开来,并取得良好效益。

深入思考“从”与“行”的关系。

“从”即“行”,均含有从事、参加、执行之意。

而“行”较之“从”,更加强调主动、创造,“教育即创造”,这是人们公认的原理,这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高境界,因此提出“易行”。

刘飞校长认为,教育本身并不复杂,通过“易知易行”,可以引导老师理解教育的真谛。

“和”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统一,因而有别于“同”。

“和而不同”,要求学校师生懂得理解、包容,尊重个性,尊重生命的不同状态,尊重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样,学校的每个人、每个校区将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将不同声调、不同频率的声音融合在一起,打造出绝美的和声。

谈到育人目标,刘校长非常兴奋:作为芳草的学生,热爱祖国、友好中国,尊重包容、友好世界;要具备芳草的特点——自信乐群、充满活力;要传承芳草的优良传统,注重创新实践——会学善用、充满好奇;从“芳草地”走出的学生既具备东方传统的优势,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人后己、助人为乐、见利思义、见义勇为等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再如崇尚读书、集体意识强、学习刻苦、理解水平高、逻辑思维强等,又能吸纳西方教育精华,如追求真理,规则意识强、责任感强,知识面宽,实践能力、适应性、独立性强,个性特点鲜明等。

■校长讲述面向全体培养有个性的孩子2012年9月26日,学校为日坛校区中国部五(2)班一个学生举办了主题为“画,我想……”个人绘画作品展。

这个孩子3岁开始画画,他的作品多次在各级各类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上获奖。

在此次展出的近40幅作品中,有动物、静物和随笔涂鸦,惟妙惟肖,透着灵气,充分体现了小画家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了专家、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画展上,孩子非常开心。

他说:“感谢父母,感谢学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一定不辜负父母和学校对我的期望,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坚持自己的爱好!”实际上,类似这样的活动在我校还有很多。

比如我校有一个学生摄影技术非常好,我们推荐他参加创新人才大赛,结果孩子得了金奖。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摄影兴趣,我们学校整个楼层都用他的作品来装点,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能够为孩子的特长提供支撑,这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目标。

我认为,会跳的一定让人家跳起来,会跑的一定让人家跑起来,这就是因材施教。

为所有孩子创造条件,老师努力发现孩子的优势,让所有的孩子在芳草地国际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希望我们芳草地国际学校每一个孩子都能这样,特长能够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显现出来,成为有个性的孩子,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刻出来。

除了创造条件鼓励每一位有特长的学生外,我校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很多有趣的活动。

每年我校都举办国际部的汉语节,中国部的英语节,至今英语节已举办了六届。

在2012年4月12日举办的英语节上,来自我校七个校区的学生们都表演了原创的英语类节目,集中展示了各校区趣味英语校本课程教育成果。

活动中,来自七个校区的学生用流利纯正的英语,表演了原创或改编的《狮子王》、《功夫熊猫》、《白雪公主》、《新狐假虎威》等英语戏剧。

这些原创或改编戏剧,将成为校区间共享的趣味英语校本课程资源,让更多学生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学校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在当天的英语节上演出,这些节目都是经过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上来的。

在选拔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至少会有一次当中表演的机会。

这对提升他们的自信心、锻炼英语口语,很有好处。

英语教育是学校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在日常学习中,学校在1~6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开设了英语儿歌、英文阅读、英语戏剧等校本课程,每周1节。

特别是英语戏剧课,老师们都会选择那些适合孩子的剧本,然后再进行改编,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又唱又念的,非常受孩子们欢迎。

■教育新改革整体构建芳草课程体系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实地体验国外生活的机会,因此,学校开发虚拟游学,就是想满足那些希望了解和体验游学过程的学生。

为了实现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的育人目标,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根据学校推进国家三级课程的基本经验,整体构建独具特色的芳草课程体系。

该体系以“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践,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指导思想,将国家课程分为拓展类和整合类课程,尤其关注拓展类课程,构建科学与人文结合、中西文化结合、课内外结合的国际化芳草课程体系。

该体系尤为注重突出学校国际化特点,重视国际理解教育。

刘飞校长说:“作为一所国际学校,外籍学生约占学校学生总数的六分之一。

为了让中外学生能够了解文化多样性,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的基本技能,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资源状况、教师特长和学生需要,开发了以…国际理解‟价值观为核心的系列校本课程,包括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学科拓展类、专题教育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如:《走进中国文化》、《节能减排》、《武术》、《十字绣》、《中国民间玩具》、《甲骨文的想象》、《中国京剧装饰艺术》、《中国古代服饰艺术》、《中国农民画》等近30门课。

”刘飞校长还向记者介绍了该校正在开发的两门课程:虚拟游学和地球探索。

“尽管学校每年都会从五年级学生中选拔50名孩子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进行长达五周的交流,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实地体验国外生活的机会,因此,学校开发虚拟游学,就是想满足那些希望了解和体验游学过程的学生。

”刘飞校长这样解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

在虚拟游学这门课里,学校将借助电脑、图书,以及社会资源整体,模拟相应的场景,如模拟大使馆办理签证;乘机、到达目的地;了解当地的教育、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等。

以地球探索为主题的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芳草地,我们共同的家园。

学生要了解芳草地的历史、文化,使他们对学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我的祖国在这里。

在这一部分,中国的孩子找中国的位置,介绍有关中国的历史。

要是这个孩子来自俄罗斯或者其他国家,那么他们就找俄国或者其他国家的位置,介绍自己的祖国。

我想去以及去过的国家。

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很多孩子去过很多国家;当然,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出过国。

那么,这部分内容,就是让孩子了解、介绍自己曾经去过的或是自己想去的国家。

地球万花筒。

比如最近日本的自民党再次执政,成为世界政坛上的热门话题,那么学生就可以就此在地球仪上查找日本的位置,谈一谈自己对这个国家的认识,对这件政治事件的认识等。

这部分内容比较灵活,紧随国际社会的热点。

还有共享地球、善待地球等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