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的要求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
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
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1) 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对难度较大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或把其它解题的思路记录在草稿纸上,培养了学生用草稿细心解题的习惯,提高了解题能力。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
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
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
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
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
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
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
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
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三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
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
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评价方式数学作业是学生积累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练习手段,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以达到促进学生掌握当天的知识。
在数学课程新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课时数大大减少,这对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对作业评价进行改革,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等级+等级”评价相结合,诱发学生反思意识“等级+等级”式作业评价,即对学生每次作业水平与学习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前一个“等级”是对学生作业水平的评价,后一等级是对学生作业行为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简洁,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促进他们自觉地形成反思意识。
例如,在一次作业批改中,我发现一位作业向来工工整整的女学生,这次作业却做得零乱和潦草,而且错误不少。
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轻易否定这次作业,而且是在作业旁写上“优+良”。
看到批改后的作业本,该生告诉我,当时她爸爸妈妈吵架,她很难受,作业也就不认真了。
知道原因后,我表扬了她刻苦学习的精神,并给其改正后的作业评了较高的等级:“优”字加上代表基础牢固的“小红花”,“良”字加上代表勇士的“绿星”。
这样的作业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建立了学习信心,促进了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自觉地调整了学习心态,有利于发挥学习积极性。
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相结合,明确学习方向定量评价是目前数学教师常用的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
定性评价可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进行。
在用评语的评价中应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注意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有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试题做对但字迹潦草的作业,写上如下的评语:优,如果字迹写得清清楚楚,你就可以得到一颗红星了,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你一定能得红星。
这样的评价,促使该生以后的作业,解题正确,书写整洁,学习态度端正。
三、“等级+简语”评价,加强情感交流“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好的方式。
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有一位学生计算36×199+36时,过程为:36×199+36=7164+36=7200,我给她评了“优+(),”并眉批道:“相信你有更好的方法,请再想一想!”学生补了一道算法:36×199+36=(36×200-36)+36=7200,我为她提高了评价“优+很好”,又批改道:“相信你还能创造惊奇。
”并在题目中36下边画了红线,以作暗示。
果然,学生又补了一种算法:36×199+36=36×(199+1)=36×200=7200。
我又为她提高了评价“优+好样的”,并奖给她一颗创造之星。
这样的评价,大大地拉近了师生距离,促进了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
四、“等级+评语”评价,促进全面发展一个成绩优秀向来作业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时作业却做得不好。
我思考:是特殊情况造成的,还是退步了?于是采用督促式评语:“这是你的作业吗?你的作业水平不会是这样的,你是会正视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质!”对于表现进步的作业,我则采用夸奖式评语:“你的书写真工整,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本次作业优秀。
”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的作业,我采用诱导式评语:“别气馁,再仔细地看看书,解这种题对你来说,没问题!”有些学生解题过程很特别很简略,但结果是正确的,我则采用当面了解、协商批改的方法。
如解答501-(11+8)×25时,有一位学生这样做:501-(11+8)×25=25+1=26。
我对这种解法有点疑惑,就对该生说:“老师觉得你的解法很独特,也很欣赏,请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好吗?”学生说:“减数(11+8)×25是19个25,被减数501是20个25加上1,这样得数便是25+1=26。
”他这种有创造性的思想,代表着一种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给了他一个满意的评价,让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批改的方式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
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
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
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
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思。
一、适当加以评语。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
不指责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
“”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
“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
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评语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运用知识的迁移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
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
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敢于尝试;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
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
例如,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
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分项评价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
原有的优、良、及格等级制,千篇一律,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难以分清学生作业完成状况,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分级。
例如,可用A、B、C等来表示。
每一个级别可以赋以特殊的意义:“A”主要看解题过程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B”主要看所用文字、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C”主要看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有自己特有的见解。
如:在比较大小时,有一个学生所有填“〈”“〉”的比较大小的题目都是错的,而且都是跟正确答案相反,显然,这不是由于单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
这时,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暂时不评等级,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如加以眉批:“请参考××例题后重做。
”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评判。
三、适当一题多评。
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评,逐次提高等级的策略。
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调动他的积极性。
在评语中就可以加一些鼓励引导性质的话,例如:“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在想一想!”、“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布置作业的方式及方法一、课外作业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外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
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为了巩固知识点,把计算变成有趣的猜数游戏,如:2516=41,不一定非要写,可以这样猜一猜:我比25大16,我是谁?这样的猜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