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道规划及案例解析

绿道规划及案例解析

绿研究院 二〇一二年九月
绿 道 引 领 新 生 活
绿道引领新生活
绿道串联了广州10区2市著名的自 然人文景观,基本覆盖了广州市热 点的经济圈和文化圈,并实现了与 地铁公交的无缝对接,已成为与市 民吃、住、行、游、购、娱息息相 关的绿色通道。
绿道作为广州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 亮点,为市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 低碳、环保、健康、绿色的生活方 式,受到了市民的普遍喜爱。
1、相似的困境 ——十九世纪末的伦敦
• 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 全球闻名的“雾都”,城市环境
恶劣 • 当时伦敦郡的议长罗斯伯里伯爵
说: “非常严酷的事实是,几百万人 在这条壮丽的河边(泰晤士河)犹 如遭受灾难般地沮丧……,住房 非常拥挤,城市被毫无顾忌地糟 蹋,变得肮脏、污水横流,日复 一日地变成人类的坟墓” 。
• 该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 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 化遗迹。
绿道引领生活方式的转变:从前上 班开车,现在通过地铁转绿道的方 式。从前吃完饭打麻将,现在沿绿 道散步。从前周末呆在家里面看电 视,现在去郊外踏青……
第一部分 理念篇
一、发展困境 二、国外经验与绿道理念 三、广东应对 四、绿道规划理论与方法

第二部分 标准篇 一、综述
二、工作组织

三、规划建设

四、长效管理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 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 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 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 “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 19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 德的思想。
2.2 1940年代,大伦敦规划建设了环城绿带及与之相联系的绿色通道网络, 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国外正在大规模建设的“绿道”。
绿道是社会经济文明到达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与自然的 主动平衡方式。
原始的人与自然平衡是一种被平衡,在 原始生产力相对比较低下的时代,人类无法 改变自然。而当进入工业革命,社会意识相 对比较低下的时代,人类无法意识到保护自 然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当进入现代文明, 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 今天,人类才会主动意识到人与自然平衡的 重要性,是一种主动的平衡。而如今,当中 国社会进入高速发展,在某些城市已经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绿道这种人与自然主 动平衡方式则顺势而生。

第三部分 实践篇 一、综述 二、区域绿道网规划
三、城市绿道网规划
四、社区绿道网规划
总结与展望
第一部分 理念篇
一、发展困境 二、国外经验与绿道理念 三、广东应对 四、绿道规划理论与方法
一、发展困境
1、目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1.1粗放增长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城乡快速扩张、无序蔓延、经济粗放发展,城 市缺乏绿色空间、自然生态空间总量逐年减少 ,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空气、水等人类赖以生存的 要素已到了危机的边缘,自然灾害频发,各类疾 病丛生,“城市真的让生活更美好”吗?
—地方政府作为发展型政府、以经济目标为根本内在驱动 力。
—地方政府往往更重视国土空间支撑经济增长的功能, 忽视其生活服务与生态之功能,生产空 间建设强度往往重 于生活、生态空间,其开发利用也长期优先于后者,导致 生态空间质量呈逐步下降趋势。
— 城市生态的保护与建设得不到获得政治家的全力支持。
二、国外经验和绿道理念
2、解决之道——从 “田园城市”到 “绿道建设”
2.1霍华德提出 “城市—乡村”结合的“田园城市”模 式
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50~1928)
--针对当时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的 田园城市》,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 --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 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 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 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城市与乡村应有便捷的联系,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 。 -- “田园城市”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 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一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 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区,然后在一定 距离上配置工业区,整个城市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 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定人口容量限制(约30000人左右)。 --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 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新城 (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重视,欧美各地纷纷效法;
城市化质量亟待提高
1.2居民生活品质下降问题
生态绿地少而零散,城市居民 提升生活品质对休闲生态绿地的需 求却在不断增长中,
需要为居民提供集健身、游憩、 娱乐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营造 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 汪洋痛陈城市发展三大弊 病:建筑洋了,特色没了 ;城市大了,空间小了; 人口多了,交往少了。
• —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想“ 逃离城市”。
2、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保护与利用未能有效结合,“死保”导致保护效果不佳:
——普遍重视对于生态要素的保护,忽视其生活功能。 ——普遍重视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等硬性指标的约束,忽视提升生活品质、增强 居民“幸福感”等软性要求。
2.2政府对城市开发与管理的关注重点有偏差:
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之一,修建中国第一条区域绿道势在必行、 理所当然。
新加坡武吉知马热带雨林保护区
3、成功的经验 ——各国的绿道建设
3.1 美国:通过复合功能的绿道建设, 刺激经济增长
美国东海岸绿道
• 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 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