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


作业
搜集积累写秋的诗句。
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作者写了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南国之秋: 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色彩不浓, 回味不永 作用: 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衬托故都之秋的 特点,以表现作者对古都之秋的依恋 之情
王 国 维
皆 着 我以 之我 色观 彩物 。, 故 物
---
秋声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秋蝉残鸣 息列索落的雨声 缓慢悠闲的人声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以动衬静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晨静观
槐树秋落蕊 秋蝉鸣残声 秋蝉鸣残 秋雨话秋凉 秋雨话凉 秋树的奇景 秋树奇景
秋蕊轻扫


清 ︑ 静 ︑ 悲 凉
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 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 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 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 年4月由上海避居 杭州,1936 年2月,离开杭州赴福州,这段时间里, 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 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了大量的寄 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 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 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故都的秋》
1、作者描写了哪些秋天里的景物? 2、这些景物组成了几幅秋景图,用简洁 的语言加以概括。 3、画出文中呈现色彩,传递声音的词句。
角度品读
文中呈现色彩的词(黄色) 秋草 (灰白) 落蕊 灰沉沉的天 (灰色) 桥影 (暗灰色) (蓝绿) 青布 (淡绿微黄) 枣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藤王阁序》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学习目标
1、诵读文章,感知文意;
2、品味语言,体味情感。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 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1913年留学日本,广泛涉猎外国文学, 深受西方文艺作品的熏陶,与郭沫若 等组织 “创造社”。主要作品有《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在不 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 封建社会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 废情绪。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 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七卷)。 1945年9月17日因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被日本宪兵 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 为革命烈士。
赞美眷恋之情 忧思孤独之感

以景显情 以情驭景

拓展延伸
北国之秋在郁达夫的眼睛里,在他的耳朵里,还 在他的心里,下面,我们来完成仿句练习:
故都的秋,在小院的每座矮屋旁; 故都的秋,在秋槐的每朵落蕊里;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