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上数学《6-10的认识与加减法》教案

一上数学《6-10的认识与加减法》教案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9课时)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0、1、2、3、4、5(学生齐数)。

2.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8)提问: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同学们真聪明。

我太佩服你们了。

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5、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出示第二幅画。

)(1)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2)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3)小组解答。

(4)小组汇报,说清楚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

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

列式:7-2=5。

—(5)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

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

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二、反馈强化1、(出示石榴树)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看谁飞来了(出示蝴蝶图)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三、当堂巩固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

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第五课时:8和9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学习纸等。

教学设计: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利用黄山区正在创建绿色文明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9的认识。

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8、9的基数含义1.教学主题画。

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

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

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评议。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三、教学8、9的顺序…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

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2.出示直尺图: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间互问互答。

四、教学比较7、8、9的大小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 8<9 7<9 8>7 9>8 9>7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五、教学8、9的序数含义1.做改编题(每个学生发一练习纸)。

左数第8盆开了()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给从左数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一些调整,设计了将8、9的基数、序数含义糅合在一起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此练习,弄清8、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

此练习虽有一些难度,但由于有6、7的序数含义的认识作基础,所以一般学生都能正确地完成这个作业。

)^2.把做好的练习到台上展示,讲评。

对完成好的学生作业,教师给予奖励,并将学生每一次的奖品放入成长纪录袋。

第六课时:8的组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在认识8、9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新课引入时,我采用了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探究知识时,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向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采用了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记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8是怎样组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1~8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角星,1~8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复习: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8○98○69○52.引入: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

a.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b.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c.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了解8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的组成)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星期六,老师要带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操场踢足球,准备带8个小足球去,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

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足球吗[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

创设这种情境,是有意识地拉近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使数学走进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另外,学具具有可操作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a.请你拿出8个小五角星来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

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遍。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不包办代替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和约束。

无论从创设情境的课堂引入,还是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都体现了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这也正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改的方向。

]3.小组讨论,巩固新知。

a.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了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

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就想到。

这样只记住4个即可:b.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同学们知道了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8。

由1和7组成8,想到7和1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

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

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会背。

c.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背完后,教师问:你是怎样记的d.指导学生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5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三、反馈练习[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的组成。

(如,师举1,生举7。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教师设计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教学反思:采用了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通过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同桌互相交流等方式,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七课时:8、9的加减法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教学目标的确定,立足双基,注重发展,力求创新。

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计算,有效地发掘了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

为学习8、9的加减法计算做好了铺垫。

]1.看图说话。

(出示恐龙图画)…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看图说话”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搜集数据的能力和想像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