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论文)28tex纱直贡(纯棉)的织造工艺设计摘要摘要介绍了纯棉纱直贡织物的风格特点,从原料的选择、整经、浆纱、织造等方面对纯棉纱贡缎的生产工艺作了论述,成纱要求条干均匀、毛羽少;整经应保证经纱张力,排列、卷绕均匀;浆纱应侧重增加耐磨性,被覆毛羽;织造时要调整引纬参数。
关键词:棉织物;纱直贡;织造工艺AbstractDescribes the style of pure cotton satin fabric characteristics, from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warping, sizing, weav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pure cotton satin have been discussed, yarn required evenness and hairiness less; Warping should ensure that warp tension, arrangement, winding evenly; Sizing should focus on increasing wear resistance, coating hairiness; Weaving weft to adjust the parameters.Key Words :cotton fabrics; yarn satin; weaving process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织物的引进和发展 (1)1.2织物分析与性能 (1)1.3品种风格与用途 (2)第二章规格设计与工艺流程 (3)2.1规格设计 (3)2.2工艺流程 (4)第三章原料选配 (5)第四章络筒工艺设计 (6)4.1设备选型 (6)4.2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6)4.3具体的工艺配备 (6)4.4产质量管理 (7)第五章整经工艺设计 (8)5.1设备选型 (8)5.2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8)5.3具体的工艺配备 (8)5.4产质量管理 (9)第六章浆纱工艺设计 (10)6.1浆纱的目的和要求 (10)6.2设备选型 (10)6.3浆料配方及各成分作用 (11)6.4具体的工艺配备 (11)6.5产质量管理 (12)第七章穿织工艺设计 (13)7.1设备选型 (13)7.2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3)7.3具体工艺配备 (13)7.4上机图 (14)7.5产质量管理 (14)第八章纬纱工艺设计 (15)8.1纬纱定捻 (15)8.2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5)8.3产质量管理 (15)第九章织造工艺设计 (16)9.1设备选型 (16)9.2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6)9.3具体的工艺配备 (16)9.4产质量管理 (17)第十章后整理工艺设计 (18)第十一章织造工艺中用纱量与生产率及配台的计算 (19)11.1生产率的计算 (19)11.2用纱量的计算 (20)11.3配台计算 (20)结论 (22)参考文献 (23)第一章前言1.1织物的引进和发展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便知道使用兽皮、树叶和树皮等缝合衣服,用以遮体、御寒、防暑或打扮。
而当时人们所披的这些兽皮、围的树叶,或用来缝合衣服的皮条、藤葛之类的物质,便是最早的纺织原料。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为原料的纺织面料以及以涤纶、锦纶、丙纶、维纶、氨纶等合成纤维和黏胶、醋酯等人造纤维为原料的纺织面料相继出现。
随着纺织面料的发展,服装的款式和种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服装对人体所起的作用已不是简单地用以遮体、御寒、防暑了,而是要满足人体在不同场合、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需求。
1.2 织物分析与性能棉纤维面料是以棉纤维作为原料制成的面料。
棉纤维面料以其优良的服用性能而成为最常用的纺织面料之一,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更加崇尚环保、自然、健康、舒适的纺织面料,棉纤维面料以其朴实自然的风格和柔软舒适的特点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
棉纤维面料的主要性能有: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穿着舒适;手感柔软,保暖性好;弹性较差,容易产生折皱,经树脂整理后有所改善;耐酸性差,耐碱性好;耐热性和耐光性好;对微生物抵抗力较差,易产生霉变。
机织面料是由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交织而形成的。
机织面料的组织是影响面料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面料的外观、手感及特性。
利用面料的组织变化不仅可以得到各种大小花纹,还可以产生起皱、加厚、起绒、网孔或毛圈等效应,从而影响面料的手感及其他特性。
与平纹、斜纹组织相比,缎纹组织的交织点间距较长,因而有较长的浮长线浮在面料表面,这就造成面料易勾丝、磨毛和磨损,从而降低耐用性能。
但由于交错次数少,浮长线较长,纱线相互间易靠拢,面料密度增大,面料表面颇为平滑,富有光泽,手感柔软。
就光泽来说,平纹较灰暗,斜纹较光亮,缎纹最亮;就强度来说,平纹最坚实,斜纹次之,缎纹最柔软;就密度来说,采用相同的经纬纱线时,平纹最小,斜纹次之,缎纹最大。
1.3 品种风格与用途纯棉纱直贡织物质地柔软、手感细腻、富有弹性,布面精致光滑、富有光泽,充分体现了贡缎织物“光、滑、软、弹”的特点,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高档纯棉织物。
纱直贡织物用途亦相当广泛,既可作被褥、衣着、装饰布和工业品,又适宜作男子服装和妇女、儿童裙衫。
第二章规格设计与工艺流程2.1规格设计本色棉织物的规格内容主要包括:编号及名称、幅宽、经纬密度、总经根数、筘号、每筘穿入数、织物紧度与织物组织等,主要的规格设计与工艺计算如下:1.织物名称:纯棉纱直贡幅宽:140cm 经纬特数 28tex 经密354根/10cm纬密232根/10cm 经缩6% 纬缩3% 地经穿2根/筘边经4根/筘织物组织为五枚三飞经面缎纹2.总经根数M=35414021322110104Pj Wf BdMbiBbi⨯⨯⎛⎫⎛⎫+-=+⨯-⎪ ⎪⎝⎭⎝⎭=4988根(其中边经根数32×2) Pj—经密Wf--坯布幅宽Mbi—边经根数Bd--地经穿入数Bbi--边经穿入数3.筘号(公制)Nk =354(1)(13%)2Pjawbd-=-=171齿/10cmaw—纬纱缩率4.上机幅宽B=140113%Wfaw=--=144.3cm5.每米经纱用纱量=(1)498828(10.9%) 1000(1)(1)(1)1000(16%)(1 1.2%)(10.4%) M Tt gaj f Lf⨯⨯+⨯+=-+--+-=148.7g/m g--加放率f--伸长率Lf--经纱回丝率每米纬纱用纱量=(1)23214028(10.9%)10000(1)(1)10000(13%)(12%)Pw Wf Tt gaw fw⨯⨯⨯+⨯⨯+=----=96.5 g/mfw—纬纱回丝率每米织物用纱量=148.7+96.5=245.2 g/m6.每平方米坯布的无浆干重=1(1)100(1)11Pj Ttj Fj Pw Ttw W aj aw ⎡⎤⨯⨯-⨯+⎢⎥+--⎣⎦135428(10.9%)23228100(18.5%)16%13%⨯-⨯⎡⎤=+⎢⎥+--⎣⎦=158 g/m 2 Fj —飞花率7.经向紧度E j =0.037×P j =0.037×354纬向紧度E W =0.037×P W ×232 =45.5% E=E j +E W - E j ×E W =0.694+0.455-0.694×0.455=83.3% 8.上机图2.2工艺流程经纱: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纬纱:络筒→定捻 →织造→验布→修布→折布→打包入库28tex纱直贡(纯棉)的织造工艺设计原料选配第三章原料选配1.棉纱的品质指标经面缎纹织物对棉纱的品质指标的要求较高,因为经面缎纹织物中经纱的密度比较高,纱线与纱线之间的摩擦力大,织造中容易断头,影响机械效应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如果棉纱强力不好同样会引起经纱的断头影响到织机效率与织物质量。
另外,从直贡织物的组织结构来看,由于直贡织物的经向密度和纬向密度的差异过大,织成织物的经、纬向强力亦相应地有较大的差异,这对织物的使用是不利的。
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对经面缎纹除了考虑经纱强力外,提高纬纱的强力也有积极意义。
2.棉纱的光洁度与棉结杂质经面缎纹织物要求经纱的棉结杂质少而小,特别应注意减少棉结和未梳解的僵瓣棉块,而纬纱由于多隐于反面,棉结杂质即使稍多,对布面无太大影响。
若棉结杂质过多,对加工成品外观质量影响很大,因为棉结在加工染色过程中吸色性能与棉纱不同。
棉纱的光洁与否是指棉纱表面茸毛的多少,因为毛茸密切关系到布面的光泽。
3.棉纱的条干经面缎纹织物不但要求棉纱条干要均匀,减少粗细节差异还特别要注意减少短竹节。
因为,短竹节在上浆后成为小硬块,不易屈曲;在织造时,使成布表面拱凸,严重影响布面平整。
4.经纬纱的捻度、捻向的配置对直贡织物的影响原纱捻度和捻向对成品的光泽、手感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直贡织物选用的原纱捻度应使织物有较柔软的手感和减少织造过程中布面的起圈现象,只要纱线强力能胜任织机上机张力与综筘的摩擦,保证织造的顺利进行,宜采用较小的捻系数。
经面缎纹织物的外观好坏就与经纱的捻向有直接关系,为了使直贡织物的表面有较好的织物,经面缎纹的经纱捻向应该与缎纹组织点的纹路方向一致,这样可以使缎纹纹路的反光性减弱而增强织物表面的光泽。
因此,在设计直贡缎织物时,纱线的捻向应与飞数同时考虑,使之协调一致,以显示较好的光泽。
第四章 络筒工艺设计4.1设备选型奥托康纳138型自动络纱机4.2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1. 筒子卷装应坚固、稳定、成形良好。
2. 卷装张力的大小要适当而均匀。
3. 尽可能的清除纱线上影响织物外观和质量的有害纱疵。
4. 尽可能增加筒子卷装容量并满足定长要求。
5. 纱线连接处的直径和强度要符合工艺要求。
6. 尽可能降低络筒过程中毛羽的增加量。
4.3具体的工艺配备 1. 筒子卷绕体积(V )cm 3取D=20.3 D 1=18 d=7.2 d 1=3.8 h=0.7 H=14.7 则V=12π (D 2+D 12+DD 1)H+ 12π (d 2+D 2+Dd)h- 12π(d 2+d 12+dd 1)(H+h) = 12π (20.32+182+20.3×18)×14.7+ 12π (7.22+20.32+7.2×20.3)×0.7- 12π(7.22+3.82+7.2×3.8)(14.7+0.7)=3971.29 cm 3 D-平行筒子满管的大端直径 H-筒子的绕纱高度 d-平行筒管直径2. 筒子卷绕密度的选择(r )3.卷绕重量G(kg) 取r=0.4 g/cm 3 G=v ×r ×10-3=3971.29×0.4×10-3=1.59kg4.筒子的理论绕纱长度/1L = G Tt ×106= 1.5928×106=56786m 5. 筒子的实际绕纱长度L 的计算/L =1.8×410 m (由后所求知) n=4567861.810=3.2 修正取整数3 L= /L ×n+L 回丝=1.8×410×3+1200=5.52×410 m 4.4产质量管理络筒质量管理是络筒技术管理的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