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400设备及天馈线安装规范

4400设备及天馈线安装规范

阿尔卡特-朗讯设备及天馈线安装规范设备安装(4400设备为例)1、设备固定1)、拆开外包装后,将机柜风扇拆下,然后将底托固定螺栓拆下,使机柜与地托分离并运送到安装位置。

注意:拆卸时应注意保护好风扇电源接头及线缆2)、在安装附件箱中找出机柜固定膨胀螺丝,根据要求在指定位置将机柜固定牢固,将风扇装回原位置固定牢固,将风扇电源接头复位。

注意:膨胀螺栓固定好后,机柜不应晃动,而且机柜水平与垂直度应符合要求!在固定膨胀螺丝时,应注意其紧固程度及螺栓外漏长度,如果过长,会妨碍风扇的安装2、测量出机柜保护地接地点到机房保护地排的距离,制作设备保护地注意:应将导电桐油均匀的涂抹在机柜与线缆铜鼻子以及地排与线缆铜鼻子之间,并且接地线缆及铜鼻子不能出现死弯,避免出现以下错误(此要求适用于设备所有接地点):3、根据设备与电源柜的实际距离测量出所需要的电源线长度,根据现场情况将电源线正确的与设备和电源柜连接注意:1.设备端,朗讯标准为:灰色线缆接-48V,红色线缆接正极。

现场则需要根据客户要求来安装,并以书面形式记录(最好能有客户的说明签字),以备工程结束后的质量检查。

现在采用的设备为一路电源,连接时一定注意设备接口处的标识。

2.线缆不放过程中不能出现死角弯,以防止以后尖端放电的发生。

线缆两端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防止发生危险3.电源柜一侧应注意,设备要求电源柜提供大于70A 的溶丝或空气开关4根据现场情况,找出适当位置安装转换盒与配线架注意:1.120欧姆传输线长度不能超过10米。

2.转换盒、配线架及所有信号线缆应有接地,并由16平方接地线接入保护地排5、120欧姆传输线布放制做① ②③④注意:1.120欧姆传输线色谱线序:白蓝-蓝 白橙-橙 白绿-绿 白棕-棕(图①)2.120欧姆传输线在机柜一端与机柜内标签为J1的线缆对接(图②)3.120欧姆传输线与设备的电源线和接地线要求在水平和垂直状态下,间隔20cm(图③) 在水平走线时,如果达不到要求,应作出书面报告。

4. 120欧姆传输线在配线架内做预留时,线缆的转弯半径要符合要求,不能出现折线现象(图④)6、室内1/2跳线及避雷器的布放和连接① ②注意:1.跳线布放应使接头不能受力,拆装方便。

标识清晰明确(图①)2.设备后面两排接口,上面一层为设备的收发共用口(TX/RX),下面一层为设备的单收口(RX)(图②)③④⑤3.避雷器与馈线和室内跳线连接固定后避雷器相互之间以及与走线架之间不应有接触(图③)4.避雷器接地线应连接牢固,不应有松动现象(图④)5. 避雷器接地线与汇流条连接应牢固,不应有松动现象(图⑤)7、保护地排的安装注意:保护地排是否安装应有客户来最终确定,与老地排串联时,连接线不小于50mm²设备标签设备保护地:Cabinet GND 1 Cabinet GND 2 转换盒保护地:Convertor GND 1电源线:CDMA BTS0 A -48V CDMA BTS0 A 0V 120O欧姆传输线:CDMA 120欧姆E175欧姆传输线:CDMA 75欧E1 TX CDMA 75欧E1 RX注意:标签应字迹清晰、完整、牢固。

工具准备天馈线部分1)天线安装技术要求天线方位角应以真北0 为基准,天线俯仰角应以垂直方向为基准。

方位角与俯仰角必须用俯仰仪、罗盘等仪器准确测定。

定向天线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安装。

同扇区天线的方位角误差应小于5度,俯仰角安装误差应小于1度,天线正前方应没有明显的阻挡。

定向天线同一扇区收发天线间距应大于3m,相邻扇区天线间距应大于1m;全向天线水平间距应大于4m。

不同平台天线垂直间距大于1m。

天线应处于避雷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天线方位角的划分:一般以西北方向天线为第一扇区的主发天线,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一扇区分集、二扇区主发、依次类推。

2)天线安装安装时首先在塔下将天线各部分连接安装,螺丝必须按规定安装弹垫并紧固。

在塔下把小跳线连接上,紧固密封。

密封顺序:胶带-胶泥-胶带。

然后用扎带将密封处两端扎紧。

天线吊装时,可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在塔上挂滑轮或在塔顶由人往上拉。

天线吊装时为防止与铁塔相碰损坏跳线,可拴一条牵引绳防护。

天线按设计要求基本固定后,先调方位角,再调俯仰角,方位角和俯仰角调至设计要求后,紧固到位。

3)馈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裁量馈线,馈线裁剪长度应大于馈线设计长度3m左右,工程完工以后记录实际馈线长度。

馈线接头必须按制做工艺文件由专人现场制做,确保馈线头与馈线内外导体接触良好。

跳线与馈线接头必须拧紧并密封。

密封顺序依次为防水胶带、胶泥、防水胶带,最外层是冷缩管。

跳线与馈线接头及地线的密封处两端必须用扎带扎紧(需使用室外类型的扎带)。

跳线要固定在抱杆及悬臂上,一般每半米用扎带固定一次。

在较尖锐的地方应该缠上胶泥或胶带加以保护。

跳线一般要求打一个大弯(1/2馈线最小弯曲半径130mm,7/8馈线最小弯曲半径250mm,5/4馈线最小弯曲半径500mm),留有足够余量。

将做好接头的馈线吊上塔顶,留下合适余量,与跳线连接。

跳线应在天线和主馈线之间打一圈,然后固定馈线,馈线固定要牢固。

距离铁塔平台下方的馈线卡子应离护栏水平距离约15cm(13/15扳手一扳手的距离),馈线固定垂直间距一米,上下要一条线,美观大方,禁止弯曲。

当馈线经过尖锐的物体时,应该在馈线上缠胶泥或胶带加以保护。

馈线进机房前应先打一个U型防水弯(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关的规定),按设计顺序穿过馈线窗进入机房,严禁馈线交叉,然后将馈线密封圈紧固,并用胶泥密封,防止雨水进入机房。

要求是在机房内透过馈线窗看不到亮光。

馈线进入机房,留出一米左右截断馈线,按制做工艺文件要求制做馈线接头。

接头做好后连接避雷器,此时可把避雷器松开,连接好以后再紧固。

馈线接头距避雷器0.1m处保持笔直。

4)馈线接地对于50米左右的铁塔,一般要求三次接地(如馈线接地示意图).离开室外跳线1米以内接地一次,第三次在进机房前接地一次,接地线一定要接在地排上。

第二次接地位置视情况而定,铁塔旁边是机房,有较长的过桥的,第二次接地要接在馈线离开铁塔之前,若馈线垂直长度超过60m,则中间需要增加接地一次;如果是铁塔下去就进机房,则第二次接地接在馈线中间;楼顶机房馈线中间接地一次,一般要求20m接地一次。

注意接地线的方向,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点要顺着馈线往下走,不能接反,馈线窗处接地线应尽量拉直。

馈线接地处密封顺序:胶泥-宽胶带.注意密封时一定不要先缠上胶带,这是与密封接头不同之处。

密封处两端用扎带扎紧。

另外地线弯曲半径不小于200mm。

地线与铁塔之间连接时,应将铁塔接地点打磨干净,再用螺丝紧固连接。

每一根接地线必须单独接地,禁止多根地线接在一起。

馈线安装完按要求测试驻波比,驻波比∠1.4.馈线接地示意图①②③注意:1.天线抱杆顶端应比天线顶端高出约10cm(图①)2.同一扇区内两根天线方位、俯仰角应一致(图②)3.室外跳线与天线接口20cm以内保持垂直或水平,以达到不受力的目的(图③)④⑤4.馈线与室外跳线接头了、馈线接地连接、密封好后最后一层胶带要比两端胶泥常出5cm并用扎带扎紧(图④)5.馈线接地应将导电桐油均匀的涂抹在铜鼻子与铁塔接触面上(此要求适用于馈线所有接地点)(图⑤)⑥⑦⑧6.馈线进入机房前应做回水弯,且应明显。

(图⑥)7.馈线窗密封良好,不应有漏光现象。

(图⑺)8.GPS天线抱杆应垂直与地面,距铁塔1米,天线上方±25°没有明显阻挡,GPS馈线应预留足够余量。

(图⑧)5)标签及色带的使用馈线一共做四次标签,分别是:馈线两端和室内跳线两端。

色带共做两次:馈线两端一扇区:CA TX/RX1 (收发共用天线) 色带红色两道 CA RX1 (单收天线) 色带红色一道二扇区:CB TX/RX1 (收发共用天线) 色带蓝色两道CB RX1 (单收天线) 色带蓝色一道三扇区:CC TX/RX1 (收发共用天线) 色带绿色两道CC RX1 (单收天线) 色带绿色一道注意:标签、色带应当高度,方向一致,做到准确、美观、清晰。

安装完成后的工作1)驻波比测试驻波比测试一般使用SITEMASTER、BIRD等测试仪器完成驻波比数值应不大于1.4,不小于1.0,测试完成后存储并制作成Word文档以备后期竣工资料整合时使用。

注意:驻波比超标或数值显示过低时应注意的环节1.测试仪器的设置错误测试频率为825MHz----880MHz 更改仪器频率后应对仪器进行校准2.室内跳线接头制作不规范,跳线自身存在质量问题3.避雷器质量问题4.馈线接头制作工艺问题5.馈线自身存在质量问题6.室外跳线接头制作不规范,跳线自身存在质量问题7.天线存在质量问题8.各个接头连接不牢固2-8项可从测试仪器的故障定位页面进行判断2)安装资料填写工程结束后应对单站安装表格进行填写,要求内容真实,准确。

3)质检照片采集安装完成后应对站点进行质检照片采集,共计13张它们分别是:1.室外跳线 2.室外馈线接头 3.馈线接地制作 4. 馈线接地连接制作 5.馈线防水弯制作 6.GPS全景7.设备摆放全景 8.电源线与传输线间隔 9.室内跳线布放及标识 10.避雷器全景 11.汇流条全景12.馈线窗密封情况 13.转换盒全景4)绘制机房设备平面及设备摆放草图5)收集设备出厂检验报告工作流程1)根据工程计划和安排,合理配置相关工作人员和工具。

2)待物料发到现场,和用户一起开箱验货,签署相关收货报告。

如碰到缺货或者坏件,请联系当地物料管理人员填写CDN 报告申请物料重发和返修。

3)对现场进行工前检查,如发现现场情况和勘查前有变,请通知用户、SE、deployment和PM,如有必要再次召开工程协调会。

各个team讨论和评估现场情况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如有必要就更改设计,形成相关书面报告。

4)准备好相关安装手册、安装MOP、基站工程设计和RF设计。

5)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EH&S培训和相关知识讲解。

6)基站室内安装。

7)基站室外安装。

8)GPS天线安装。

9)基站安装质量检查,如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10)整理出基站竣工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