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国培李晶样本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国培李晶样本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主讲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李晶一、教师专业标准概述教师专业标准定位为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的专业基本要求, 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 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

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

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 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60余条具体要求。

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突出师德要求, 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 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是强调实践能力, 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不断研究, 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提升专业能力。

四是体现时代特点, 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文化修养, 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 在实施方面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不断提高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二是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 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 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 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加强教育实践, 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三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 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四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 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 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二、具体内容分析维度一: 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 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条标准。

常见问题解析( 一) 教师应有哪些主要的职责?【内容要点】按照教师法的界定,教师的身份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其总的职责应该归结为教书育人, 具体可见下面几条( 1)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 2)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遵守规章制度, 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 履行教师聘约, 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 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 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 二) 教师遵循哪些重要的教育法规?【内容要点】从进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天起, 教师就要掌握和执行教育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制定, 9月1日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月29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3年制定, 1994年1月1日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修订经过, 6月1日开始执行。

( 三) 怎样理解公平地对待学生?【内容要点】平等是尊重, 是伦理原则上的公正, 但并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平均。

在教育实践生活中, 落实平等意味着如何将”一视同仁”和”因材施教”进行结合。

因此, 这里的平等指的是学生所得到的人格上的尊重, 因材施教则是方法意义上的平等。

( 四) 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遵守学生守则, 明辨是非。

【内容要点】( 1) 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和交往中, 帮助学生完成从”自律”到”她律”的转化,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 2) 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并熟悉学生守则, 让学生在身边熟悉的事例中体会学生守则。

( 3) 教师要在平时的交往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 4) 教师要经过主题班会或其它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 5) 教师要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 6) 教师还要在交往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

( 五) 教师的积极乐观, 具有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表现在哪些方面。

【内容要点】( 1) 积极乐观。

基本理解个人与她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常怀自律之心、感恩之心、奉献之心和平常之心; 对未来充满希望, 对自己较有信心, 对她人心怀同情与感恩, 对组织与事业比较认同。

具有善良之心, 初步形成职业认同感。

( 2) 爱心。

拥有仁慈之心, 善待弱小者。

以对学生为例, 爱心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的力量,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能够理解与宽容学生, 关心与关爱学生; 使学生能够在理智与情感交融的氛围中享受爱的滋养, 实现快乐成长。

( 3) 同情心。

对弱小者有所觉察、理解, 并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能够给予弱小者以帮助。

同情和帮助弱小者, 给学生示范同情心; 关爱和帮助成长中的学生, 让学生体验同情心; 引导学生爱护与帮助对弱小者, 使学生固化同情心。

( 4) 正义感。

具有追求正义、伸张正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处理事情合情合理, 为人正直; 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不伤害她人、不侵犯她人的基本权利; 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敢于直言, 主持正义; 能够鄙视非正义的行为。

( 六) 教师怎样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内容要点】这里的困难和挫折主要指引起教师的负性工作压力的因素, 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之一。

( 1) 专业困难和挫折——指因不能良好胜任本职工作所遇到的负性压力情境。

应采取理智地应付困境和挫折、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或求助她人等应对方式, 积极解决问题。

应当经过学习成长和发展自己, 使自己成熟起来, 进而高效工作。

( 2) 人际关系或交往困难——师生或者同事关系的困难。

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准确定位, 掌握心理调整的方法。

维度二: 专业知识包括:小学教师中学教师( 五) 小学生发展知识19.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0.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五) 教育知识19.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1.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23.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4.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 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22.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 六) 学科知识25.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6.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7.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了解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六) 学科知识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 七) 教育教学知识28.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9.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0.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1.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七) 学科教学知识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 八) 通识性知识32.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3.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八) 通识性知识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35.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常见问题解析( 七) 教师需要了解哪些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于学生的知识?发展心理学——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主题, 初步建构儿童心理发展的思考框架; 掌握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征以及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学习要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等,并能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视角观察、分析和解决小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初步实施发展性教学。

教育心理——了解教学情境中”学与教”互动过程特点【学习要点】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局限性。

例如, 理科内容涉及事实、概念、实验、计算、符号等多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