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与姓氏名字从汉字看姓的起源姓是

汉字与姓氏名字从汉字看姓的起源姓是


卜氏。古代掌管占卜的官。“卜”象灼龜之後龜 甲上的龜甲上的裂紋。《說文•卜部》:“卜,灼剝龜 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縱橫也。”甲骨文正 像龜甲裂紋(兆)。子孫遂以卜為氏。
史氏。古代負責記事的官。姓史者來源之一是古 代的史官。《說文•史部》:“史,記事者也。”小篆 和甲骨文象工作之狀。
裘氏。《周禮•考工記》有裘氏,掌管製裘。甲骨 文象裘衣之形。後世以爲求索之求,遂加“衣”為裘, 成爲形聲字。為裘姓來源之一。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舊時將別人的姓寫錯了, 被認爲是很不禮貌的事。幸虧漢字形體結構奇特,除 少數獨體字外,都是像搭積木似的。一個一個都是由 “預製構件”組合成的,人們在交際場合互問姓名時, 怕對方弄不清楚自己的姓氏,常是把姓的結構方式也 介紹出來。
有許多氏可以從漢字結構上得到形象的認識。如 一些以官職或技藝為氏的:
祝氏。其來源之一是古代的祝史。祝史掌管祭祀 時向神作辭通誠。這既是一種職務,也是一種技能。 甲骨文中“示”為神位,象人跪於神前張口作辭禱告 之狀。其子孫便以祝為氏了。
巫氏。古代以歌舞降神的一種人。《說文•巫部》: “巫,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袖象形。” 甲骨文和小篆象垂袖而舞之狀。古代為男巫,巫也是 官職。子孫便以爲氏。
原來在遙遠的古代,人類曾經歷過母系氏族制。那 時的婚姻是族外群婚制。即甲氏族中的一群同輩男子, 嫁到乙氏族中給一群同輩女性作丈夫。一個女子有一個 主要的丈夫,但同時還有多個“附屬”丈夫。同樣,一 個男子有一個主要妻子,但同時也有多個“附屬”妻子。 生下的孩子,自然就是漢代班固《白虎通•號》所說的那 樣:“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 父。”這
第七章 漢字與姓、氏、名、字
第一節 從漢字看姓的起源
姓是表示個人所生家族的符號。那麽,爲什麽叫“姓” 呢?許慎《說文解字•女部》云: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稱 天子。因生以爲姓,從女生。生亦聲。《春秋傳》曰, 天子因生以賜姓。
許慎的話有幾層意思:①姓是個會意字。由女、生構 成。表示的意思是:女性所生的,也就是孩子。②遠古的 聖王不是他父親和他母親所生的,而是他母親和天神發生 特殊交感,懷胎生下來的,所以叫“天子”。③根據生他 的那個女性或出生之地來確定姓(也就是說子隨母姓), 所以“姓”纔從女生,並讀“生”聲。④父系社會有了天 子,天子常因臣子有功勛,也根據其祖姓賜他姓本姓,使 他得到大宗的光寵。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姓是 母系社會的產物,因爲是用母親的族徽來表示哪個母親生 的孩子,所以“姓”纔用“女”、“生”會意。
姬,黃帝居姬水,因水爲姓。從女, 聲。 段玉裁於“姓”字下註云:“皇帝母居姬水,因以爲 姓。”
姚,虞舜居姚墟,因以爲姓。從女,兆聲。 段玉裁於“姓”下註云:“舜母居姚墟,因以爲姓。”
我們說,姓是母系社會的產物,並不是說, 所有的姓都來自母系氏族社會。社會在發展,姓 也在發展。當父系氏族社會取代了母系氏族制之 後,子孫繁衍日盛,一個氏族分成了若干支,往 往一人之子便可分化為若干個姓。
也解答了許慎說的“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 的“神話”。孩子生下來跟母親生活,只知道哪 個女子是他的母親,至於那個男子是他的生身父, 那就不好確知了。這就是姓爲什麽“從女生”的 原因。所以有一些古姓都從“女”,也是這個道 理。請看《說文解字•女部》的一些古姓用字:
姜,神農居姜水,因以爲姓。從女,羊聲。 段玉裁註:“《渭水篇》註曰:‘岐水又東逕姜氏城 南爲姜水。’引《帝王世紀》‘炎帝神農姜姓。母女登遊華 陽,感神而生炎帝。長於姜水’是其地。” 於“姓”字下註云:“神農母居姜水,因以爲姓。”
今天的姓有的是古代的姓,但更多的是來自古代的 氏。今天姓和氏已無區別,這種姓氏合一的局面是秦以 後形成的。春秋時諸侯互相攻伐,小國被滅亡,公族、 大夫和他們的後裔淪爲平民,戰國更是如此。秦滅六囯 後,衆多的王子王孫、公子公孫,以及庶姓貴族都成了 秦的臣民,身份地位不存在了,區別貴賤的氏還有什麽 存在的條件?所謂“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司馬遷作 《史記》大書“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乃 反映的歷史現實。姓氏合一是歷史的必然。
氏是區別身份地位的高低貴賤的。有官位的以官位 為氏,從事某一職業或技藝的便以其職業技藝為氏。王 的兒子叫王子,王的孫子叫王孫,諸侯的兒子叫公子, 公子之子叫公孫,公孫之子則以其祖父的字當做氏。發 展到商周,卿大夫有封邑,就以封邑之名為氏,其子孫 或以所居之地為氏,或以祖父的諡號為氏,這樣一個姓 氏關係等級圖就形成只有名的奴隸分出了貴賤。 所以先秦的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這叫做“姓別婚 姻,氏別貴賤”。
第三節 姓氏的穩定性和可變性
在近代的白話小説中,尤其是武俠小説中,當 一個人表白自己光明磊落、敢做敢當的時候,常說: “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我就是某某人!” 中國人特別看重姓氏,這大約是長期受了儒家的敬宗 法祖的思想的影響,所以纔這樣對待自己的姓氏的。 因爲改了姓就意味著換了祖宗,這是莫大的恥辱。
第二節 漢字所反映的氏
姓是母系社會的產物,而氏則是父系社會的產物。 氏是在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類從原始群體到母 系社會是一大進步,使得人口質量大大提高。從母系 社會發展到父系社會,婚姻制度更嚴,子孫繁衍日盛, 他們各自獨立之後,要有一個區別支派的符號,這便 產生了氏。階級社會形成後,氏不但是姓的分支的符 號,而且是區別男子身份地位的標誌。
弓氏。《周禮•考工記》有弓人,掌製弓。甲骨文 象弓之形。是弓姓來源之一。
以國、封邑或居住之地為氏的,字多從“邑”。 邑即城邑。如:鄧、郇、鄭、鄒、郭、邠、郎、鄖, 等等,皆國名、地名。從“阜”的字,有的是國名或 地名。如:陳、陶、阮、陝、陸、陵,等等。先民多 背山面水而居,從水的字也多是氏。如:漆、漕、淇、 淮、潘、濮、濟、淄、汲等,都是水名或地名。以上 各氏,皆可借助字的形符,一望而知是以國或地為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