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道德
(三)英格兰与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
截至2004年,ICAEW共发布了14项职业道德指南公 告 ICAEW在这14项准则中全面、一致地使用概念框架发 规范其会员或会员公司的道德冲突。要求会计师首先 识别和评价出对遵循基本原则所存在的威胁,进而寻 求可以消除或降低这些威胁的相应的防护措施 ,最后 对威胁和防护措施进行权衡,确定是否对会计师继续 执行业务约定的客观性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
审计职业道德
一 二
三 四
审计职业道德之性质:一份隐性的公共合约
审计职业道德之实施:自我履行与强制履行
审计职业道德之变迁:描述与分析
审计职业道德之准则:框架结构
一、审计职业道德:一份隐性的公共合约
(一)契约理论、受托责任与审计师的角色
企业的契约性,契约的不完备性以及信息 非对称性的存在,导致了两权分化,形成 了企业制度 维系一个组织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要求 就是对委托代理双方的受托责任进行界定、 履行和解除
(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
IFAC道德委员会于1996年制定了《会计师道德守则》, 并于1998年和2001年进行了修订。IFAC于2004年发布的 会计师道德守则包括三部分:
基本原则/概念框架
具体规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
具体规则(适用于受雇会计师)
守则一般应用
公共业务会计师 道德规范
受雇会计师 道德规范
3.大危机前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公众对工商业的看法,政府也 对工商业采用了自由放任的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把保护 工商业当做主要任务,过去监督工商业简历的为保护公众 利益而从事审计工作的监管机构变得很少关注公众利益。 在职业道德准则合约变迁的动力中,实质上有了较大 提高的利益关联度其所产生的效应被政府自由放任的哦政 策效应抵消了。
分别是:责任、公众利益、 正直、客观与独立、应有的 职业谨慎。 对会员应具备的品质和应负 的责任所作的一般性规定
奠基于原则之上,由 原则推演而来具有可 操作性; 同时具有强制性。
AICPA职业行为 准则框架
对行为规则中所 用的专业术语所 作的相对具体的 说明 规定了行为规则 的约束范围和适 用性
对某些特定的情况所 作的解释说明 不具有普遍意义 不具备强制性
(四)新趋势或者合约条款的概念回归过程:概念 框架法的执业行为准则(1996年至今)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英国发生了一系列财务舞 弊和审计合谋案。为此,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 (ICAEW)开始按照概念框架法修订和应用执业行为准则。 ICAEW认为概念框架发更加有效,这种方法强调注册会计 师要按照概念框架法对基本原则加以应用,而不是以 AICPA为典型代表的规则导向法下对具体规则的机械遵循。
(二)强制履行:独立管制、政府管制与法 律责任
作为不完全契约,审计职业道德自我履行范围总是存在边 界,需要独立或者政府管制以及法律制度的强制执行作为 自我履行的基础和补充。
强制履行主要两方面的作用:1.加大了审计师机会主义行 为的成本;2.当审计职业道德合约的履行超出自我履行边 界,强制履行可以作为对自我履行机制的补充。
(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
1992年9月30日,CICPA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 师条例》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试行)》 1996年12月26日,CICPA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法》正式 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准则的起 始施行日为1997年1月1日 为进一步对如何遵循职业道德的要求加以具体指导CICPA 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于 2002年7月1日起实施。
附则(2项条款)
附则部分规定了准 则的解释权在中国 注册会计师协会, 准则的起始施行日 为1997年1月1日。
《职业道德指导意见》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规则,适 用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组织对其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要 求。该指导意见包括总则、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保密、 收费与佣金、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接任前任注册 会计师的审计业务、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附则共9章51 条。
(二)探索期或合约的标准化过程:结构化的职业 道德准则(1906-1073)
1.起点:1906年职业道德委员会的成立 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AAPA)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道德 委员会,以制定职业道德标准。标志着职业界从一般道德 理念转而踏上了合约标准化的轨道。 2.1917年:第一份较为全面的职业道德准则合约 191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取代了AAPA,AIA于 第二年发布了第一份较为全面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包括 八条行为准则。该合约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为以后的合 约重签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未 对注册会计师提出更高要求,保护公众利益未引起政府和 公众自身的高度重视,所以效果有限。
(三)发展期或合约条款的具体化过程:规则导向 的执业行为准则(1974年至今)
1. 20世纪70年代以后,CPA职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 1)注册会计师的人数空前激增 2)管理与税务咨询服务作为一种古老的“新”专业又 开始勃兴,导致对“独立性”的争论 3)注册会计师收入的增高,法院重新依据“深口袋” 责任理论,通过注册会计师高收入这一可利用之财源以平 不满
2.1988年AICPA对职业道德准则进行了全面修正,并 将其更名为“执业行为准则”或合约条款的具体化过 程:规则导向的职业行为准则(197
2002年的《萨班 斯法案》将美国注 册会计师行业的管 制推向准政府管制 模式 ,可以预见, 美国在今后的职业 道德准则合约变迁 中政府管制参与度 这一因素的影响效 应将更为显著。
二、审计职业道德的实施
(一)自我履行:中止交易、自我管制与声誉机制
克莱因认为,依靠死人惩罚机制界定合约的自我履行 范围是可能的,私人惩罚由三部分组成:直接终止与审计 师的“交易关系”带来的损失;由行业自我管制机构对违 反审计职业道德的审计师以各种惩罚;与审计师在市场上 声誉贬值有关的损失。 私人惩罚机制的重要性,在于能把资本成本强加在企 图“敲竹杠”的审计师身上,它界定了审计职业道德合约 的自我履行范围。
1988年AICPA对职 业道德准则进行了 全面修正,此后, 分别于1992年、 1997年、1999年、 2002年和2003年 对注册会计师职业 行为准则进行多次 的修订,使具体规 则更加详细 。
SEC于2001年发布 的对审计师独立性 的最终规则长达 200余页 。由此可 见,以制定详细规 则为导向的职业行 为准则达到了空前 具体的状态。
三、审计职业道德的变迁:描述与分析
(一)萌芽期:职业道德观念(1905年前)
当时没有标准的、书面化的职业道德准则合约,主要 通过个人的道德观念或口头的形式来调整注册会计师与社 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原因是:1.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联 度比较低;2. 维多利亚时代,CPA受到那个时代素负声誉 的美德倾向风气的熏染,公众的期望差距尚未产生。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共分 为7章32条 ,分别是: 介绍准则制定的目 的和依据,对会计 师职业道德的定义 予以界定,规定准 则实施的范围 一般原则是整个基 本准则的精髓
其 他 五 章 构 成 了 准 则 的 主 体 内 容
总则(3项条款) 一般原则(7项条款) 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7项条款) 对客户的责任(4项条款) 对同行的责任(4项条款) 其他责任(5项条款)
(一)契约理论、受托责任与审计师的角色
通过为契约的 订立提供置前信息
对契约的履行 提供监控信息
如何设计信息系统 来解决代理问题
对契约的执行 提供评价信
改善各方的 信息分布状况
审计师就是通过缓解委托人与受 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分布状态, 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的社会装置
(二)公众利益、职业服务质量与审计职业道德的 性质
四、审计职业道德的准则:框架结构
(一)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AICPA下属的职业道德部制定的《执业行为准则》结 构上分为四个层次:职业行为原则,职业行为规则,行为 规则解释,职业道德裁决。
职业道德行为的理想状态
原则 职业道德行为的最低标准 行为守则 行为守则解释 职业道德裁决 阐释道德行为中的共性问题 阐释道德行为中的特殊问题
1. 公众利益 市场经济中,存在经济利益密切联系的人们被称为社会 公众,他们通过政治化的过程而最终实现的经济利益是最 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即公众利益。 2. 审计服务质量 审计服务作为社会公众和审计师之间的无形商品,其质 量是难以观察的,需求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实践证明 直接明确量化的约定无法达成,只能通过对该无形商品 的生产、提供程序加以约定,从而间接的实现对其质量 的控制。
FCPACT职业道德委员会与1983年发布《会计师职业道德 规范》,并于2003年3月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发布的职 业道德准则对其进行了原则性的修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修订后的准则体系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公报第一号《职业 道德规范》,分为总则、执业守则、技术守则、业务延揽、 业务执行及附则;以及对第一号公报的八个解释性公报。
ICAEW与IFAC的 区别: IFAC将其职业行 为准则分为三大 块。
基本原则/概念框架
ICAEW按不同的 职业道德问题分 别发布职业道德 指南公告。
共同点都体现了 从基本原则到具 体规则的概念框 架法。
道德事项
执行公共业务的会员
受雇商业组织的会员
ICAEW的准则框架
(四)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
4. 1973年:第一份“立体”结构的职业道德准则合 约
进入20世纪60年代,注册会计师职业环境发生了一系列 变化,主要有:1)资本市场的国际化;2)大型跨国公司、 证券交易所、机构投资者的出现,重新激起了对个人权利 和公众利益免受大企业弊端损害的传统关切;第三随着社 会期望的提高,CPA职业界成为公众视野的焦点。 1972年,AICPA准则重述委员会修正了职业道德准则,包 括三部分:1)职业道德观念,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包括 独立性、正直性与客观性;一般标准和技术标准;对客户 的责任;对同事的责任。2)行为准则,由12条规则构成。 3)行为规则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