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星座文化

星座文化

星座文化
星座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巴比伦人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已提出30个星座。

那里有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波斯弯,所以又叫“两河流域”地区。

两河流域文化传到古希腊以后,推动了古希腊的文化发展。

古希腊天文学家对巴比伦的星座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编制出了古希腊星座表。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综合了当时的天文成就,编制了48个星座。

中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需要向外扩张,航海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船舶在大海上航行,随时需要导航,星星就是最好的指路灯。

而在星星中,星座的形状比较特殊,最容易观测,因此,星座受到了普遍关注。

16实际麦哲伦环球航行时,不仅利用星座导航定向,而且还对星座进行了研究。

192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决定将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其名称基本依照历史上的名称。

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公布了88个星座的名称。

这88个星座分成3个天区,北半球29个,南半球47个,黄道附近12个。

而我们平时所讲的星座也就是黄道上的12星座。

人们发现,在地球运转到每个等份(星座)时所出生的婴儿,长大后总有若干相似的行为特质、性格特征。

有“智者”将这些信息联想、串联,加入神话的色彩,把每个人与十二星座对应起来,归纳出不同星座的人在人格气质、基本性格、健康与疾病等方面的特征,并据此预测一段时间内各星座人职业、工作、生活、婚恋诸方面的发展走势(即所谓运程),向人们提出“忠告”类建议。

星座预测、星座占卜成为西方发达的占星术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随着人们对“星座”的迷恋加深,更有将血型、生肖与星座结合,组合成更多不同的类型,由此催生出丰富多彩的星座文化。

不知何时,这种古老的星座文化在我国大陆青少年中开始成为时尚,迅速演变成一种广为传播的流行文化现象。

星座情缘、星座配对、星座占卜、星座运程等神奇功能,加上塔罗牌、心理测试、周公解梦等测试、算法,星座文化以神秘莫测、变化多端的形式和五花八门、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近它、体验它。

古老星座变化多端的组合,现代星座文化蕴含的丰富有趣信息,奠定了星座文化的可人魅力,容易吸引人沉溺其中。

特别是面对现实生活不确定性的困惑和对未来发展确定性的追求,青少年对投己所好的各类星座文化产品青睐有加,也就自在情理之中。

对于绝大多数的青少年来说,热衷于星座文化并不是出于信仰而是对形式的喜爱、对心理抚慰的需求。

星座文化宣扬的涉及人的性格、恋爱、婚姻、职业、金钱、健康等方面的预测性知识,用一些概括性强、模棱两可的语言作出的普适性描述,充分肯定与善意鼓励的劝诫与忠告,能一次一次地按摩现代青少年焦虑的心,起到减压的作用,更多的时候就像一碗碗充满精神养分的心灵鸡汤。

在笔者所作的访谈中,就不止一次地听到这样的心声——“我喜欢星座,并不是因为我信仰它,而是喜欢看那些很多鼓励人心的句子”。

专家认为,如果只是把星座当作是一种消遣、娱乐,满足心理上的某种需求,不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如果星座从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他们的行为,他们也奉星座为人生助手甚至导师,这就接近于迷信的状态,是一种亚迷信。

一味生活在星座所描述的世界
中,亦步亦趋地按照“星座运程”、“星座配对”来安排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只可能更加看不清未来的方向,甚至迷失自我,失去奋斗的决心与勇气。

显然,在依赖星座指引前行的背后,投射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星座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流行,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疑虑,满足青少年人生发展进程中的某些需要。

当代青少年迫切需要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对人生选择存有困惑,他们需要一种外在的力量给他们以贴近实际的扶持和引领,帮助他们缓解生活的压力和心理的焦虑。

星座文化的渊源是古老的占星术,但占星术不是科学,对星座文化的过度迷恋实质是一种迷信。

“迷信是傻子遇到骗子的结果”,当代中国的青少年不应该成为这样的傻子。

进行科学教育,对科学普及事业给予更多支持,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应该成为青少年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为我们相信,只有科学才是迷信最好的解药,避免迷信泛滥的最好办法,就是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

只有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一代新人,才会用科学的世界观看待世界,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投入改造世界和改造自己的伟大实践之中。

(1766字)
B09英语2班
孔滨0911012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