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知识清单复习第11篇醉翁亭记.doc

中考语文知识清单复习第11篇醉翁亭记.doc

2019-2020 年中考语文知识清单复习第11篇醉翁亭记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翼然临于泉上临:靠近.(3)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4)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5) 林霏开霏:雾气.(6) 负者歌于途负:背.(7) 泉香而酒洌.洌:清(8) 伛偻提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9) 山肴野蔌蔌:菜蔬.(10)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11)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12) 苍颜白发苍颜:脸色苍老..(13) 树林阴翳翳:遮盖.(14)太守谓谁谓:为,是.(15)山水之乐乐:乐趣.2.古今异义(1)佳木秀而繁阴.古义:枝叶茂盛的样子今义:秀气、好看(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开放今义:出发(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古义:乐器,这里指音乐今义:竹子3.一词多义(1)而: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顺接的连词②泉香而酒洌表并列的连词③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的连词④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⑤已而夕阳在山表时间的连词(2) 绝:①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停止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③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3)也:①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4) 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5) 意: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②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算4.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①名之者谁名,在文中意思为命名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在文中意思为以⋯⋯为乐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幽香,在文中意思为散发出幽香繁阴,在文中意思为形成繁阴④太守宴也宴,在文中意思为举行宴会(2)名词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山,在文中意思为沿着山路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在文中意思为像鸟的翅膀一样二、成语积累峰回路转水落石出临溪而渔觥筹交错苍颜白发醉翁之意不在酒三、名句积累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四、关键句子翻译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上,而在水光山色中。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位下降与石头显露出来的景象,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4.(2014 ·福州 )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5.(2014 ·福州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五、文意理解1.(2014 ·福州 ) 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2.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

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

3.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4.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 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景抒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有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5.从选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 用自己的话回答)一是喝酒喝醉了,二是陶醉在山水中。

6.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

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六、文章中心概括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名校模拟与名师预测一、 (2014 ·石家庄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醉翁亭记( 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 《资治通鉴》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 鸣声上下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2)陶侃尝出游尝:曾经.(3)执而鞭之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实词的含义。

课外实词一般都是课内出现过的,如“尝”与《陈涉世家》中“尝与人佣耕”中的“尝”同义,“曾经”,“鞭”与《童趣》中“鞭数十”中的“鞭”同义,“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上下”即“到处”的意思。

] 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例句:游人去而禽鸟乐也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鱼我所欲也》).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C.登轼而望之 ( 《曹刿论战》).D.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小石潭记》 )[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常见文言文虚词的辨析。

做此类题时,我们要对原句和例句中的“而”字都作出解释。

“而”是连词,“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是“表顺接”;A、 C、 D 三个选项的“而”都表承接,B 选项中的“而”是表转折。

所以正确答案是 B。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因此老百姓都是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4.【乙】文中从陶侃的行为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可知,陶侃是一个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人。

( 意思对即可 ) [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陶侃的行为让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富裕,人人丰衣足食。

所以我们能看出来他是一个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人。

此类题宜多个方面概括,以求答案的完整性。

]5.【甲】【乙】两文涉及的主人公都是地方官,请你比较两位地方官的相同之处。

他们同为父母官,都能同情百姓,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疾苦。

甲文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乙文中陶侃生性耿直,敢怒敢言敢为,能付诸实际行动,切实解决问题。

[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自己对文章内容的体会或见解。

答题时注意先说出两者的共同点,再分别举例说明。

]二、 (2015 ·河北名师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注释】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心窃乐之.( 靠近 ( 高踞 )) ( 情趣 ( 乐趣 ))( 以⋯⋯为乐 ( 把⋯⋯当做快乐的事;感到快乐))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确实 ( 果真;实在 )).[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释文言文词语一般要考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

③句中“乐”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

]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D )A.林壑尤 / 美 B .作亭 / 者谁C.饮少辄 / 醉 D .昨 / 游江上[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能力。

其他三项的正确形式应为: A. 林壑 / 尤美, B. 作亭者 / 谁, C. 饮少 / 辄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读懂山水。

①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 用原文作答 )①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②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