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史略第一篇
《搜神记》二十卷。……
《续齐谐记》一卷。……
其一缀缉琐语也:
《博物志》十卷。《述异记》二卷。《酉阳杂 俎》二十卷,《续集》十卷。…… 小说之志怪类中又杂入本非依托之史,而 史部遂不容多含传说之书。
宋之平话,元明之演义,自来盛行民间, 其书故当甚夥,而史志皆不录。 总之,史家成见,自汉迄今盖略同:目录 亦史之支流,固难有超其分际者矣。
第八篇
第九篇
藩国之文术
武帝时文术之盛
第十篇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稗官,小官。 如淳曰:“细米为稗,街谈 巷说,其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 立稗官使称说之。”(颜师古注《汉书》) 桓谭和班固 ““小说”观念都隐含小说明 理传道的功利功能。 而后,“小说”一词中所包含的”“讲道 理”的成分越来越少,而滑稽有趣、荒诞不经、 语言通俗等特点却越来越明显。
2、《隋书· 经籍志》为经史子集四部,小说故 隶于子。 其所著录,《燕丹子》而外无晋以前书, 别益以记谈笑应对,叙艺术器物游乐者,而所 论列则仍袭《汉书· 艺文志》。
题记
第一篇
序言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第二篇
第三篇
神话与传说
《汉书· 艺文志》所载小说
第四篇
第五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第六篇
第七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第九篇
第十篇
唐之传奇文(下)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第十一篇
第十二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宋之话本
第十三篇
所谓“短书”,是指一尺左右的简犊,即 “尺牍”。
汉代规定:凡儒家经典一律用二尺四寸的简牍书 写,其他书籍则只能用一尺左右的简犊来书写。这种 形制上的区别,含有对其内容高下的区分和褒贬的意 思,因此“短书”也就是“小道”的意思。
汉代所谓“短书”,与篇幅长短没有必然 联系,像诸子著作、汉撰史书、俗论杂说等所 有不属于“经艺”的书籍,都被视为短书。小 说只是“短书”的一种,特点是“合丛残小语, 近取譬论”。
班固《汉书· 艺文志》论“小说”:小说
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 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 恐泥。”(《论语·子张》)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 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至隋十五家都已佚。据班固注,则诸书大 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 记事者近史而悠缪者也。
第十四篇
宋元之拟话本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第十五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说(上)
第十七篇
第十八篇 第十九篇 第二十篇
明之神魔小说(中)
明之神魔小说(下) 明之人情小说(上) 明之人情小说(下)
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第二十三篇
第二十五篇 第二十六篇 第二十七篇 第二十八篇
(2)又增益唐人著作。
如李恕《诫子拾遗》等之垂教诫;
刘孝孙《事始》等之数典故;
李涪《刊误》等之纠讹谬;
陆羽《茶经》等之叙服用,并入此类。 5、元修《宋史》,亦无变革,仅增芜杂而已。
6、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十八)以 小说繁夥,派别滋多,于是综核大凡,分为六 类:
一曰志怪:《搜神》,《述异》,《宣室》, 《酉阳》之类是也; 一曰传奇:《飞燕》,《太真》,《崔莺》, 《霍玉》之类是也; 一曰杂录:《世说》,《语林》,《琐言》, 《因话》之类是也;
中国古代小说史
•齐裕焜《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石昌渝 《中国小说源流论》
•宁宗一《中国小说学通论》
•张燕瑾《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史稿》
(美)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美)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 •胡士莹 《话本小说概论》 •程毅中 《宋元小说研究》 •陈大康 《明代小说史》
(10)《 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
(11)《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师古 曰,刘向《别录》云:“饶,齐人也,不知其姓,武 帝时待诏,作书,名曰《心术》。”)
(12)《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应劭曰,道家 也,好养生事,为未央之术。)
(13)《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 (14)《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 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应劭曰:其说以《周书》 为本。师古曰,《史记》云:“虞初,洛阳人。”即 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15)《百家》百三十九卷。
3、当时亦多以为“短书不可用”。此小说者,仍谓寓 言异记,不本经传,背于儒术者。 (1)《庄子》云尧问孔子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庄子·杂篇·寓言)
寄寓的言论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引用前辈圣哲的言论十句 有七句让人相信,随心表达、无有成见的言论天天变化更新,跟 自然的区分相吻合。
3、石晋时,刘昫《唐书· 经籍志》(《旧唐书》)
与《隋书· 经籍志》相似,删其忘书,增 张华《博物志》十卷。在《隋书· 经籍志》,此 书列为杂家。
4、欧阳修《唐书· 艺文志》(《新唐书》)
(1)大量增加晋至隋是著作。 自张华《列异传》戴祚《甄异传》至吴筠 《续齐谐记》等志神怪者十五家一百十五卷; 王延秀《感应传》至侯君素《旌异记》等 明因果者九家七十卷。 诸书前志本有,皆在史部杂传类,与耆旧 高隐孝子良吏列女等传同列,至是始退为小说, 而史部遂无鬼神传;
庄子寓言中浪漫不羁的大胆想象与虚构中,呈现着 与史官文化色彩迥异的审美态度和文艺观。作为文学史 上极有意义的成功实践,《庄子》为后人“以文为戏” 开了先例,对小说的自觉、独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淮南子》云共工争帝地维绝 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淮南鸿烈》)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 焉。”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为帝,失败了,于是(共工)发
怒(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
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星都朝西北方移 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湖流水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二、史家关于小说的记载 1、班固作《汉书· 艺文志》,其三曰《诸子 略》,得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 (1)《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 依托也。)
清之讽刺小说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清之狭邪小说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清末之谴责小说后记
中国古代小说史略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的著录和论 述”
一、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
1、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
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外物》)
“县”即“悬”,“令”即“美”,靠修饰琐屑 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 得远了。
•丁夏《明清小说研究》
浙江古籍出版社系列小说史(18部)
1、历史时段(6)
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晚清
2、体裁(4)
笔记、章回、话本、传奇小说史;
3、题材(4)
历史、侠义公案、世情、神怪小说史;
4、理论(4)
研究史、艺术史、文化史、理论史。
中国小说史略(28篇)
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 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
2、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
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李善注 《文选》三十一引《新论》)始若与后之小说近似。
《论衡· 书解》所论“古今作书者非一, 各穿凿失经之实,传违圣人之质,故谓之 丛残”来看。“丛残”也不指形式的短小, 而是内容的“失经”、“违圣”。 喜用“譬论”是战国诸子说理的普遍 特征,而用来譬论的不一定都是生动的叙 事。
(2)《鬻子说》十九篇。(后世所加。)
(3)《周考》七十六篇。(考周事也。)
(4)《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 也。)
(5) 《师旷》六篇。(见《春秋》,其言浅 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 (6)《务成子》十一篇。(称尧问,非古 语。) (7)《宋子》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 黄老意。) (8)《天乙》三篇。(天乙谓汤,其言殷时 者,皆依托也。) (9)《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从神话到神仙传
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 唐之传奇文 宋人之说话及其影响 明小说之两大主潮
第六讲
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
汉文学史纲要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自文字至文章
《书》与《诗》 老庄 屈原及宋玉 李斯 汉宫之楚声 贾谊与晁错
6、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十八)以 小说繁夥,派别滋多,于是综核大凡,分为六 类:
一曰丛谈:《容斋》,《梦溪》,《东谷》, 《道山》之类是也; 一曰辩订:《鼠璞》,《鸡肋》,《资暇》, 《辩疑》之类是也; 一曰箴规:《家训》,《世范》,《劝善》, 《省心》之类是也。
7、清· 乾隆中,敕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于 小说别为三派,而所论列则袭旧志。 其一叙述杂事: 《西京杂记》六卷。《世说新语》三卷。…… 其一记录异闻: 《山海经》十八卷。《穆天子传》六卷。《神 异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