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P型内齿棘轮扳手的设计计算

NP型内齿棘轮扳手的设计计算


图$ " #型棘爪受力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棘爪共受"个力: 一是作用线通过棘轮中心 3$ 的径向力, 表示; 二是与扭力作用圆相切的切向力, 用符号-8 表 用符号! 示; 三是与 、 用 -8 两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反力, ! 这三个力的矢量和等于零, 它们的数值关系是: 符号 -6 表示。
% & & ’年 %月
林孟霞, 等: 1 =型内齿棘轮扳手的设计计算
. $
"
基本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棘轮扳手是工具行业的重要产品之一, 但目前在国内外并 没有可查取的计算方法, 各生产厂家都是用实验法或模拟法进 行设计, 工作效率低而不经济。 内齿棘轮扳手的结构有许多种, 主要是因棘爪的形状不同 而异。最常见的有: ( ) 多齿棘爪, 棘爪与榫头之间的承载面为 # 一小圆柱面。此类扳手代称 ! 其棘爪称 ! 0 型扳手, 0 型棘爪; ( ) 多齿棘爪, 棘爪与榫头之间的承载为一平面。此类扳手称 $ “! ” 型扳手, 其棘爪代称 ! " " 型棘爪。以下介绍 ! " 型扳手设 计计算的基本思路。
! " 型内齿棘轮扳手的设计计算
林孟霞#, 路俊秀$, 王树人#
!
( 天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 & ; 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 ) # % ’ ’ ’ ( $ $ % ) ’ ’ $ #
摘要: 在棘轮扳手的计算机方法中引入了模数的概念, 并且建立了 ! "型内齿棘轮扳手各几何参数与模数之间的数 学关系, 为棘轮扳手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基本方法。 关键词: 棘轮; 棘爪; 棘轮扳手; 模数 中图分类号: * + # # $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卷第$期 $ ’’, 年 $ 月




4 7 8 9 ! :7 ;< = + > ! ?@ ? A > 6 !
B C D % $ # ! C % $ ; E 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齿棘轮的基本形状和有关符号的几何意义见图$ ; (
图$
内齿棘轮基本形状
( ) 内齿棘轮扳手有以下几个专用术语需要加以说明: 1 — — 为了简化受力分析, 假设各棘爪齿 ! 集中力作用点 — 上分散的受力集中到棘爪的某一点上, 该点称为集中力作用 点, 用符号 * 表示。 — —* 点所在的以棘轮中心为圆心的圆称 " 扭力作用圆 — 为扭力作用圆, 其半径用 ’! 表示。 — —* 点指向棘轮中心的 # 集中力作用点的齿面压力角 — 径向力* 与齿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集中力作用点的齿面压力角, 4 用符号! * 表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1 !," / / ) / ( % % "1 % !1 &% " !," / + & ! ),0 ) " - %’
% $% / ] ( [!# #% !! !2 3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 $ , & ) ")] #% ! !*"
# 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按图#右侧图所示, 左棘爪 ! "型扳手的典型结构见图# 在右侧柄 上的内齿棘轮相啮合。手柄 顺时针旋转, 带动 $ # # 促使榫头也作顺时针旋转。 棘爪 $ 压向榫头 , 上的承压面 !, 这时, 扳手可对外输出扭矩, 手柄逆时针旋转, 棘轮齿将棘爪齿 从棘轮槽中推出。随着手柄的继续旋转, 棘爪齿在桃形弹簧 & 的拉力作用下进入后侧的棘轮槽。手柄再顺时针旋转, 扳手又 可对外输出扭矩。若转动换向手柄 1 , 则换向拨销 2 拉动桃形 弹簧, 从而将棘爪拉向左侧与棘轮相啮合。这时与以上相反, 手柄逆时针旋转, 扳手可对外输出扭矩再顺时针旋转, 扳手又 可对外输出扭矩。若转动换向手柄 1 , 则换向拨销 2 拉动桃形 弹簧, 从而将棘爪拉向左侧与棘轮相啮合。这时与以上相反, 手柄逆时针旋转, 扳手可对外输出扭矩。
’ . %
棘爪的受力分析 为便于分析, 将各棘爪齿的受力等效地集中到棘爪各受力
万方数据 齿面的对称中心 (图’ ) 。 图’中 3 *- 与棘爪齿面的交点- 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订日期: ! 收稿日期: $ ’ ’ & . ’ & . $ , $ ’ ’ & . ’ 1 . # 2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 林孟霞 ( , 女, 天津人, 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 机械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算: 式 ( ) ( 、 ) 中的角 # $ , $ . $ / - 按式
) $ $ , & # )*! & "7, - %0 &* " %


( ) $ ,
( ) $ ’ ( ) $ +
式 ( ) 中的! 角# ) $0 ) 之间。 $ , & - 在& & 是图’中承压面 1 与 0 * 3$ 联线间的夹角。 按式 ( ) 计算: $ 0 ( ) $ 0 齿面所承受的正压力用符号 “-<”表示, -< 的大小等于切 向力 -8 和径向力 分别在齿面法向的投影之和, 其计算公式 !
图! " #型爪与棘轮的啮合关系
。 对于棘轮尺寸和输出扭矩确定的扳手来说 -8 是定数, 降低! 降低 由式 ( ) 可知, 增大# $ , !就可以降低棘齿齿面的正压力。 有"个途径: 一是减小 " 这与 " " 7, 7 越多越好的原则相违背, 7 不能随意减小; 二是增加棘轮齿数 ", 在扳手外形尺寸不超过标 由式 ( ) 可知, 减小 4 准规定时这是可行的; 三是减小角度! $ 0 &。
值可以减小! 于是在强度允许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的使 ! 值 !。 为最小。 这就是选择榫头承压面中心高的原则。 开始计算时可 取" , 反之取大数。 待模数计算之后, 如不 # " 少时取小数, ! #" 合适再行调整, 重新计算模数。 $ $ $ 校核换向条件 棘爪能够顺利换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当棘爪对称中心线 与榫头承压面垂直时, 棘爪两承压面的交线 % (平面图上为点) 到榫头承压面的距离& 应等于或大于图$中的线段 ’ ( 的长度 即: ),
棘轮的齿数"、 棘爪的齿数" 7 和榫头承压面中心高是在计 算前给定的。 它们分别按以下原则选择: ( ) 棘轮齿数的选择。 $ 扳手能够实现的最小摆角就越小, 但在模 棘轮齿数"越多, 数一定的情况下, 扳手的外形尺寸就越大, 所以一般不希望"值 会导致棘爪不能换向, 为便于拉刀的分 太大, 但当 " 值过小时, 度, 以提高棘轮的分度精度, 一般常选择能够除尽 " . & ) 的整数, 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 ( ) 棘爪齿数的选择。 % 棘爪的齿数" 扳手的承载能力越大。 或者说, 扳手的 7 越多, 输出扭矩一定, 每个爪齿所承受的负荷就越小。 所以 " 7 越多, 但由于棘爪换向空间的限制, 也不能选得太大, 一 " 7 越多越好。 般可选 " / / " $$ "。 . + 7 %$ ( ) 榫头承压面中心高的选择。 " 榫头承压面中心高是指棘轮中心到榫头承压面 1 (图 ’ ) 的垂直距离, 用符号 4 表示。 根据式 ( ) 可知, 增大 # $ . - 值可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