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建设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黄骅港散货港区原油码头一期工程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沧州黄骅港原油港务有限公司编制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目录1.项目工程概况 (1)2.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 (6)3.建设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9)4.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11)5.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11)1.项目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黄骅港散货港区原油码头一期工程填海工程地理位置:本工程地处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位于黄骅港散货港区规划的大型液体散货作业区内,工程东侧距散货港区口门约2200m。

建设规模:工程拟建设1个30万吨级泊位和总罐容100万m³的配套库区,码头岸线总长440m,设计年吞吐量1500万吨。

项目总投资277887.78万元,施工期约30个月。

本用海类型属于交通运输用海中的港口用海。

申请用海面积为72.6446公顷,其中建设填海造地用海40.7673公顷,码头用海2.2483公顷,港池29.6290公顷。

本工程宗海位置图1.1-1;本工程宗海界址图1.1-2;本工程平面布置图1.1-3。

图1.1-1 本工程宗海位置图2图1.1-2 本工程宗海界址图3图1.1-3 本工程总平面布置图2.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2.1.水质2014年5月该项目附近海域水质环境状况总体上良好,部分站位无机氮、磷酸盐和金属铅污染指数超标;其他各监测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大部分因子污染指数小于0.5,均能满足相应的《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要求。

2014年9月该项目附近海域水质环境状况总体上良好,部分站位无机氮污染指数超标;其他各监测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大部分因子污染指数小于0.5。

2.2.沉积物2014年5月及2014年9月调查海区沉积物中硫化物、有机碳、石油类、总汞、铜、铅、锌、镉、砷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的相应标准要求,没有超标样品,调查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良好。

2.3.海洋生物一、海水水质现状2014年5月该项目附近海域水质环境状况总体上良好,部分站位无机氮、磷酸盐和金属铅污染指数超标;其他各监测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大部分因子污染指数小于0.5,均能满足相应的《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要求。

2014年9月该项目附近海域水质环境状况总体上良好,部分站位无机氮污染指数超标;其他各监测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大部分因子污染指数小于0.5。

二、沉积物现状2014年5月及2014年9月调查海区沉积物中硫化物、有机碳、石油类、总汞、铜、铅、锌、镉、砷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的相应标准要求,没有超标样品,调查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良好。

三、海洋生态环境现状(1)叶绿素a2015年4月调查海域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在0.175~5.57mg/m3之间,平均值为1.36 mg/m3。

2015年9月叶绿素a含量高潮表层平均值为8.15mg/m3。

低潮叶绿素a含量表层平均值为8.45mg/m3。

(2)浮游植物2015年4月共鉴定浮游植物25属29种,隶属硅藻、甲藻和金藻三个大类。

细胞数量平均值为1479446个/m3。

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527。

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285,优势度平均为0.950。

2015年9月共鉴定浮游植物21属40种,隶属硅藻、甲藻三个大类。

细胞数量平均值为19705344个/m3。

群落多样性指数在0.34~3。

45之间,平均为2.23;丰度指数在0.50~1.09之间,平均为0.86;均匀度指数在0.08~0.76之间,平均为0.51;优势度在0.31~0.98之间,平均为0.65。

(3)浮游动物2015年4月共获得浮游动物16种、6种幼体或幼虫、鱼卵及仔鱼。

其中,桡足类10种;毛颚类1种;水母类4种;莹虾类1种;幼体或幼虫6种。

本次调查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以温带近岸性种类为主,优势种类为小拟哲水蚤和双毛纺锤水蚤。

个体数量平均值为773个/m3。

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0.969~3.05之间,平均为2.19;均匀度指数在0.375~0.925之间,平均为0.692。

2015年9月本次调查海域共获得浮游动物17种、10种幼体或幼虫。

浮游动物个体数量平均值为332个/m3。

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2.12~3.51之间,平均为2.75;丰度指数在0.74~1.98之间,平均为1.33;均匀度指数在0.71~0.92之间,平均为0.81;优势度在0.33~0.77之间,平均为0.52。

(4)底栖生物2015年4月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底栖生物31种,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鱼类。

底栖生物个体数量平均值为136个/m2。

大型底栖生物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0.343~2.52之间,平均为1.47;均匀度指数在0.216~1.00之间,平均值为0.778;丰度指数在0.231~0.854之间,平均为0.477。

2015年9月共鉴定出底栖生物36种,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头索动物门。

本次调查所得底栖生物个体数量平均值为57个/m2。

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0.92~2.73之间,平均为1.75;丰度指数在0.20~0.92之间,平均值为0.51;均匀度指数在0.84~1之间,平均为0.94;优势度在0.40~1.00之间,平均为0.68。

(5)潮间带底栖生物2015年4月共获得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6种,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纽形动物门。

大型底栖生物个体数量平均值为16个/m2;生物量平均为27.6g/m2。

2015年9月共获得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6种,隶属于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头索动物门。

生物个体数量平均为7.3g/m2;生物量变化范围在 2.17~27.168g/m2,平均为11.6g/m2。

2.4.海洋水文动力环境调查内容引自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于2011年6月编制的《黄骅港海域水文动力现状调查监测技术报告》。

(1)本次黄骅港海域水文动力现状调查监测工作,共布置有9个潮流测站和2个潮位测站,测验内容包括大、小潮期同步不小于26小时的潮流观测,以及包含潮流观测期在内的12周日的潮位观测。

(2)潮位观测期的涨潮平均历时小于落潮平均历时,小潮期涨、落潮平均历时差较小,中、大潮期较大。

潮差以大潮期最大,中潮期次之,小潮期最小,符合潮汐的一般规律。

(3)准调和分析结果表明,测验海区潮流性质主要属于规则半日潮流。

潮流运动形式以往复流为主。

除了V4测站的潮流运动以顺时针旋转为主,其余测站以逆时针旋转为主。

(4)实测海流统计结果表明,小潮期各测站的涨、落潮历时无明显规律性,大潮期除V1测站位于港池内较特殊,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以外,其余测站的涨潮历时均小于落潮历时。

3.建设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3.1.水动力环境和泥沙冲淤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结论本工程的建设对水动力的影响很小,最大影响范围在工程附近2km的区域,工程两侧流速增大,最小增大0.1m/s,工程疏浚区附近流速减小,最大减小0.15m/s。

可见拟建工程的建设对流态的影响很小,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可行。

3.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结论的影响分析结论1、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施工期对疏浚、溢流等作业环节产生悬浮物对水环境的影响,综合各作业工序产生悬浮物影响范围,得到施工期悬浮物最大可能影响范围,浓度大于150mg/L悬浮物最大可能影响面积约为1.48km²、浓度大于100mg/L悬浮物最大可能影响面积约为1.96km²、浓度大于10mg/L悬浮物最大可能影响面积约为4.32km²,并且影响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其影响也将消失。

本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油品码头及库区,营运期水污染物主要包括:含油初期雨水、冲洗水、洗罐水、陆域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锅炉排水等。

本工程营运期舶舱污水均由沧州渤海新区东立船舶保洁服务部接收处置。

初期雨水及含油冲洗水经收集排入库区含油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码头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库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锅炉排污水收集后与其他含油污水一起排入含油污水处理站处理。

运营期产生的污水或由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理或排入库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在严格措施和管理的前提下,不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

3.3.沉积物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污水均接收处理,不排放入海,对海域水质和沉积物环境基本上没有影响。

施工中将一般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至垃圾处理厂处理,避免直接排入海域,工程海域沉积物的质量基本不受影响。

营运期间的船舶污水由船舶自身处理后在外海达标排放,如在港区内需要接收处理的,须由有资质的接收单位接收处理,建设单位应在项目营运前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接收处理协议。

陆域含油污水及生活污水全部送新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

营运期各种污水均接收处理,不排放入海,不会对工程附近海域的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更不会改变工程附近海域的沉积物质量。

3.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结论黄骅港散货港区原油码头一期工程填海工程对渔业生物资源的影响主要是:(1)永久或临时性占用渔业水域;(2)港池疏浚临时占用对渔业资源;(3)施工过程将使海域受到悬浮物的污染。

依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 9110-2007)测算,评估总经济损失292.43万元。

3.5.风险事故影响分析结论本项目风险包括水域和陆域两方面,报告书分别对码头面管线事故及船舶溢油事故进行了分析。

计算表明,在工程附近码头前沿位置发生溢油的话,涨潮时油膜一个潮周沿水流向港池底部方向漂移,落潮时油膜一个潮周沿水流漂出防波堤向外漂移;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处发生溢油事故涨潮期6小时内不会对保护目标产生直接影响;落潮期油膜直接漂向口门外,很快对口门外保护目标产生直接影响。

主航道口门处主导风向情况下发生溢油事故后72小时的油膜漂移路线图,可以看出,涨潮时溢油油膜漂向本工程西向,少部分油膜绕过北防波堤约0.5小时影响到北边的保护目标保留区,落潮时溢油油膜漂向口门处方向,最快约5小时影响到黄骅港南部农渔业区;落潮期遇到不利风向西北风时溢油油膜漂向本工程东南方向,3小时后油膜影响到保护目标黄骅港南部农渔业区,并持续影响约22小时后油膜中心漂离此保护目标,约72小时后油膜中心距离泄漏点约53.6km,落潮时溢油遇到不利风向南风油膜漂向防波堤口门外向北,9小时后油膜漂至黄骅港北部保留区,约12小时后影响至保护目标黄骅港北部农渔业区,约68小时后油膜抵岸,此时油膜扫海面积约242.6 km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