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遗传性大肠癌筛检标准的实施方案

中国人遗传性大肠癌筛检标准的实施方案


临床应用・ ・ 裂层皮片在咽后壁区癌保留喉功能手术中的应用
潘新良 雷大鹏 许风雷 张立强 刘大昱 栾信庸 解光
【主题词】 咽肿瘤 * 外科学; 保留喉功能 【!"#$%&’ ()*+,】 +,-./012-3 02453-676 * 68.12./; +.262.9:01 3-./012-3 ;80<=:40 我院耳鼻咽喉科自 ">$% 年 ? 月 @ ">>? 年 ? 月, 对 ’% 例 咽后壁区癌患者单纯利用裂层皮片修复下咽后壁缺损, 效果 满意, 现报告如下。 一、 临床资料 患者 ’% 例, 男 "> 例, 女 " 例, 年龄 ’? @ B% " A 一般资料: 岁, 平均 )B A C 岁。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肿瘤位于下咽后 壁 "> 例, 位于口咽后壁 " 例。按 DEFF ">>B 年 GHI 分期标 准, " 例口咽后壁区癌为 G"H’-I%; "> 例下 咽 后 壁 区 癌 中, G"H%I% C 例, G’H"I% ) 例, G’H’-I% ! 例, G!H’JI% B 例。 颈廓清 ’" 例侧 ("? 例行单侧改良根治性颈 ’ A 手术方式: 。术后病理证实双侧淋巴结 廓清, ) 例行对侧选择性颈廓清) 转移 C 例, 单侧 "! 例, ’ 例有咽后淋巴结转移。 (") 咽侧切开途径: 用于肿瘤范围大, ! A 手术方法: "’ 例, 病变向下累及范围较广者。于甲状软骨上角与舌骨大角之 间进入会厌谷, 于距肿瘤 ’ @ ! <7 处切除之。将裂层皮片植 入缺损处, 上、 下端分别与咽及食管黏膜断缘缝合, 对侧与梨 状窝外侧壁黏膜对缘缝合。将皮片以 "(% 丝线以 " <7 间距 钉缝于椎前筋膜, 并在钉缝的缝线间用小剪刀剪一小孔, 以 利引流。将切开之梨状窝外侧壁黏膜与植入的裂层皮片对 缘缝合, 关闭咽腔。 (’) 咽前切开途径: 用于较为早期、 ! 例, 局限的癌肿 ( G" 及经选择的 G’) 。平舌甲膜做横切口, 于舌 骨床横行切开咽壁进入咽腔, 距肿瘤 ’ @ ! <7 切除肿瘤。修 复缺损方法如前。 (!) 下颌骨外旋途径: 用于 G"、 ) 例, G’ 和 选择的 G! 患者, 尤其肿瘤累及下咽后壁上部者。常规入路 裂开下颌骨, 并将下颌骨向外牵开, 切除肿瘤。修复缺损与 前两种方法相同。 二、 结果 术后鼻饲 "C K, 平均 ") A ) K。经口进食无呛 " A 手术效果: 咳 "" 例, 轻度呛咳 > 例。发音与术前基本相同者 "C 例, 轻度 嘶哑 ? 例。全部患者术后均行放射治疗, 剂量为 C% @ ?% L/。 (平均 !B A C K) 间 "C 例拔除气管套管在放疗结束后 " @ ? 个月 进行, 拔管率 B%M 。 其中术后 ’ A 随访情况: ’% 例患者均获随访。死亡 "" 例, (局部复发) , (颈部转移和肺部转移 "@’年C例 ’@!年!例 各 " 例) , (颈部转移和局部复发各 " 例) , !@)年’例 ) 年以 (肺转移) , 上"例 " 例失访。! 年和 ) 年生存率分别为 ?) A %M ("! * ’%) 和 C) A %M (> * ’%) 。 咽瘘 " 例, 经换药愈合; 皮下感染 ’ 例; 肺部感 ! A 并发症: 应激性胃出血 " 例。无住院死亡, 无皮片坏死脱落。 染 " 例; 术后住院天数 "C @ ’$ K, 平均 ’" A ) K。 三、 讨论 下咽后壁癌手术后喉功能的恢复与修复材料密切相关。 有学者曾分别利用裂层皮片卷筒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 但由于吻合口狭窄, 结果不满意。原因是裂层皮片卷筒易形 成瘢痕, 而裂层皮片深面的分泌物积存、 感染, 又会形成更多 瘢痕。我们利用裂层皮片单纯修复咽后壁则可避免发生上 述问题。其原因: (")咽部有连续的黏膜及肌肉组织, 能够保 持吞咽动力; (’)手术中将裂层皮片间隔一定的间隙剪成网 眼状, 缝线既可固定皮片, 又能够将其渗出物引流, 避免了感 染的发生。裂层皮片取材方便, 体积小, 易于成活, 柔韧性 好, 创伤小, 修复后的咽腔宽敞。缺点是修复范围仅限于咽
中华肿瘤杂志 7##8 年 ! 月第 7H 卷第 ! 期
&63. P K.+’(,A-)+6 7##8,U’( 7H,:’< !
・ "$" ・源自方法 ・ 技术・ ・ 中国人遗传性大肠癌筛检标准的实施方案
全国遗传性大肠癌协作组
【主题词】 结直肠肿瘤 % 遗传学; 结直肠肿瘤 % 病因学; 结直肠肿瘤 % 诊断; 中国 【!"#$%&’ ()*+,】 &’(’)*+,-( .*’/(-010 % 2*.*,3+0; &’(’)*+,-( .*’/(-010 % *,3’(’24; &’(’)*+,-( .*’/(-010 % 53-2.’030; &63.遗传性大肠癌家系是研究我国大肠癌病因、 遗传特征和 分子改变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 我国 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 收集和保存这些家系资源显得越发重 要。为了抢救、 保存我国宝贵的遗传性大肠癌家系, 中国抗 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于 7##! 年 8 月 "! 日在杭州组织召 开了成立遗传性大肠癌学组 (兼全国遗传性大肠癌协作中 心) 的筹备会议, 在工作交流的基础上, 讨论制定了中国人遗 传性大肠癌的筛检标准, 统一规范了遗传性大肠癌家系的收 集、 保存和研究工作。 一、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9:;&&) " < 统一筛检标准: "$$" 年提出的 =10,*)5-1 标准是目前 适 9:;&& 家系诊断的国际标准。但是由于该标准要求严苛, 合大家系的诊断, 而对小型家庭, 它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其次, 该标准没有将 9:;&& 相关的肠外恶性肿瘤列入诊断 标准之中。因此, 国际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标准, 希望能弥补 =10,*)5-1 标准的这些不足。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日本标准、 可疑 9:;&& 诊断标准、 >*,605- 指导纲要、 =10,*)5-1 诊断标 准 ?? 等。经过讨论, 与会代表一致通过, 在可疑 9:;&& 诊断 标准的基础上稍作修改, 提出并制定中国人 9:;&& 家系筛 检标准如下: 家系中至少有 7 例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的大肠 癌患者, 其中的 7 例为父母与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的关系, 并且符合以下一条: (") 至少 " 例为多发性大肠癌患者 (包括 腺瘤) ( ;7) 至少 " 例大肠癌发病早于 @# 岁; (!) 家系中至少 " 人患 9:;&& 相关肠外恶性肿瘤 (包括胃癌、 子宫内膜癌、 小 肠癌、 输尿管或肾盂癌、 卵巢癌、 肝胆系统癌) 。 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符合中国人 7 < 筛检策略: 9:;&& 筛检标准的家系均应该进行 6AB9"、 6AC97 基因的免 疫组织化学研究和微卫星不稳定性 ( AC?) 检测。两者均阴性 者, 可无需进行突变检测分析; 两者之一为阳性者, 则需进入 下一步的 6AB9" 和 6AC97 基因种系突变 ( D*)1(3.* AE,-,3’.) 检测分析 (图 ") 。AC? 的检测位点按照国际统一要求, 应用 @ 个 >*,6*05- A-)F*)0: >=G7H、 >=G7@、 I7C"7!、 I@C!8H 和 I"JC7@#。免 疫 组 化 统 一 用 K.+’2*.* 公 司( 6AC97 )和 ( 6AB9", 的试剂盒。 ;6-)A3.2*. 公司 +(’.* DH"LM"@) 突变的初步筛检可采用 ;&NM ! < 突变筛检的技术平台: 或直接进行 I:= 序列测定。用以上 CC&; 或 I9;B& 的方法, 方法检测阴性者, 需考虑大片段缺失的检测。江苏省肿瘤防 治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已有成熟的技术平台来分析大 片段缺失。用新鲜外周血建立永生化细胞株可以长期保存 家系的遗传资源, 大量提供基因组 I:= 和 N:= 供研究用。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已建立该技术平台。本着优势互补、 资 源共享的原则, 无检测条件的单位可将样本送至有条件的单 位进行分析。 二、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O=;) 和黏膜黑斑息肉 ( ;MP) 综 合征的诊断标准 经会议讨论, 大肠内弥漫腺瘤性息 O=; 的诊断标准为: 肉, 或腺瘤性息肉不足 "## 颗者, 伴有家族史或 "## 颗以上; 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被诊为 O=; 者应进行 =;& 基 因的突变检测。 ;MP 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 消化道多发错构 瘤性息肉伴皮肤、 黏膜色素沉着, 可有或无家族史。被诊为 (或) ;MP 综合征者应进行 BQ>"% CGQ"" 和 O9?G 基因的突变检测。 三、 家系的收集 对每位确诊的大肠癌患者应详细询问家族史, 如符合以 上各筛检标准者, 应更仔细询问患者三代之内亲属的健康状 况, 尤其是患肿瘤的年龄、 诊断及治疗情况, 并绘制家系图。 对家系先证者 (第一个被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 及其亲属进 行疾病宣教, 说服他们接受血样的采集。请每位同意采血的 家系成员签署知情同意书。 血样标本的采集: 用一次性无菌采样管采集抗凝静脉血
["] 后壁, 若切除范围达咽侧壁, 则需加用其他皮瓣整复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