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 理想型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第三节 理想型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第三节
理想型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一、理想型文学的涵义 是一种以充满想象的、夸张、变异的形象 和形态,借助于理想化的方式和途径来表 现主观愿望和追求的文学类型。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 )作为一种文学 观念和文学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 发展的初期就已出现;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表现类 型,则形成于18世纪后期。
“表现性”规定了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
在题材选择、主题提炼和艺术表现方式上,都形成了自 己的鲜明特色。 浪漫主义文学的题材: 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奇异 故事;异国风情;即使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题材,浪漫主 义也会以丰富的想象将其描绘成一个理想的世界,或是 创造超人的英雄,或是描绘纯朴的田园。 如乔治•桑的长篇小说 《安吉堡的磨工》: 贵族妇女玛 塞尔与机械工列莫尔相爱,为了消除两人地位的悬殊, 她决定放弃财富和地位。在去已故丈夫的封地途中,她 结识了安吉堡的青年磨工路易,并得知路易与暴发户的 女儿相爱,但因贫穷难以遂愿。为了成全这对情人,玛 塞尔以廉价出卖庄园为条件,迫使暴发户同意了女儿的 婚事。
文学表现形态比较之一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 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 送 , 尘 埃 不 见 咸 阳 桥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 丝暮成雪……
雪莱(1792年-1822年)的代表作《解放了的 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 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 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 更有「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名 句传世。
2、消极浪漫主义
常常流露出感伤的情绪,甚至透露出晦暗、病态的 气息。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 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 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 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 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 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 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 的反映。 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 史雷格尔和 弗· 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 丁· 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 治,骚塞,等等。
3、浪漫主义作家侧重于表现作家的主观心灵
华兹华斯:“诗人比一般人具有更敏锐的感受力,具 有更多的热忱和温情,他更了解人的本性,而且有着 更开阔的灵魂;他喜欢自己的热情和意志,内在活力 使他比别人快乐得多……”(《抒情歌谣集· 第二版序 言》) 浪漫主义在西方还有一个称谓,被称为“抒情主义”。 浪漫主义是最富于抒情色彩的,如屈原的《离骚》、 郭沫若的《女神》。《凤凰涅盘》是的 改造与新阐述,诗人郑重宣告民族在“死灰中更生”, 新时代已经到来。
个法 的 《 时兰 意 自 代西 义 由 的人 融 引 象民 入 导 征勇 在 人 。往 绘 民 直画》 前中作 。,者 画将德 中自拉 女由克 性与洛 的人瓦 美性。 丽化德 与为拉 不一克 屈体洛 不,瓦 失引把 为导政 一着治
4、在艺术表现手法上, 多采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从文学史的实际看,大胆和奇特的想象、夸张确 实是浪漫主义显著的特点之一。例如李白的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飞流只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
论浪漫主义的抒情性
高尔基:浪漫主义乃是一种情绪,它其实复杂地而且 始终多少模糊地反映出笼罩着过渡时代社会的一切感 觉和情绪的色彩,可是,它的基调是:对新事物的期 待、在新事物面前的惶惑、渴望认识新事物的那种烦 躁不安的神经质的向往。 艾布拉姆斯:浪漫主义者关于诗歌或一般艺术的论断, 常常涉及诸如“流溢”之类使内在的东西得以外化的 隐喻。“表现”( expression )就是用得最多的术语 之一。
李瑛《黄河落日》最后一节,想象构成了诗 人对民族历史的一种感怀和象征:
远了,马鸣 断了,长戈 如血的残阳里 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 一个字一个字 象余烬中闪光的炭火 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 在蟋蟀鸣叫的苍莽里闪烁
三、两种浪漫精神
由于理想的性质与取向不同,浪漫主义有了所谓的“积 极”和“消极”之分。 1、积极浪漫主义 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 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 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 · 桑, 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 ( 早期 ) ,波兰的密茨凯维支 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 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 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 积极参加者。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 法国
1830年 油画 260×325厘米 卢佛尔博物馆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 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上展示的是 巷战场面。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 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 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高举三色旗的象征 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 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 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 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二、 理想型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理想主义精神 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绘感到不满, 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追求生 活理想,以用美丽的理想来代替不 足的现实。描写人类应有的生活。 如《诗经· 魏风· 硕鼠》中的“乐土”,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等。
2、通过理想化的手段,把人物理想化。
中国古代文学中理想化的人物: 《离骚》中的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灵均 《西游记》中上天入地、识妖降魔的孙悟空 《聊斋志异》中魂入阴间为父报仇伸冤的席方平 欧洲文学中理想化的人物: 盗天火给人间的普罗米修斯 用心来照明道路、领人走出黑暗的丹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