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 《生态学》课件
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 《生态学》课件
20
21
(二)常见生物群落 湖泊、池塘等静水水体生物群落一
般呈带状分布,按照静水栖息地的3个生 境类型,静水生物群落可分为沿岸带群落、 敞水带群落和深水带群落,这些群落的相 对重要性主要决定于水体中3个生境的相 对大小。一般说,沿岸带是池塘的主要 生产区,而湖泊和水库的主要生产区则 是敞水带。
8
4.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不但酸、碱、盐可以溶解于其中,
一些有机物也能为水所溶解,从而为水 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源。
9
5. 水中的溶解氧较大气中的含量 少许多
这样的条件限制了水体生态系 统中大量生物的基础代谢水平,使 得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活动有着 与陆地生态系统不同的模式。
10
二、水域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3
3. 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它们把
已死生物的各种复杂物质,分解为可供 生产者和消费者吸收利用的有机物和无 机物,因而在海洋有机和无机营养再生 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们本身 也是许多动物的直接食物。
14
4. 有机碎屑 有机碎屑来源于未被完全摄食或
消化的食物残余、浮游植物在光合作 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部分低分子有 机物以及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颗粒性 有机物,也作为食物为某些动物所利 用。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除了以初级 生产者为起点的植食食物链外,还存 在以细菌为基础的腐殖食物链和以有 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
6
2. 水的比热容较大,导热性能差 水温,尤其是大洋水温,比陆地稳
定得多。如温带海域全年温度变幅一般为 10~15℃,两极和热带海域仅约 5℃,同 时水体对于其周围环境的温度调节也极为 显著,例如海滨城市日常温度变化较内陆 城市小。
7
3. 光线在水中的穿透力比在空气中小
日光射入水体后衰减较快。特别是 在海洋中,只有最上层海水中才有足够 的光照保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在某一 深度处,光照的强度减弱至植物光合作 用生产的有机物质只足以补偿其自身的 呼吸作用的消耗,这一深度称为补偿深 度。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称为真光带。 真光带的深度,在某些透明度较大的热带 水域可达200米以上;而在比较混浊的近 岸水域,有时仅约数米,是水生动物富集和 最活跃的区域。
16
第二节 淡水生态系统
1
2
3
淡水湖泊 河流生态 淡水沼泽
生态系统 系统
生态系统
17
淡水生态系统通常可分为静水的和 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 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 流和水渠等。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不 仅因静水与流水两大类型而异,而且同 一类型的各种栖息地之间往往也有明显 的差别。
水域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包括生物生活的介质——水体和水 底。
生物成分,按其生活的方式 可分为漂浮生物、浮游生物、游泳 生物、底栖生物和周丛生物等 5大 生态类群。按其生态机能则可分为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有机碎 屑 4类。
11
1. 生产者
2.
生产者即自养生物,主要指
具
3. 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
第十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
1
地球上的水域生态系统包括陆地上各 种水体生态系统以及海洋。在地表上水域生 态系统主要由淡水生态系统里的湖泊、江河 以及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等组成,海洋生态系 统通常包括沿海及内湾生态系统、典型的珊 瑚礁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外海生态系统、 上升流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等。每一级 水域生态系统都各占有一定的空间,包含有 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组分,通过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信息流的作用,构成具有一定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静水水体的主要类型,地球上可利 用的淡水大部分贮存在湖泊中。不同湖泊其成 因不同,根据其成因可分为构造湖、冰川湖、 火山湖、山崩湖、溶解湖、河成湖、风成湖、 海湾湖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湖泊往往具有不同 的底质和形态特征。环境的温度、光照(决定 于透明度)、溶解气体(氧和二氧化碳)、营 养盐类(主要是磷酸盐和硝酸盐)等通常被认 为是淡水生态系统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不同湖 泊生态系统由于其位置、成因等诸多方面的差 异,这几个因子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同一湖泊 的不同位置其生态因子也有一定的差异。 19
15
三、生态循环
水生生态系统在代谢过程中,能量 沿着不同的食物链逐级传递。由于消费 者本身的呼吸作用,每通过一级便有部 分损失。通过食物链的环节越多,能量 的损失就越大,生态效率就越低。死亡 的有机物为细菌所分解,释放出的无机 营养物又被绿色植物所重新利用。于是, 伴随着能量从日光到生物体的单向流动, 营养物质在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循环在生 态系统中不断地往复进行。
2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淡水生态系统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
第四节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3
1. 水的密度大于空气 海水的盐度最高可达35‰,淡水盐
度一般变动于0.05 ‰ ~0.5‰之间,河口 水域的盐度则由于潮汐作用变化较大。水 生生物除少数广盐性种类能调节体内渗透 压而自由往来于淡水、海水之间外,一般 只能适应于一定盐度范围的环境,因而有 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之分。
22
沿岸带群落--沿岸带的生产者主要 包括根部生长于水体底泥中的水生植物、 漂浮植物及浮游植物。
在沿岸带内,典型的有根水生植 物的分布通常有明显的水平成带现象, 即从岸边到深处随着水深的变化而出现3 个不同的植物带:
①挺水植物带
②浮叶植物带
③沉水植物带
23
敞水带群落--生产者包括浮游植物和 一些浮游自养菌。浮游植物主要有甲藻、 硅藻、绿藻和蓝藻,个体小,但生产力 相当高。在北温带湖泊中,随着温度、 光照和营养物再生的季节变化,浮游植 物于春秋两季各出现一次高峰(水华), 夏冬两季则处于较低水平。春季水华主 要由硅藻所引起,而秋季水华通常归因 于蓝藻。
合
4. 作用形成初级生产力的各类水生
生
5. 物,包括浮游植物、底栖藻类和
水
6. 生种子植物。其次是一些能利用
光
7. 能和化学能的光合细菌和自养细 12
2. 消费者 消费者即异养生物,指以其他生物
或有机碎屑为食的水生动物。因所处营 养级次的位置不同而可划分为初级、次 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主要指以浮游植 物为食的小型浮游动物及少数以底栖藻 类为食的动物,一般体型较小。它们与 生产者共同杂居在上层海水中,二者之 间的转换效率很高,二者的生物量往往 属于同一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