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咽炎的中药单方验方选摘

慢性咽炎的中药单方验方选摘

慢性咽炎的中药单方验方选摘
————————————————————————————————作者:————————————————————————————————日期:
慢性咽炎的中药单方、验方选摘
发表者:李凡成(访问人次:6889)
一般而言,中医看病讲求的是辨证论治,咽喉炎的证型很多,有时很复杂,要根据患者当时的全身情况与局部情况进行辨证与开处方,没有经验时也不一定能准确辨证、恰到好处地用药开方子。

虽然也有很多经验方,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之下用药,患者不要轻易地自开处方。

现根据咽喉炎比较常见的情况,提供几个单方、验方(均为成人剂量),如果对中医、中药有所了解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试用。

凡是煎服剂,如果连续服用5-7剂,无效者则不必再服;有效者可再连续服10-15剂。

一般
均宜在饭后1小时左右服。

(1)乌梅蜜羹
组成:乌梅30g山豆根桔梗紫菀各18g白糖150g蜂蜜250g
方法:将中药研末,与白糖拌匀,将蜂蜜加热后倒入再拌匀。

每次服半匙,
每天3次。

功效:止咳化痰,利咽止痛。

适应证:阴虚证。

以咽喉疼痛、咽痒、阵发咳嗽为主。

咽喉干燥,痰多。

注意事项:方中山豆根苦寒,能伤脾损阳,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胸闷、抽搐等中毒症。

故每次用量不可太大;孕妇、小儿禁服;虚寒体质之
人勿服。

(2)普济消毒饮加减方
组成:黄芩10g玄参12g板兰根15g牛蒡子10g薄荷6g僵蚕10g 桔梗10g蝉蜕6g浙贝母15g柴胡10g甘草6g
加减:有热气从胸中上冲而引起咽痒而阵发咳嗽,或睡眠差,加龙骨20g、
牡蛎20g。

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化痰,利咽止痛。

适应证:阴虚兼热证。

以咽痒、阵发性咳嗽为主。

咽喉干燥、疼痛,有痰,
异物感。

(3)止嗽散加减方
组成:紫菀10g桔梗10g荆芥10g百部10g前胡10g白前10g甘草6g陈皮6g玄参15g麦冬12g僵蚕10g
方法:同上。

功效:宣肺化痰,利咽止咳。

适应证:以咽痒、阵发性咳嗽为主。

咽喉干燥、疼痛、异物感,痰或多或少。

(4)玄麦甘桔汤
组成:玄参15g麦冬15g-30g桔梗10g生甘草6
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功效:养阴利咽,化痰止咳。

适应证:阴虚证。

以经常“吭喀”清嗓为主。

咽喉干燥、疼痛,有痰。

注意事项:大便稀溏者勿用。

(5)养阴清肺汤加减方
组成:生地黄15g麦冬15g白芍药12g牡丹皮15g浙贝母15g玄参12g薄荷6g生甘草6g藏青果12g射干10g
加减:咽痒,加蝉蜕6g;容易恶心作呕,加半夏6g;大便结燥,加瓜蒌10
g。

功效:养阴清热,化痰利咽。

适应证:阴虚证。

以咽喉干燥感、疼痛为主。

异物感,咽痒,咳嗽,有痰。

方法:同上。

注意事项:大便稀或溏,舌质颜色偏淡白,舌面有白苔或厚苔,小便清,晚上小便次数多,手足发凉等脾虚、阳虚之人勿服。

(6)甘露饮加减方
组成:熟地黄枳壳甘草枇杷叶石斛黄芩天冬各10g麦冬24g
茵陈6g生地黄15g
方法:同上。

功效:滋阴清热,化湿利咽。

适应证:阴虚兼湿证。

以舌面有白苔或厚苔为主。

咽喉干燥感,疼痛,异物感,咽痒,咳嗽,有痰。

舌质颜色偏红。

注意事项:食欲差(胃口不好),小便清,晚上小便次数多,手足发凉等脾
虚、阳虚之人勿服。

(7)养阴利咽汤
组成:金银花板兰根各12g黄芩柴胡赤芍药桔梗玄参麦冬
生地黄各10g生甘草6
加减:咽部异物感或梗阻感明显,加枳壳、香附、郁金各10g;大便秘结,加瓜蒌10g;疼痛部位较固定,加丹参15g、郁金10g、当归尾10g。

方法:同上。

功效:清热祛邪,养阴利咽。

适应证:阴虚兼热证。

以咽喉干燥感,疼痛为主。

异物感,咽痒,咳嗽,有
痰。

注意事项:食欲差,大便稀溏,小便清,晚上小便次数多,手足发凉等脾虚、
阳虚之人勿服。

(8)半夏厚朴汤加减方
组成:半夏10g厚朴10g紫苏梗10g老生姜3片茯苓15g威灵仙1 5g合欢皮15g夜交藤15g杜仲10g
方法:同上。

功效:行气解郁,利咽安神。

适应证:以咽喉异物感,或梗阻感,或吞咽困难为主。

或有咽干、咽痛,睡
眠不宁,心情不畅快。

(9)青木香汤
组成:青木香(研末冲服)5g玄参20g生地黄15g麦冬桔梗各10g
丹参12g
方法:同上。

方中青木香应单独研末,加入已经煎好的药液中一同服。

每天
1剂,分2次服。

功效:养阴利咽,行气活血。

适应证:气滞血瘀证。

以咽异物感或疼痛为主。

咽喉干燥,有痰。

注意事项:女性患者月经期间勿服。

(10)会厌逐瘀汤加减方
组成:当归生地黄各12g红花赤芍药川芎桔梗乳香柴胡茯
苓各10g甘草6g
方法:同上。

功效:活血化瘀,利咽止痛。

适应证:血瘀证。

以咽喉疼痛、慢性充血为主。

咽喉干燥,异物感,有痰,或舌质偏暗,或舌质前部有暗色小瘀点。

注意事项:女性患者月经期间勿服。

(11)补中益气汤加减方
组成:黄芪15g-20g西洋参6g(或党参10g)白术12g炙甘草6g当归10g陈皮10g葛根15g升麻6g麦冬12g五味子6g黄柏6g
加减:咽痒,加荆芥10g;食欲差,加神曲10g;大便燥结,加火麻仁10g。

功效:补中益气,祛邪利咽。

适应证:气虚证。

以咽喉微干微痛,疲劳乏力感为主。

舌质颜色偏淡或胖,
或舌边有齿痕。

(12)真武汤加减方
组成:附片6g白芍药15g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6g
加减:咽痒,加荆芥10g;容易恶心作呕,加半夏6g;晚上小便多,加淮山药15g、益智仁10g;大便燥结,加瓜蒌10g;疲劳乏力感,加黄芪15g。

方法:每天1剂。

小火煎熬,煎开后再煮20-30分钟,连续水煎2次后将药
液混合,分2次服。

功效:温阳化浊,利咽止痛。

适应证:阳虚证。

以咽喉微干微痛,咽部色泽偏淡,平时手足发凉为主。


有小便清长,夜尿次数多。

注意事项:方中附片有毒,宜久煎;孕妇、小儿禁服。

五心烦热,咽喉充血显著,晚上难以入睡,小便黄等阴虚内热体质患者勿服。

咽炎咳嗽的辨证论治
发表者:田永远(访问人次:186)
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喉科疾病,咽部疼痛为其主要症状,但本病常常累及气管,因此,咳嗽也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分型
调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风热:症见咽部红、肿、痛,吞咽不利,咳嗽,痰黄稠,伴有发热,恶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肿胀的淋巴滤泡中央
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物。

治则:疏风清热,利咽止咳。

2.风寒:症见咽喉微痛,吞咽不畅,咳嗽痰白,并见恶寒头痛,舌淡红,
苔薄白,脉浮紧。

咽后壁淋巴滤泡肿胀微红。

治则:疏风散寒,利咽止咳。

3.痰湿:患者体型多肥胖或长期嗜食肥甘厚味食物,常自觉咽部吞咽不
利,如有痰状,咳嗽痰白粘稠,舌淡红、舌体胖,苔白厚腻,脉滑。

咽后壁
滤泡增生,黏膜肥厚。

治则:化湿祛痰,利咽止咳。

4.肝郁:患者平素情志容易激动,易怒,常觉咽中不适,如有异物,咳嗽痰难咯出。

用力咳时甚至可引起呕吐,舌边暗红,苔薄白,脉弦。

咽部黏膜层慢性充血,后壁滤泡增生,粘液腺肥大,分泌亢进。

治则:疏肝理气,利咽止咳。

5.阴虚:患者年龄偏大,常自觉咽中不适、微痛干痒并有灼热感,常因咽痒而引起咳嗽,易受刺激引起恶心、干呕,多在入夜加重,舌红苔少,脉细数。

检查时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心,咽后壁黏膜干燥或萎缩。

治则:患者病程较长,治以滋阴降火,利咽止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