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慢性乙肝诊治新进展PPT课件
慢性乙肝诊治新进展PPT课件
--不严格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 --针刺、纹身等
18
免疫性
抗-HBs:一般于感染后4~5月阳转,持续 6个月或数年,是保护性抗体
抗-HBc:一般于感染后3~5周阳转,无保 护作用,IgM可作为急性乙肝的诊断指标, IgG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
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时出现,是病 情开始恢复的征兆
36
HB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
1. 预测疾病进展 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 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 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炎症活动度(G)
纤维化程度(S)
级 汇管区及周围 小叶
期
纤维化程度
0 无炎症
无炎症
0无
1 汇管区炎症
变性及少数点、灶 1 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
状坏死灶
周及小叶内纤维化
2 轻度碎屑状坏 变性,点、灶状坏 2 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
死(PN)
死或嗜酸性小体
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
3 中度PN
变性、融合坏死或 3 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
4
流行病学
• 全球20亿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3.5亿 • 我国属 HBV 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 HBsAg
阳性率为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 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1%和9.51% • 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 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 一般不会传染 HBV ;经吸血昆虫传播未证实
加病毒包膜,病毒释放
13
14
核心:双股环状DNA和DNA多聚酶 内衣壳:蛋白质,主要为核心抗原(HBcAg)
HBeAg也产生于内衣壳 外衣壳:类似包膜,脂质双层结构及蛋白质
蛋白质由病毒编码 (HBsAg, PreS1,PreS2)
15
• 核心抗原(HBcAg)
– 存在于Dane颗粒上 – 血中不能检出(仅存在于肝细胞内) – 抗原性强,其抗体HBcAb——无中和作用
19
易感人群:
母亲为 HBsAg 阳性的新生儿 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 其他人员 肾透析的患者、血友病患者 HBsAg 阳性患者的配偶和子女 同性恋、异性恋、静脉药瘾者
20
自然史
不治疗 但应检测
需治疗
不治疗 但应检测
需治疗
免疫耐受 免疫清除期
HBV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 – 肝活检 -
31
蜘蛛痣
毛细血管扩张
32
肝掌
33
男 性 乳 房 发 育
34
HBV基因分型
• HBV基因型的种类:根据HBV全基因核苷酸 序列异源性≥8%或者S基因区核苷酸序列异 源性≥4%的原则,目前分为8个基因型即A, B,C,D,E,F,G和H型。
35
• 我国A、B、C、D 4个基因型都存在。北方 城市以基因C型流行为主,由北方至南方, 基因B型感染率逐渐增高,广州和深圳基因 B型和C型感染率比例相当,少数民族地区 基因A、D型有较高的感染率,西藏则以D型 为主。
5
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及治疗
病情转慢性主要决定于年龄。
6
电镜下的 HBV
7
Dane颗粒
8
HBV 的小球形颗粒
9
HBV 的管形颗粒
10
11
HBV基因组高度压缩,编码区重复利用,有4中转录产物。 长链转录3.5kb,2.1kbmRNA 短链转录2.4kb,0.8kbmRNA
12
HBV基因组复制
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AST +++ 肝活检 +++
非活动或 低复制期
非活动状态 HBsAg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 DNA ALT/AST 肝活检 -
再活动期
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 ++ 肝活检 ++
21
自然史
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
青少年和成人期
急性 5-10% HBV感染25-30%
慢性乙肝
5年 12-25%
肝硬化
5年 6-15%
肝癌
婴幼儿期
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
22
病理:基本病变
肝细胞变性:气球样变及嗜酸性变
肝细胞坏死:单细胞坏死、点状坏死、灶 状坏死、碎屑样坏死、桥接坏死、融合坏 死
——IgM—提示HBV正在复制 ——IgG—持续时间长
16
• e抗原(HBeAg)
– 游离存在于血中 – 与Dane颗粒出现平行 – 有抗原性,抗体HBeAb
• 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 突变株,不产生HBeAg,不被HBeAb识别
17
致病性
传染源 患者或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
传播途径 1.性接触和密切接触 2.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 3.母婴传播 4.医源性传播
HBV感染宿主后脱去核衣壳,基因组DNA进入细胞核
经DNA聚合酶修复正链缺失部分,形成共价环状双链DNA 以DNA负链为模板,RNA聚合酶
转录出全长为3.5kb的前基因组RNA(线性单链) P蛋白,4种脱氧核苷酸
前基因组RNA逆转录合成第一条长链(负链)
引物易位合成短链(正链),同时未完成合成即被终止,形 成未闭合环状双链DNA
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
间质增生:包括Kupffer细胞增生,间叶细
胞和纤维母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和
纤维化形成
23
病理特点
病理诊断
主要按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 级(G)和分期(S)
轻度慢性肝炎:G1-2S0-2 中度慢性肝炎:G3S1-3 重度慢性肝炎:G4S2-4
24
慢性乙型肝炎分级分期标准
见桥接坏死(BN)
无肝硬化
4 重度PN
BN范围广,多小叶 4 早期肝硬化 坏死
25
慢性乙型肝炎
26
重型肝炎Βιβλιοθήκη 27肝硬化28胆汁性肝硬化
29
肝癌
30
临床表现
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
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 重度之间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伴有肝病 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无门脉高压, 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 PTA40%-60%(三项之一)
慢性乙肝诊治新进展
张名均
1
PART ONE
前言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见到 那描述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2
目录
➢病原学概况 ➢病毒的基因分型、 变异及耐药 ➢病毒的检测及临床诊断 ➢病毒的治疗 ➢治疗效果的评估 ➢随访指标
3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