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课件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课件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1
肝脏 —— 人体的化工厂
肝脏是消化系 统最大的腺体 器官,是一个 “化工厂”, 包括物质的加 工、转化、合 成等,另外还 能促进某些有 毒物质的转换 和排泄。
2
肝炎相关知识
•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 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 HBV、HCV、HDV、HEV。
• 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 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 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 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男性可出现勃起 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 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 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 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17
• 7.肝纤维化 • 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
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 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如果肝纤 维化同时伴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 则称为肝硬化。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慢 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 程。
18
实验室检查
每年1百万人死 于肝衰或肝癌
全球第9位死亡 原因
8% - High(高) )2-7% - Intermediate(中) <2% - Low(低)
6
流行病学
血液传播 医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乙肝病人及病毒携带 者
密切接触、性传播
7
流行病学
乙肝的家庭聚集现象
主要与垂直传播有关
8
流行病学
哪些途径不会传播乙肝
27
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
• 甲肝、戊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的可以治愈的急性传 染病。
• 丙肝和乙肝大致相同,比乙肝更容易发展为肝炎后 肝硬化或肝癌。
3
•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 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根据临床表现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重度临床 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体检可 见肝病面容,蜘蛛痣、脾大,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持续升高。






6 周

6 个



12
• 1.全身表现 •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
可能与此有关。 • 2.消化道表现 •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
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13
•3
. 黄 疸
•病





肝功能源自受损,胆
14
• 4.肝区疼痛 •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
19
乙肝“两对半” 意义如何?
20
乙肝病毒DNA检测
HBV 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可直接 了解体内病毒载量和复制情况;并可用于 判断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也是乙肝的直接 诊断依据。
21
其他辅助检查
• 超声检查 • CT • 肝穿刺活检
22
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性
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
一般情况下
▪ 日常生活接触和消化道传播是不太可能的。 ▪ 蚊虫叮咬一般不传播乙肝病毒。
9
乙肝的发病原因
• 乙型肝炎是由于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英文为hepatitis B virus, 缩写HBV)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 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理想的最终目标:缓解、减轻临床症状;阻止 或延缓发展为肝硬化,减少HBV相关性肝癌的 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理想的”疗效终点: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消失,HBV-DNA清除,肝功正常。
❖“现实的”疗效终点:e抗原转换(e抗原阳性者), HBV-DNA抑制,肝功正常。
❖无症状携带者无需抗病毒治疗。
10
机 制
•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未能充分阐明。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一般认为并不直接引起
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HBV进入机体后,通 过血液到达肝脏和肝外组织,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和免疫功能改 变,以肝脏病变最为突出。肝外损伤主要由免疫复合物引起。
11
临床表现
•1、血清酶的监测: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 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 、γ-谷氨酰转肽酶(GGT) •2、血清蛋白的监测:白蛋白(ALB)、球蛋 白(GLB) •3、胆红素监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 红 素(D-Bil)、间接胆红素 •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5、血氨浓度监测 •6、肝炎病毒病原学监测
4
• 慢性乙肝携带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一年 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转氨酶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 者。
•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 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被列为I类致癌物。
5
流行病学
3.5亿慢性乙肝 病人
我国HBsAg阳 性率为9.09%
青少年和成人期
急性 HBV感染
5-10%
25-30%
慢性乙肝
5年 12-25%
肝硬化
5年 6-15%
肝癌
婴幼儿期
新生儿期90%
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
23
诊断
乙肝两对半 肝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乙肝
24
需要治疗的乙肝患者
不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有以下情况者 均需治疗: ★肝功能异常。 ★有明显的肝炎症状:乏力、厌食、黄疸、 肝区隐痛不适等。 ★HBV DNA>103 copies/ml)
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 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15
• 5.肝脾大 •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大。晚期大量肝
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 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大。
16
• 6.肝外表现
25
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
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都不建议治疗,这主要基 于以下原因: 1. 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不能彻底治愈乙肝; 2. 乙肝病毒携带者对抗病毒药物反应很差; 3. 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便不予治疗,预后依然很好。
但必须听从专科医师建议定期复查(生化、AFP、
B超等)
26
乙肝的治疗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