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教学目标】1、通过导入,能概述歌剧的基本概念、特点及表现形式,增进欣赏歌剧的兴趣,在教师引导下归纳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
2、能认真聆听本节课歌剧西方歌剧《卡门》和中国歌剧《白毛女》的有关选段,体验歌剧的艺术形式,并能积极地参与演唱表演和听辨活动。
【教学重点】1、通过展示部分优秀歌剧给学生鉴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别能力。
2、在介绍中西方歌剧的异同时,选择播放世界著名歌剧,展示了歌剧的魅力,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歌剧的了解。
【教学策略】1、通过听、辨、创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分组讨论,创作歌剧,主动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
3、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
4、通过学生课前的网络学习,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预习了该课,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程回顾】(课代表完成)一、音乐与诗的交融(一)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二)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八大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齐唱、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男中音独唱)第四乐章《黄水谣》(齐唱)第五乐章《问边对口曲》(男声对唱)第六乐章《黄河怨》(女声独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配乐诗朗诵:(朗诵词)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合唱)【新课内容】:(一)课前小曲:二、音乐的戏剧—歌剧第一环节:赏乐1、听音乐《opera 2》带着问题和思考的意识去欣赏,其间老师一句话也不说,让学生欣赏完整个片断。
问:说感受、并记录重点知识阶段性学习介绍西方歌剧提高:“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歌剧是怎样的一门艺术呢?” 欣赏世界著名歌剧――威尔第的作品《卡门》的第一段,观看歌剧《卡门》后,请同学们谈谈歌剧艺术。
明确:歌剧是将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以歌唱为主。
欣赏歌剧《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歌剧卡门,使学生对“什么是歌剧”有了感性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并由他们自己概括歌剧的概念。
然后,再由教师引出歌剧的概念。
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感觉西方歌剧的魅力。
(二)歌剧选段:《卡门》并学会《斗牛士之歌》其间老师一句话也不说,让学生欣赏完整个片断。
第二环节:析乐1、听后说你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聊自己想说的问题和自己想到的,老师在旁表面上是做一个总结的作用,但是实质上是引导的暗线,来使学生慢慢地思考这些问题。
2、讨论《歌剧 2》与歌剧《卡门》的是否一样?学生 1:不一样学生 2:一个是流行音乐的 mv 形式,另一个是有剧情的学会 3:opera 讲的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演出来的,而不是像《卡门》有角色有音乐的刻画,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好似不一样的。
在学生探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就已经形成了回答问题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3、通过赏歌剧,小组讨论总结歌剧的概念?小组进行 pk,进行讨论,分小组讨论⑴歌剧《卡门》中的声乐演唱方法是什么?⑵请说说歌剧《卡门》的剧情。
⑶西洋歌剧的渊源是怎样的?⑷常见的歌剧体裁有哪些?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出来回答问题。
明确:西洋歌剧最早产生于意大利。
其后,法国、英国、德国等国相继出现自己的歌剧,从而歌剧广泛传播至欧洲各地。
歌剧是西洋音乐舞台上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
按其性质特点及流传时、区有所不同,体裁分有:⑴正歌剧(严肃庄重,多取材于希腊神话或历史)。
⑵大歌剧(辉煌华丽,多取材于历史故事,不用说白)。
轻歌剧(小巧、富喜剧性、通俗风格)。
⑶乐剧(声乐、器乐并重,用音乐描写戏剧,强调声乐、器乐与剧情的有机结合)。
⑷喜歌剧⑸趣歌剧等类型。
通常情况下,歌剧全剧由独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道白、序曲、间奏曲、舞曲等因素构成。
由老师对西方歌剧进行介绍、归纳、使学生对其有了理性的认识。
1、知识拓宽欣赏一首由中国歌唱家演唱的西方歌剧《弄臣》中的《女人善变》。
感受、思考中国与西方歌唱家在演唱西洋歌剧风格上是否相同,让同学们列举世界著名的歌剧。
鼓励学生课前主动地参与网络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列举西方十大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弄臣》、《赛维利亚的理发师》、《茶花女》、《奥赛罗》、《卡门》、《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
一、介绍中国歌剧让同学位列举在课前网络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国歌剧,鼓励学生课前主动地参与网络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列举中国著名歌剧:《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北风吹》、《草原之歌》、《红珊瑚》、《白毛女》、《江姐》、《伤逝》等。
让同学们说说歌剧《白毛女》的剧情。
欣赏歌剧《白毛女》第一场的第一幕《北风吹》《扎红头绳》,感受中国歌剧的魅力所在,让学生知道中国的歌剧文化资源丰富。
知识探究:1、让学生走上讲台提出听后所想到的问题。
2、然后,由同学们来回答他们的问题。
分小组讨论:1、歌剧《白毛女》中的声乐演唱方法是什么?2、歌剧《白毛女》有何风格特点?3、中国新歌剧的渊源是什么?4 请说说中国新歌剧的发展与特点。
明确: 1、歌剧《白毛女》中的音乐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突出,主题音乐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调加以变化发展而成。
整部歌剧是以西方歌剧结合中国民间音调创作而成的。
2、中国新歌剧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中国歌剧的前身是中国戏剧,西方人称我国的“京剧”为我国早期歌剧就说明了这一点,我国近现代出现的新的戏剧音乐形式被称作新歌剧。
“五四”期间,中国音乐家们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
二、学生活动,拓展与探究1、学习演唱《白毛女》选曲片段,体会这首歌剧选曲的特色。
2、聆听歌剧《北风吹》的片段,再选听一段西洋歌剧选曲《晴朗的一天》,进行对比分析,谈谈中国民族歌剧与西洋歌剧在风格上有哪些不同?3、例举你知道的西洋歌剧和中国歌剧的名称。
第三环节:拓展与实践1、欣赏《白毛女》;带着讨论中国歌剧的特点的问题,观赏中国歌剧《白毛女》小组讨论中国歌剧的特点,每个学生基本都有发言机会。
学生发言。
2、并选择二其一进行演绎;3、A 让两名学生进行演绎《斗牛士之歌》的角色,让学生击掌并伴唱。
看一看谁演得好,大方自然。
B 让四名同学演绎《北风吹》的角色,分成两组,一个演喜儿一个演杨白劳,看看谁演出里自己的理解。
总结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我国的歌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又继承发扬了我国戏曲音乐创作的优良传统。
歌剧音乐的一般特点是:音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中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合唱等。
器乐除为歌唱伴奏外,通常还演奏序曲和间奏曲,歌剧音乐不仅有力地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而且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角色形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因此,具有个性化角色化的特点。
在结合第一节内容,音乐的体裁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爱国意识,再联系时事政治,给学生们视觉、心理、潜意识以震撼,让他们更加知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珍惜,把握,努力坚持奋进的现在才能战胜未来。
歌剧作品补充材料:一、《卡门》歌剧: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 1874 年秋。
该剧在比才死后才获得成功。
故事梗概:烟厂女工卡门是一个漂亮而性格坚强的吉普赛姑娘。
她爱上了军曹霍塞,运用自己罕有的女性魅力使霍塞陷入情网。
霍塞不但因此舍弃了原来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埃拉,而且因放走了与人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后来甚至与上司祖尼加少校拔刀相见,不得不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
但此时卡门却早已与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海誓山盟了。
于是导致霍塞与埃斯卡米里奥之间的决斗。
决斗中卡门又明显地袒护斗牛士,更使霍塞难以忍受。
随即盛大而热烈的斗牛场面开始了,正当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的胜利而欢呼时,霍塞找到了她。
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他的爱情,最后终于死在霍塞的剑下。
前奏曲《卡门》的前奏曲堪称所有音乐作品中最家喻户晓的,也是最精彩的歌剧前奏曲之一。
它由对比强烈的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气氛热烈欢快,是由两个主题构成的减缩再现复三部结构。
第二部分是通常所说的“命运”主题。
在弦乐令人颤栗不安的震音背景下,由大提琴、单簧管、大管和一支短号奏出,其中独特的增二度音程人留下深刻印象;哈巴涅拉第一幕中卡门出场时所唱的这首著名的《哈巴涅拉》向众人表达她独特的爱情观:“你不爱我,我也要爱你;我爱上你,你可要当心!” 主题旋律那洒脱的节奏和带有三连音的半音下行音调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华丽飘逸,活泼而轻佻,生动地表现了卡门的魅力和奔放不羁的性格。
“哈巴涅拉”,最早起源于西班牙,十九世纪传入古巴,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这首《哈巴涅拉》是比才应卡门的扮演者、女中音歌唱家加莉玛丽的要求而写的,她认为卡门第一次出场时应有一首出色的歌,于是作曲家根据西班牙作曲家依拉蒂尔(1809-1865)的一首《哈巴涅拉》创作了此曲,并与女主角一起,先后修改了十三次才成为今天我们熟悉的这首《哈巴涅拉》,即我们熟悉的《爱情是一只难以驯服的小鸟》。
在塞维利亚城墙边《在塞维利亚城墙边》是卡门引诱唐霍塞将她放走所唱起的一首塞吉迪亚舞曲,音乐极具挑逗性。
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
斗牛士之歌第二幕中斗牛士埃斯卡米洛上场所唱起的这首著名的《斗牛士之歌》,绘声绘色地描述斗牛的场景。
这或许是“卡门”中最著名的唱段,著名歌剧评论家纽曼(E.-Newman)说这是一首绝妙的装腔作势的歌。
它充分展示了艾斯卡密尤自高自大的性格。
歌词描述了斗牛场上的紧张场面。
而副歌中对爱情的吟唱暗示着剧情的下一步发展。
花之歌男主人公唐霍塞的咏叹调《花之歌》可谓是一次发自肺腑的对爱情的表白。
唐霍塞从怀中取出卡门当初扔给他、而今已经枯萎的花,向卡门深情地表白自己在狱中对她的思念之情。
这首《花之歌》没有咏叹调常见的对称结构,而是源源不断,层层推进,将歌者内心丰富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优美真诚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人心。
二、《白毛女》[歌剧]1930 年代末就在晋察冀边区一带流传“白毛仙姑”的故事。
1944 年5 月,《晋察冀日报》记者李满天给周扬写信,讲述这一故事: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
仙姑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
也有说法说白毛仙姑在山西。
后来还有人说四川的罗昌秀是现实中的“白毛女”。
罗是 1956 年才被民兵从深山野林里救出来,不可能是白毛女的原型。
还有一种说法说白毛女的故事出于贺敬之的故乡江苏邳州,这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周扬最早指定《白毛女》的编剧的作品不合意,周扬临时指派贺敬之进行编剧。
《白毛女》的想法在贺敬之加入之前就有了。
剧情介绍 /《白毛女》[歌剧]1935 年除夕,河北省某县杨各庄贫农杨白劳外出躲债,回家后因无法忍受地主黄世仁的逼迫喝盐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