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氏IT系统现状及新希望养猪大数据平台建设初探-创新事业部

温氏IT系统现状及新希望养猪大数据平台建设初探-创新事业部

温氏IT系统现状及新好科技养猪大数据平台建设初探新希望集团创新事业部目录第一部分:温氏集团IT系统建设情况1.集中化信息系统是温氏核心能力2.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系统集中3.通过物联网实现精细化管理第二部分:新希望养猪大数据平台的整体架构规划1.新好科技养猪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总体原则2.新好科技养猪大数据平台总体实施方案3.新好科技养猪大数据平台的逻辑架构第三部分:养殖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场景1.养猪大数据平台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2.养猪大数据平台在生产优化中的应用3.养猪大数据平台在消费服务中的应用1.1 温氏IT系统建设现状:集中化信息系统是温氏核心能力第一阶段(1992-2005)解决各模块基础管理第二阶段(2006-2011)以财务为核心的系统集中第三阶段(2012-2015)精细化管控第四阶段(2015以后)大数据应用集中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温氏集团在“公司+农户”模式下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手段:•集团的战略举措和管理思路有效的通过信息系统承载和下沉,部分实现“系统指挥人去做”。

•实现了财务、物流、生产流程、人员的全部集中化管控,整个体系高效运转。

•远程集中监控和管理养殖场,大幅减少干扰因素影响,实现标准化生产,减少。

•通过数据分析,统一制定养殖方案,利用智能控制系统下发养殖参数,大量减少现场人工参与。

•OA办公系统•基础财务管理系统•合并报表系统•养殖管理系统•各系统相互独立,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集中化财务管理•养殖全过程管理•饲料销售管理•猪/鸡销售管理•物流管理•集中和统一的系统,需要部分人工参与•集中化财务管理•远程采集和监控•智能化设备控制•统一的养殖方案•集中和统一的系统,需要极少的人工参与•大数据分析平台•云服务平台•养殖物联网生态圈•数据对外开放•通过平台开放实现大数据变现1.1 温氏IT 系统建设现状:第一阶段,各模块独立建设基础财务管理:金蝶2000结算中心管理:自行开发系统合并报表:用Excel进行合并养殖管理系统:华南农业大学92年开发内部办公系统及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数据需要二次录入到决策分析平台,不能及时响应决策层的需求。

系统维护更新困难,难以实现管理层新的管理思想。

难以满足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难以支持上下游产业的发展需求。

1992年就有信息化系统第一阶段(2006年以前)各模块独立部署或定制开发分别建设了办公系统,基础财务管理系统,合并报表系统,养殖管理系统。

,信息不能互通,需要大量人工操作。

第二阶段(2006-2009)IT系统建设的目标•消除信息孤岛•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把整个集团业务纳入统一的信息平台上,消除集团的信息孤岛,使得业务能够快速反反应、准确高效,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建立集团财务管理体系•通过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管理体系,所有子公司的财务数据集中管理、实时响应,消灭财务数据、报表等在时间上的延误,建立集团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

•建立养殖行业特性的生产与物流系统•建立符合温氏养殖业特色的养殖管理系统以及包括饲料采购、存储、调拨、生产的信息化集中管理平台。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平台•随着集团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展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所依赖的信息应用平台也必须能够不断地扩展和更新,架构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平台。

第二阶段温氏IT系统的选型•选型的原则•温氏是行业特征明显的企业,标准ERP产品无法完整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需要做一定程度的二次开发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同时要能够适应将来企业变化的要求。

•选型的标准•支持集中式的应用架构;•有成熟的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有较高效的开发平台。

•选型的结果•温氏集团最终选择金蝶EAS,首先是金蝶EAS满足了温氏通用领域的管理需求•金蝶BOS平台开发可以减少80%的编码的工作量,给二次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温氏EAS系统的实施策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温氏信息化项目由温氏项目领导小组进行总体规划,项目办公室和项目实施组负责详细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工作,整个实施工作从2005年10全面展开,分步完成集团财务、养鸡领域、饲料领域、药品销售、养猪领域的系统开发与实施。

•五大领域,两条主线•以集团财务、养鸡领域、饲料领域、养猪领域、药品销售五大领域的业务为核心,分别建立开发小组与实施小组两条线开展系统开发与实施。

•先试点,后推广•首先选择有代表性的分公司进行试点,对软件功能进行验证,试点成功后再在新兴县内进行推广,继而推向全国,实现全集团信息的集中管理。

•联合实施,平稳移交•项目的试点实施和新兴县内的推广由金蝶项目小组负责,温氏人员辅助实施,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知识传递工作,为项目的全国推广奠定基础。

全国推广工作由温氏人员负责,金蝶提供技术支持。

温氏EAS 系统的主要模块10M2MA DS L/宽带城域网+V P N数据库服务器2数据库服务器1内部网防火墙路由器分公司用户磁带库磁盘阵列光纤交换机光纤交换机心跳线应用服务器1应用服务器210M防火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心跳线温氏EAS 系统的部署架构1.2 温氏IT 系统建设现状: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系统集中温氏EAS 系统实施的亮点EAS 财务,供应链系统EAS BOS 开发平台成熟的通用功能高效的开发平台需求产品实现1.在管理上,既实现了集团对二级公司在财务、采购和药品生产方面的集中管控,又兼顾了二级公司和各生产单元业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且信息上完全打通。

2.在系统建设方面,利用标准化平台模块实现标准化的业务应用,利用BOS 平台实现个性化业务定制开发,而二者又在统一的基础平台架构上集成,后期持续开发和运维维护成本较低。

温氏EAS系统的应用场景•养鸡业务管理•养猪业务管理•饲料业务管理•集团及所有下属机构财务管理•集团及各二级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温氏集团下属动物保健品公司的产品销售及成品仓库管理•企业门户应用温氏EAS系统的应用场景——养猪领域、养鸡领域和饲料领域养猪领域•完整解决温氏集团下属的养猪类一体化养殖公司的应用需求•养猪专业户管理•肉猪销售•疫病信息管理•解决温氏集团的一体化养殖公司、二级公司及集团公司等3个层面的应用需求•信息查询、报表•计划•监控•肥猪成本核算养鸡领域•完整解决温氏集团下属的养鸡类一体化养殖公司在养鸡领域的应用需求•父母代种鸡生产•种蛋孵化•养鸡专业户管理•肉鸡销售•疫病信息管理•解决温氏集团的一体化养殖公司、二级公司及集团公司等3个层面的应用需求•信息查询、报表•计划•监控•种蛋、鸡苗、肉鸡的成本核算饲料领域•完整解决温氏集团在饲料生产领域的应用需求•原料市场信息•原料采购•成品运输•成品调拨•仓库管理•饲料制造•配方管理•质量管理•解决温氏集团的一体化养殖公司、二级公司、集团公司等3个层面的应用需求,包括信息查询、报表、计划、监控等类型的应用需求。

•饲料领域的存货核算及饲料生产成本核算。

温氏EAS系统中养殖管理的业务流程温氏EAS系统中养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温氏EAS系统中饲料销售的精细化管理温氏EAS系统中销售的集中处理温氏EAS系统中销售的集中处理温氏第二阶段IT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1.建立了建立符合温氏养殖业特色的养殖管理系统,包括饲料采购、存储、调拨、生产的信息化集中管理平台,实现集团财务、业务信息共享,集团的及时监控和调配管理,为落实集团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持,为集团未来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展提供了复制成熟管理模式的载体和工具。

2.依赖于个性化的ERP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养殖质量,做到饲料专用、喂食合理、养期固定、肥瘦适中,做到饲料、种鸡、肉鸡在公司或农户的情况进行全程跟踪,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3.温氏集团通过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管理体系,所有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集中管理、消除了财务数据、报表等在部门、时间上的延误,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4.整合供应链管理,实现集团层面的信息集中管理,解决了原料集中采购问题,降低成本和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5.通过建立集团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消除集团的信息孤岛,使得业务能够快速反反应、准确高效,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6.建立了包括饲料采购、存储、调拨、生产,以及养殖业特征的信息化集中管理平台,实现集团财务、业务信息共享,集团的及时监控和调配管理,提升了集团管控能力;7.温氏集团的IT架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平台,该架构已经运行8年多,现在开来仍然不算落后,适应了温氏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展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温氏IT系统建设的不足和可改进的方向存在的问题1:在数据来源方面,准确性和实时性不够高,数据维度不够丰富。

温氏现有EAS和BOS系统数据大量依赖于人工录入。

•基层人员录入比较随意,数据准确性不稳定,存在假数据真分析的情况。

•数据粒度较粗,主要以财务管理为导向,汇总录入批次的总体数据,没有到每头猪的更细粒度的数据。

•数据维度单一,主要是品种、数量、价格,人员,时间(到天),地点(到二级半公司)解决方案:引入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

对于个别难以自动采集的数据(如注射疫苗的记录),仍采用人工录入数据作为补充。

•采用传感器、摄像头、手机等设备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

•在数据粒度方面,细化到每个角色、每一头猪和每一车饲料等•在数据维度方面,根据精细化养殖管理、精细化管控、个性化客户服务和产品定制方面的需求,对生产、管理和销售全过程的数据进行多维度采集。

温氏IT系统建设的不足和可改进的方向存在的问题2:在数据源整合方面,虽然数据物理上都集中存在总部集中化的数据库中,但很少跨数据集做统一分析,数据的价值发挥有限。

•数据粒度不一致,有些数据以猪场为最小粒度,有些数据以每头猪为最小粒度,跨数据集整合困难。

•在数据采集、清理、汇总入库时较少考虑后期在统一框架下的分析,例如时间戳无法映射,数据拼接困难。

•部分现场业务的原始数据(如猪场现场管理、物流运输、销售)为全部入库,部分历史数据未全部存储。

解决方案:统一规划设计数据采集的粒度和数据清理规则,设计统一的数据分析框架,实现跨数据集的数据流动和整合。

•以养殖端和消费端(销售端)为出发点,统一构建以养殖户、每头猪、消费客户为最小粒度的数据采集原则。

•在总部层面突破管理障碍,实现在统一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拼接。

•引入云计算等低成本数据存储和计算平台,减少数据的丢弃,激励原始数据和历史数据。

温氏IT系统建设的不足和可改进的方向存在的问题3:已有的数据大多用于管理决策方面,在数据反向指导生产方面,利用不足。

•过去以财务管控、业务管控和人员管控为主线,因此更加重视财务分析、业务量分析、风险预警和业务稽核。

•受限于系统能力和人才,缺少专业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模型,仅做较少的多维度汇总统计分析和展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