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高一-新人教版必修一期末考试

人教版-语文-高一-新人教版必修一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必修一期末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侣.(lǚ)绯.红(fēi)解剖.(pāo)痛苦流涕.(tì)B.启迪.(dí)纳粹.(cuì)谄.媚(chán)桀.骜不驯(jié)C.和蔼.(ǎi)作揖.(yī)褴.褛(lán)殒身不恤.(xù)D.浸渍.(zì)干.练(gān)不惮.(dàn)挥斥方遒.(qiú)一、1.C(解析:A“剖”读“pōu”;B“谄”读“chǎn”;D“干”读“g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义气书生意气激亢引吭高歌B.苍茫沧海桑田影碟喋血沙场C.残忍惨不忍睹绿茵绿树成荫D.栅栏姗姗来迟元宵直刺云霄2.C(解析:荫—阴。

)3.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日前《马卡报》为卡卡做了一个的采访,他坚信皇马一定能力压巴萨夺冠。

②12月20日下午,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韩先敏、处长杨继武等人莅临郑州鼎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参观指导,并重点了电子商务中心的工作情况。

③司法考试刑事法考点之绑架罪与抢劫罪的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罪与抢劫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在客观方面都可表现为采取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同时都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A.简短考察界限B.简短考查界线C.简练考察界线D.简练考查界限3. A(解析:①简短:内容简单,言辞不长;简练:措辞简要、精练。

根据上文“时间紧迫”,应选“简短”。

②“考察”是实地观察调查。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或活动。

③“界限”,后跟抽象的事物。

“界线”后跟具体的事物。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由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赣州市委联合主办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中央苏区革命传统题材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幕。

B.我得意地将电报稿递给译电员,他看了电文,又望了望我,笑着说:“‘好好休息,尽情享受’,真有意思!”C.在《关云长》这样“爷们儿”气质比较浓厚的电影中,女性角色往往被冠以“花瓶”称号,但孙俪却表示:“即使是个花瓶,我演的绮兰也是一个‘复杂的花瓶’,既要杀人,还很有心计。

”D.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4.A(解析:A项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羊湖、满拉、直孔、金河再到现在的老虎嘴,一座座国家重点水电工程,为生活在世界屋脊的多少各族群众驱散了黑暗,带来了光明,送去了欢乐?B.在国内部分乳制品制造业曝出诚信危机之后,豆奶作为替代品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从而引出了投资者对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的关注。

C.我们的乒乓球运动三十年来长盛不衰,不论是男女项目、团体项目还是各个单项,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

5.B(解析:A将“多少”放在“生活”的前面;C几个项目互相交叉,属逻辑混乱;D结构混乱,“借口……”与“以……为名”两种句式杂糅,应保留其中的一种。

)二、(9分,每小题3分)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毫无疑问,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有支配地位的生物。

仅数千年的时间,我们的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

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百分之四十的生产力,且把地球搞得一团糟:草原化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含水层干枯,核废料和化学污染出现,物种入侵,生物大量灭绝,现在又加上了气候突变的重重阴云。

如果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能力的话,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开除人类的球籍。

假如这一愿望能够实现,人类明天就从地球上消失。

但是,地球上人类留下的痕迹会彻底消失吗?由于缺乏维护,大楼、公路、桥梁和其他建筑物会较早地瓦解倒塌。

每一场暴风雨,每一次洪水泛滥和每一个霜夜都会“啃咬”这些被遗弃的建筑物。

仅仅数十年的光阴,屋顶就会塌陷,房子也会倒掉。

但是,即便是建筑物倒塌了,它们的废墟,尤其是那些由石头或混凝土建成的废墟仍能够保存数千年。

一旦人类消失,其他大部分的生态系统都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尽管恢复速度各不相同。

一些极端情况下,有些生态系统可能永远也无法恢复到人类介入之前的状态,因为它们受困于一种新的“稳定状态”,这让它们无法回到从前。

人类的消失,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都可以逃脱厄运。

据生物学家估计,在美国,约85%的物种灭绝,最主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所以大部分这样的物种会由于栖息地的恢复而情况好转。

但是,生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的物种,可能已经被逼到了某条临界线以下,并由于缺乏基因多样性和必要的生态规模而无法恢复到从前。

人类从地球上消失的瞬间,汽车的排气管、工厂的大烟囱和排污口将停止排放污染物。

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就取决于具体污染物的化学成分了。

例如氮氧化物、硫磺和臭氧(指地面的污染物,而非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层),将在数周内就从大气中消失殆尽。

另外一些,如氯氟烃、“戴奥辛”和杀虫剂DDT,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分解。

还有一些污染物则会存留几十年。

过剩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导致湖泊与河流被藻类覆盖,变成“藻汤”,这两种化学物质也会在几十年中被清除,至少在表层水域是这样的。

少量过剩的硝酸盐则会在地下水中存留很久,因为地下水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将硝酸盐转化为大气中的氮气。

绝大部分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吸收。

这在表层水域发生得较快——只需几十年——但到深层海域就需要约一千年才能将其充分吸收。

即便人们从明天开始就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全球变暖还将持续一个世纪,平均气温将进一步上升零点几度。

这是海洋吸热导致温度上升的速度比大气慢的缘故。

至多几万年的时间,我们现在统治地球的每一处痕迹都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10万年后,外星访客不会发现先进文明在地球存在过的迹象。

但若外星人有足够精确的科学工具,他们也能找到我们存在过的若干线索。

如果他们恰巧挖到了今天填埋的垃圾,他们或许会翻到玻璃和塑料的碎片——甚至是纸片——而它们都是人类存在的见证。

在几百万年内,风化侵蚀,也可能是一个或两个冰河世纪将抹去大部分甚至已十分模糊的痕迹。

地球上即便再出现一个高级物种,除了一些奇怪的化石和骨化了的残骸,它将对我们的存在毫不知晓。

一个可悲但又似乎令人庆幸的事实是,地球将很快将我们遗忘。

5.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属于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的变化的一项是()A.人类修筑的建筑物将因为缺乏维护而较早倒塌并成为废墟,而废墟保存的时间也不过几千年。

B.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有的将在数周内就从大气中消失殆尽,有的则需更长时间分解。

C.过剩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导致湖泊与河流被藻类覆盖,变成“藻汤”。

D.全球变暖还将持续一个世纪,平均气温将进一步上升零点几度。

5.C(解析:原文是“过剩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导致湖泊与河流被藻类覆盖,变成‘藻汤’,这两种化学物质也会在几十年中被清除,至少在表层水域是这样的”。

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的变化应该是“硝酸盐和磷酸盐这两种化学物质会在几十年中被清除”。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类作为地球有史以来最有支配地位的生物,其支配地位体现在人类活动面积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大。

B.一旦人类消失,大部分的生态系统都会或快或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而有些生态系统,因为它们受困于一种新的“稳定状态”,永远也无法恢复到人类介入之前的状态。

C.即便人类消失,有的濒临灭绝的物种也难逃灭绝的厄运,因为它们可能已经被逼到了某种临界线以下,并且缺乏基因多样性和必要的生态规模。

D.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吸收。

在表层水域只需几十年就可吸收,但在深层海域就需要约一千年才能将其充分吸收。

6.D(应该是“绝大部分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吸收”。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物种的消失与濒临灭绝,是因为其生存环境受到了人类的破坏。

B.曾经被“藻类”覆盖的湖泊和河流将随着人类的消失逐渐重新清澈起来。

C.尽管人类统治地球的时间仅仅只有数千年,但其开创的先进文明却要在人类消失后数万年乃至十万年的时间才能毁灭。

D.假如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地球会很快将我们遗忘。

这对于自高自大、自私疯狂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和警醒。

7.A(解析:生物物种的消失与濒临灭绝,并不全是因为其生存环境受到人类的破坏。

)三、(12分,每小题3分)答吕翌山人书韩愈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

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

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

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

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

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

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

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

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

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

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

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

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

愈顿首。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责:指摘B.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是:这样C.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汲汲:心情急切,努力追求工D.于语言工.:擅长11.B(解析:是:正确。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A.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B.故设问..以观吾子C.工于语言..,识形势D.将以为..友也12.A(解析:A项,“利害”,古今相同,都是“有利和有害的关系”的意思。

B项,“设问”,古义是“设下问题”今义是“一种说话方式”。

C项,“语言”,古义是“文学”,今义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交流的工具或话语”D项,古义是“把……作为”,今义是“认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已成熟乎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常以.身翼蔽沛公C.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乃.遂能责不足于我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3.B(解析:B均为介词,译为“用”或“凭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