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在管理中求生存、谋发展——陈家河镇中学黄凤云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生命的健康成长需要舒适的环境。
于是我校提出了“质量是命,环境是脸”的口号。
质量的提升、环境的改善,关键在于管理,在于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在于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
我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学质量管理与环境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一、加强科学管理,以质量求生存(一)建立制度管理机制,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办好一所学校的保证。
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强化管理的计划性、服从性和统一性,发挥管理的规范化作用。
因此,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调研,制订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班规校纪,把管理纳入制度化、科学化。
我校在加强科学管理中,重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的管理制度。
学校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我校坚持“五落实、三深入”,规范学校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五落实”是指:严格落实例会制度,严格落实考勤制度,严格落实备课制度,严格落实作业检查制度,严格落实效益津贴发放制度。
“三深入”是指:深入课堂抓教改,深入学生查成绩,深入教师谈教法。
2、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规范学生管理,形成良好校风。
把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和教育贯穿于学校管理全过程。
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学校成立了教师护校队、学生监督队,对不遵守校纪校规的学生狠抓不懈。
实行班级记分评比制度,每月公布一次。
加强对学生的卫生、安全意识教育和管理。
学校定期开展卫生知识讲座,并通过板报等形式对卫生、安全知识进行宣传。
3、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奖惩制度。
学校实施奖惩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
引进竞争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
针对教师出勤不力只做表面功夫的情况制订了“教学常规工作考评积分制度”,针对学风班风差制订了“文明班级评比制度”,此外,还因地制宜建立了评优评先制度,教学激励机制等。
启动了学校内部活动,促进和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思想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既要重视制度建设,更要加强道德建设,以德治教。
学校管理面对的是教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一定道德和文化水平的活生生的人,因而在管理中不能以手段代替目的,要坚持以德治教的原则,坚持以教师为本。
于是,我校在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1、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一个学校教育好不好关键在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还要有精深博广的理论知识和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
(1)、在思想建设上,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师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塑造高尚的师德风范。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价值观。
(2)、在业务上,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工作。
凡是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活动,我校一律将相关教师派出参加学习,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专升本”的进修、自考,目前,我校已有90%的教师都达到了本科学历。
在教学上,开展评估课、示范课、公开课等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2、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
我校党员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近1/2,为此,学校党支部极为重视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学习党章和邓小平理论,积极开展“保先”教育活动。
对青年团员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积极发展先进教师入党,发挥党员、团员在教育教学中的先锋模范和生力军作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环境管理,以环境促发展(一)抓环境建设,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的校园四周是松树,楼前是活动区,也是美化区,教学楼正面挂有校训,走廊内有学校概况、学校平面图,教室内挂有名人名像、国旗、班训、校规、课程表,配有电视机,整个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规范,增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做到了环境育人。
通过文明创建活动,我校师生焕发出崭新的精神面貌,形成了公正、廉洁、实干、高效的领导作风,形成了敬业、探索、求实、创新的教风,形成了勤奋、乐学、扎实、向上的学风,形成了诚实、勤奋、文明、健美的校风。
(二)、开展学校综合治理,营造安全环境安全工作事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安全工作无小事。
我们始终把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工作首位,抓紧抓实抓好。
通过开展校园安全工作专项检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要求学校各处室经常深入开展安全工作自检自纠,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广泛开展对师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责任和防患意识,落实各项安全防患措施,保一方平安。
同时狠抓环境卫生工作,实行定时打扫,不定时检查记分评比制度,建立学生监督检举制度。
因此,我校的环境卫生、环境安全工作得到很大改善,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管理是一门艺术。
学校的科学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
学校只有在科学的管理中方能求得生存、谋取发展。
而我校正在这种科学的管理下茁壮成长。
校管理工作应注重三个“走向“吕赍(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从琐碎走向系统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校长需要做很多工作,如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诸如解决、协调教师之间的矛盾,处理一些家长的投诉,上级领导部门的文山会海等琐碎事务,以及与物价、消防、城管等部门的沟通等,更要命的是经常还有各级部门布置的临时性检查、评估任务……唉,既要忙着校内又要忙着校外,校长们成了事务型的校长,整日像个旋转不止的陀螺。
况且,陷入琐碎之中,只能是忙而低效、忙而无效。
<学记>指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同理,学校管理亦是如此。
笔者认为,要避免陷入琐碎事务的状况,校长必须学会把琐碎的工作系统梳理,才能做到不慌不忙,轻松有效。
总的来说,校长可以把学校管理工作梳理成这么几个系统:目标系统,即整体规划学校最终的发展目标,然后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分阶段实施、制定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管理行为系统,这是校长管理学校、开展学校工作的重要途径,首先必须明确分工及职责,即各分管校长及相关处室的工作范围、权利、义务,然后要制定相关的检查、考核制度;方法系统,即学校管理的工作需要讲究方法,方法要有效,因此讲究方法的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讲究系统,物质方面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精神方面,不但要为广大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还要给予一定的荣誉,而且,必须连贯、长期地采用这些方法,才有可能彻底奏效。
从被动走向主动造成校长工作被动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上级领导部门临时增加的工作和任务(如各种迎检工作),使校长们疲于奔命,工作计划被打乱,处于被动局面;一种是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事情缺乏预见性(如一些突发性的安全事故等),等事情发生之后再来处理,导致工作陷于被动。
对于第一种情况,虽然不会经常遇到,但如果不懂得将被动化为主动,一旦遇到了往往会把这样的任务看成是负担,疲于奔命,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性。
比如,经常会碰到下述这种情况,即上午接到通知,下午有领导要来学校检查工作,于是乎,学校领导临时决定在上午进行全校性的大扫除。
这样一来,就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其实,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常规工作,如果抓在平时,做好日常的检查工作,也就不需要临阵磨枪了。
对于第二种情况,需要校长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有预见性,能够未雨绸缪,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善于抓“苗头”,并主动出击,主动解决,将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
例如,遇到下雪天,校长就应该安排值日教师早点到校,将校园内一些学生必经之路的积雪消除,以免学生意外滑倒而受伤;再如,每次开学初,我们都应该安排总务处组织相关人员对全校的各种设施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安全检查……只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才能够使工作更主动:相反,如果等到问题发生、蔓延开来,才去处理,工作就陷于被动了。
从感性走向理性有人说:感性是因,理性是果。
对学校管理工作来说确实也是如此。
毋庸置疑,当校长的时间久了,就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经验往往可以帮我们处理很多问题,但仅仅凭经验是不够的,经验有时也会误导我们,影响事情的顺利解决。
例如,有一次我站在f-j13值日,发现有一位青年教师迟到了近20分钟,当时我看见其黑眼圈比较重,很气愤,心想,现在的年轻人晚上喜欢疯,睡觉比较迟,肯定是早上睡过了头,上个星期就有一个年轻教师因为这而被我批评了。
于是,我便狠狠地将其批评了一顿,并要求校长办公室扣罚其当月一半的出勤奖。
当时,她流下了委屈的眼泪。
事后,我才得知,那天晚上她的孩子发热,她一夜没睡好,忙着照看孩子,一大早又和婆婆一起陪孩子去医院……由此可见,感性的经验只能做我们的一个参照,切不可照搬;从感性走向理性,理性地思考,理性地解决问题,可使校长工作具备活的智慧之源,也是校长管理水平日渐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准试论中小学学校管理新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组合贵州省黔西县熊礼富管理就是决策。
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办教育的兴起,公办学校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这就要求学校校长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角度站高一点、思路放宽一点、工作做实一点、头脑清醒一点、措施具体一点、领导能力强一点、视野开阔一点、工作超前一点和眼光长远一点,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果断而科学地决定学校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使学校能适应新形式下的发展。
首先,组建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特别是一位好校长,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
学校就好比一个乐团,校长作为指挥员,能否调动起全体演员和谐地积极地发挥演奏水平,关系到演奏效果如何及听众对此的公正评价,带来的后果将影响到人们对它今后发展的支持程度。
作为校长,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处理好学校的各种关系,能知人善用,能审时度势,要抓好德育改革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把握住正确的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校长要尽量协调好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网络,合理地发挥出一切资源的教育功能。
在一所学校,校长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威望较高,因此,校长不仅要当好学生的表率,同样,也要为教师做出表率。
作为校长,在为学校做出重大决策时不仅要有前瞻性,还要关注决策的民主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
教师个个都是可以雕琢的宝石,关键看校长怎样去打磨;教师个个都是一座富足的金矿,重要的是看校长任何去开掘。
其次,管理之道在于用人,用人之道又在于重视人才、启用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和教育人才,使人才不断成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