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戴余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这一基本问题。
只有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才能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四句话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定位,也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第一句话强调的是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发展是死路一条,没有科学发展更是死路一条。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衣食住行、城乡面貌、社会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得益于发展,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主旋律、最强音。
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审时度势,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又一次把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种形势下,对我们后发展乡村来讲,更要拿出全部精力来抓发展,在好的前提下能快则快、越快越好。
第二句话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不能只讲漂亮话,关键是让群众认可、百姓满意,也就是乡党委经常讲的“富民、乐民、安民”,“让民得实惠、让党得民心”。
第三句话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双赢,走生态文明的路子。
第四句话强调的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
它要求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善于总揽全局、统筹谋划,既抓全局又抓重点,既抓经济建设又抓社会建设,既抓物质文明又抓精神文明,决不能顾此失彼,不得要领。
我们可以很好地想一想,为什么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道德水平却下降了;为什么经济建设搞上去了,计生稳定却出现了问题;为什么整个社会的富裕水平提高了,而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为什么城市发展快了,农村发展慢了。
所有的问题归根到一点,就是没有实现统筹兼顾,没有实现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人类保护共同家园的文明旗帜。
一方面,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夏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的总体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不增加经济总量不行,如果只顾经济增长,不顾资源、环境,就会出现有钱却失去健康,有车却没有油,有充足的物质却丢掉幸福的尴尬局面。
这种发展,实际是对“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夏津”的一种背离。
现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在危机冲击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冒头,我们不能急躁冒进、揠苗助长。
实践证明,当前的危机是传统发展之“危”、科学发展之“机”。
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大力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增长点,才是应对危机的长久、治本之策,才能为实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夏津”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广大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还不能完全满足。
是不是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群众的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心里最明白。
因此,广大乡村干部一定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植根于心,时刻牢记自己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执行者、实践者,坚定不移地引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同走科学发展之路。
要从实际出发,找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创新科学发展体制”,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高度自觉、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四是把握主要原则。
即“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把重点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做到边学边查边改,把整改落实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
特别要注意活动要坚持因地、因人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贴近干部群众、贴近工作实际、贴近突出问题。
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赢得群众支持,最终达到人民群众满意。
五是把握解决突出问题。
解决问题是我县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所在。
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各方面智慧,对影响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集体“把脉”、“会诊”,找准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加以解决,逐步使经济社会转移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重点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不利因素,着力解决影响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突出问题。
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从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办的事情改起,能马上改进和纠正的,立即整改;不能马上整改的,认真研究措施,明确整改目标,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
这次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实践,最关键的地方也在于实践,必须牢牢把握突出实践特色原则,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载体相结合,与促进各项工作相结合,既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又创造性丰富自选动作。
解放思想,提升境界。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从解放思想入手。
中央的要求是宏观的,地方的实际是具体的。
大家一定要创新思维,放活思想,放宽思路,放大胆量,放开手脚。
克服畏难发愁情绪,抢抓发展机遇,做到逆势而上、顺势而为、因势而变,用思想的大解放促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从一定意义上讲,思想解放的力度有多大,发展思路就有多新。
解放思想,“想”是前提。
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源头和起点。
基层党组织是国家政权的基石,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者、组织者、推动者,只有基层党员干部思想解放,才能引领广大群众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扫清发展障碍。
解放思想,“破”是关键。
破什么?就是着力破除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六破六立”上下功夫:即坚决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顾资源环境代价的思想,牢固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观念;坚决破除只顾埋头抓经济,忽视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思想,牢固树立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观念;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思想,牢固树立开放创新、敢为人先的观念;坚决破除地方主义、本位主义的思想,牢固树立区域发展、合作共赢的观念;坚决破除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牢固树立服务至上、效率至上的观念;坚决破除追求个人政绩、忽视群众利益的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观念。
解放思想,“放”是重点。
毛主席说过,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大力量蕴藏在广大民众之中。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定要对群众开放,敞开大门搞活动,切不可闭门念经、党内循环。
要始终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干部群众、贴近工作实际、贴近突出问题,要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赢得群众支持,达到群众满意。
解放思想,“干”是根本。
学习实践活动,不是坐而论道,重在实践。
当前着力解决四个实际问题:即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不利因素,着力解决影响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突出问题。
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从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办的事情改起,能马上改进和纠正的,立即整改;不能马上整改的,认真研究措施,明确整改目标,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综合考虑多方利益,统筹抓好各项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均衡度全面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协调,政治、社会、民生总体和谐。
一是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
必须看到,好与快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加快发展的前提是做到“好”,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二是正确处理经济文化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的关系。
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文化建设的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既要立足当前,集中力量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等方面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多做打基础、谋长远、利后人的工作。
四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民生思想和社会公正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生工作,就是要站在民主、公平、正义原则上科学地平衡群众利益,把夏津有限的财政实力和公共资源更好地用于服务民生,使科学发展的成果体现到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真正把改善民生从口号变成长效服务机制。
五是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科学发展是全局要求,怎么发展、发展什么是由局部实际决定的。
我们的态度是:一方面要在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坚决与中央和省市委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按大政方针办事,切实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政令畅通;另一方面要善做结合文章,突出特色,勇于创新,走出适合自身情况、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路子。
争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探路者。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民主进程不断加快的历史。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也不断增强,老百姓在关注物质利益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自己的民主权利,参与决策、管理、监督基层事务的愿望和要求很强烈。
如果不扩大基层民主,一味搞强迫命令、“家长制”,不但原有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会酿成更大的矛盾。
哈岘一定要在搞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率先探索。
一是深入开展“三先”活动。
在广大干部中大力倡导三先活动,即:“有话让老百姓先说,有事为老百姓先办,有利为老百姓先争”,要敞开大门,敞开胸襟,主动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真正了解基层群众在想什么,在盼望什么,,在反对什么,在怨恨什么,并把群众的意愿作为执政的重点和办事的重点,在农村真正建立起“群众说了算,干部领着干”的工作新机制。
二要全面推行“四公开一民主”制度。
“四公开”就是村务、政务、党务、财务公开,“一民主”就是管理民主。
就是办事要亮亮堂堂,让群众心里明明白白。
特别是对群众最关心的宅基地分配、粮棉直补、村干部报酬、困难户照顾、各项税费的收取、计生指标、抚养费征收、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选举等等,要做到全公开、全透明,切实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保稳定。
三要建立“三带”工作机制。
就是“党委书记带班子、党政班子带干部队伍、乡村干部带农村群众”,通过上级带下级、干部带群众,真正形成上下齐心干事业、同心协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